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井底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井底泥
t01d4cb3f8c2ba5ca4c.pn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7803995&sid=8078090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井底泥

漢語拼音:Jǐnɡ Dǐ Ní
別名:井底沙
性味歸經:性寒,味淡。歸心、肝經。無毒(《紹興本草》)
功能:清熱解毒,安胎
主治:常用於妊娠熱病,胎動不安,風熱頭痛,天皰瘡,熱癤,燙火燒傷

井底泥,中藥名。為淤積在井底的灰黑色泥土。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具有清熱解毒,安胎之功效。常用於妊娠熱病,胎動不安,風熱頭痛,天皰瘡,熱癤,燙火燒傷。[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井底泥

拼音名:Jǐnɡ Dǐ Ní

英文名:black silt in a wall

別名:井底沙

出處

出自《本草經集注》

來源

藥材基源:為淤積在井底的灰黑色泥土。

性味

淡;甘;寒

歸經

心;肝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安胎。主妊娠熱病;胎動不安;頭風熱痛;天泡瘡;熱癤;燙火燒傷

用法用量

外用:塗敷。

複方

  • 1.治妊娠得時疫病,令胎不傷:井底泥敷心下。(《肘後方》)
  • 2.治頭風熱痛:井底泥和大黃、芒硝末敷之。(《千金方》)
  • 3.治蠍毒:井底泥塗之,溫則易(《千金方》)

各家論述

  • 1.《證類本草》:主治湯火燒瘡。
  • 2.《品匯精要》:主天泡瘡。
  • 3.《綱目》:療妊娠熱病,取敷心下及丹田,可護胎氣。
  • 4.《東醫寶鑑》:治蠍螫。[2]

摘錄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參考資料

  1. 井底泥-中藥材庫-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井底泥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