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行學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是古代漢族人民樸素的辨證唯物的哲學思想。將古代哲學理論中以木、火、土、金、水五類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規律來認識、解釋自然的系統結構和方法論運用到中醫學而建立的中醫基本理論,用以解釋人體內臟之間的相互關係、臟腑組織器官的屬性、運動變化及人體與外界環境的關係。"五行"與"五臟"、"五志"之間存在着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密切關係。當五行不能維持相生相剋生理平衡狀態時,生克關係即轉為乘(乘虛侵襲,克制太過)侮(被克強勢,反欺侮主)關係,產生相應的關聯性病變。將"五行學說"運用於心身疾病的治療,通過調理情志、巧妙配伍用藥,可促進心身疾病的康復。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五行學說

分類; 哲學思想

地區; 中國

基本概念

第一種觀點

五行,即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的運動。

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條件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同時,還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剋的運動之中維持着協調平衡。這即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

這種觀點中是建國以後,老中醫為了表明中醫思想具有唯物主義特徵而注釋的。

第二種觀點 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運動方式。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中醫用五行來解釋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預測未來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剋來推算人的命運(當下還沒有大量可靠的證據證實五行相生相剋來推算人的命運是否準確)。在這一觀點中,"行"被理解成運動。

《糖尿病行為醫學技術指南》作者、天津醫科大學王英博士,撰著了《儒醫理論與心身疾病治療》,對陰陽五行學說進行了全面訓詁和重新解析。引起學術界重視。鄭玄《洪範注》:"行者,順天行氣也。"《春秋繁露》解釋說:"行者,行也。"五行的"行"首先是動詞,然後轉化成描述"動"的名詞。五行,也就是五種基本走勢。所以接着就用了五種運動方式來說明木火土金水。可見漢代儒家理解的木火土金水,是基於陰陽運動方式作出的定義,而不是五種基本物質。至於《左傳》中才出現"五材" ,這並不表示五行就是五材。"行"字在古代從來就沒有"材"的含義,把"五行"解釋成"五材"也就沒有任何根據。這種把不同的文獻的內容沒經過文字訓詁而硬放到一起解說的做法,在學術上是不嚴謹的。

第三種觀點 中國曾邦哲的系統論觀點(結構論)是"五行"為構成超穩態系統的五種條件或單元,"五行圖"等價於金剛石晶體的化學鍵連接模式的拓撲學或圖論轉換結構模型。

學說內容

摺疊幾種特性 第一種觀點:

這種觀點起源於《洪範》。今人多理解為:

木的特性:日出東方,與木相似。古人稱"木曰曲直"。"曲直",實際是指樹木的生長形態,為枝幹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為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火的特性:南方炎熱,與火相似。古人稱"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火。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與土相似。古人稱"土爰稼穡",是指土有種植和收穫農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為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故有"土載四行"和"土為萬物之母"之說。

金的特性;日落於西,與金相似。古人稱"金曰從革"。"從革"是指"變革"的意思。引申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金。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與水相似。古人稱"水曰潤下"。是指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事物,均歸屬於水。

第二種觀點:

這種觀點起源於當代學者聶文濤對《素問》的訓詁。

五行的性質應從"平氣"、"不及"、"太過"三方面考慮。平氣時, 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備化,金曰審平,水曰靜順;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監,金曰從革,水曰涸流。太過:木曰發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堅成,水曰流衍。從這三面考慮之後,才能體會出中醫學思維中對生命自我維護的理解。對人體能力的不同理解,正是中西醫學的差別所在。

第三種觀點

木,生髮、條達、主仁,其性直,其情和。

火,炎熱、向上、主禮,其性急,其情恭。

土,長養、化育、主信,其性重,其情厚。

金,清淨、收斂、蕭殺、主義,其性剛,其情烈。

水,寒冷、流動、向下,主智,其性聰,其情善。

屬性歸類

①歸類法:事物的五行屬性是將事物的性質與五行的特性相類比得出的。如事物與木的特性相類似,則歸屬於木;與火的特性相類似,則歸屬於火等等。例如:以五臟配屬五行,則由於肝主升而歸屬於木,心陽主溫煦而歸屬於火,脾主運化而歸屬於土,肺主降而歸屬於金,腎主水而歸屬於水。以方位配屬五行,則由於日出東方,與木的升發特性相類,故歸屬於木;南方炎熱,與火的炎上特性相類,故歸屬於火;日落於西,與金的肅降特性相類,故歸屬於金;北方寒冷,與水的特性相類,故歸屬於水。

②推演法。如:肝屬於木,則肝主筋和肝開竅於目的"筋"和"目"亦屬於木;心屬於火,則"脈"和"舌"亦屬於火;脾屬於土,則"肉"和"口"亦屬於土;肺屬於金,則"皮毛"和"鼻"亦屬於金;腎屬於水,則"骨"和"耳"、"二陰"亦屬於水。

③五行學說還認為屬於同一五行屬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關的聯繫。如方位的東和自然界的風、木以及酸味的物質都與肝相關。現將自然界和人體的五行屬性,列簡表如下。

對人體來說,是將人體的各種組織和功能歸結為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個生理系統。

生克乘侮

五行之間存在着相生相剋的關係與規律,沒有相生就沒有事物的發生和成長,沒有想克就不能維持事物在發展和變化中的平衡與協調,任何事物內部以及事物之間的關係都存在生和克的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並且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互為因果,相反相成,互相為用,推動和維持着事物的正常的發生,發展與變化。

五行相生的規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剋的規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1)相生與相剋。相生,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具有促進、助長和資生的作用;相剋,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生長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約的作用。相生和相剋,在五行學說中認為是自然界的正常現象;對人體生理來說,也是屬於正常生理現象。正因為事物之間存在着相生和相剋的聯繫,才能使自然界維持生態平衡,使人體維持生理平衡,故說"制則生化"。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由於五行之間存在着相生和相剋的關係,所以從五行中的任何"一行"來說,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個方面的聯繫。

"生我"和"我生",在《難經》中比喻為"母"和"子"的關係。"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關係又可稱作"母子"關係。如以火為例,由於木生火,故"生我"者為木;由於火生土,故"我生"者為土。這樣木為火之"母",土為火之"子";也就是木和火是"母子",而火和土又是"母子"。

"克我"和"我克",在《內經》中稱作"所不勝"和"所勝"。即是"克我"者是"所不勝","我克"者是"所勝"。再以火為例,由於火克金,故"我克"者為金;由於水克火,故"克我"者為水。

相生與相剋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發生和成長;沒有克,就不能維持其正常協調關係下的變化和發展。只有依次相生,依次相剋,如環無端,才能生化不息,並維持着事物之間的動態平衡。

(2)相乘與相侮。五行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之間正常的生克關係遭遇破壞後所出現的不正常相剋現象。

摺疊五行與方位 東方木,南方火,中央土,西方金,北方水

詳細介紹 、 相乘:乘,即是以強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對被克的"一行"克制太過,從而引起一系列的過度克制反應。

當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過於強盛,可造成被克的"五行"克制太過,促使被克的"一行"虛弱,從而引起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異常。例如:木過於強盛,則克土太過,造成土的不足,即稱為"木乘土"。另一方面,也可由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虛弱,因而對它"克我""一行"的相剋就顯得相對的增強,而其本身就更衰弱。例如:木本不過於強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仍在正常範圍。但由於土本身的不足,因而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對增強,使土更加不足,即稱為"土虛木乘"。

相侮:侮,在這裡是指"反侮"。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於五行的某"一行"過於強盛,對原來"克我"的"一行"進行反侮,所以反侮亦稱反克。例如:木本受金克,但在木特別強盛時,不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對金進行反侮(即反克),稱作"木侮金",或是發生反侮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也可由金本身的十分虛弱,不僅不能對木進行克制,反而受到木的反侮,稱作"金虛木侮"。

意義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剋現象,兩者之間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相乘與相侮的主要區別是:首者是按五行的相剋次序發生過強的克制,從而形成五行間相剋關係的異常;後者則是與五行相剋次序發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現象,從而形成五行間相剋關係的異常。兩者之間的聯繫是在其發生相乘時,也可同時發生相侮;發生相侮時,也可以同時發生相乘。如:木過強時,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虛時,既可以受到木的反侮,又可以受到火乘。

中醫應用

五臟生理特點

如肝喜條達,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髮的特性,故以肝屬"木";心陽有溫煦的作用,火有陽熱的特性,故以心屬"火";脾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萬物的特性,故以脾屬"土";肺氣主肅降,金有清肅、收斂的特性,故以肺屬"金";腎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潤下的特性,故以腎屬"水",

臟腑內在聯繫 。如腎(水)之精以養肝,肝(木)藏血以濟心,心(火)之熱以溫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這就是五臟相互資生的關係。肺(金)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的上亢;肝(木)的條達,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的泛濫;腎(水)的滋潤,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的太過,這就是五臟相互制約的關係。

人體與外界關係 五行學說應用於生理,就在於說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相互聯繫的統一性。

中醫五行分類表--五行與人體和自然界的對應關係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人體五臟肝 心 脾 肺 腎

六腑膽 小腸 胃 大腸 膀胱

五官目 舌 口 鼻 耳

形體 筋 脈 肉 皮毛 骨

情志 怒 喜 思 悲 恐

五聲 呼 笑 歌 哭 呻

變動 握 憂 噦 咳 栗

自然界五音 角 徵 宮 商 羽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 青 赤 黃 白 黑

五化 生 長 化 收 藏

五氣 風 暑 濕 燥 寒

五方 東 南 中 西 北

五季 春 夏 長夏 秋 冬

臟腑病理影響 如肝病可以傳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響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響,即木郁土虛或土壅木郁;肝病還可以影響心,為母病及子;影響肺,為木侮金;影響腎,為子病及母。肝病是這樣,其他臟器的病變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剋乘侮的關係,說明它們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

摺疊疾病診斷治療 (1)在疾病診斷上的運用

從本髒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本髒病。如面見青色,喜食酸味,脈見弦象,可以診斷為肝病;面見赤色,口味苦,脈象洪,可以診斷為心火亢盛。脾虛的病人,面見青色,為木來乘土;心臟病人,面見黑色,為水來乘火,等等。

從它髒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五臟疾病的傳變情況。如脾虛病人,面見青色,脈現弦象,為肝病傳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見紅色,脈現洪象,為心病傳肺(火乘金)。五臟中任何一髒有病,都可以傳及其他四髒,用五行學說來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種傳變關係。

從色與脈之間的生克關係來判斷疾病的預後。如肝病面色青,見弦脈,為色脈相符。如果不見弦脈,反見浮脈,則屬相勝之脈,則克色之脈(金克木),為逆,主預後不良;若見沉脈,則屬相生之脈,即生色之脈(水生木),為順,主預後良好。

(2)在疾病治療上的運用

①控制五臟疾病的傳變。如肝病能傳脾(木乘土),預先予以補脾,防其傳變。"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於脾,故先實其脾氣"。

②確定治療原則。概括為"補母瀉子"法,即"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補母,是針對具有母子關係的虛證而治療的,如肝虛補腎,因為腎為肝之母,所以補腎水可以生肝木。瀉子,是針對具有母子關係的實證而治療的,如肝實瀉心,因為心為肝之子,所以瀉心火有助於瀉肝木。

舉例詳解 根據相剋關係來確定治療原則,可以概括為"抑強膚弱"法,即瀉其克者之強,補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過而乘脾土,肝木太過為強,必須瀉之,脾土為弱,必須補之。

③制定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補腎陰以涵養肝陰的方法,適用於腎陰虧損而肝陰不足的病證。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適用於脾失健運而肺氣虛弱的病證。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藥治療肝旺脾虛的一種方法。

此外,在針灸和精神療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製作用來選穴和調節情志。如悲可以勝怒,是因為悲為肺志屬金,怒為肝志屬木的緣故。

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陰陽五行學說,常常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陰陽五行學說的結合,不僅可以說明事物矛盾雙方的一般關係,而且可以說明事物間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較為具體和複雜的關係,從而有利於解釋複雜的生命現象和病理過程。

相關信息

與五行相通的五象

五行-----土-----金----水----木----火

五穀-----化-----收----藏----生----長

五色-----黃-----白----黑----青----紅

五味-----甘-----辛----咸----酸----苦

五音-----宮-----商----羽----角----徵

五體-----肉-----皮毛---骨----筋----脈

五腑-----胃-----大腸---膀胱---膽----小腸

五臟-----脾-----肺----腎----肝----心

五官-----口-----鼻----耳----目----舌

五常-----信-----義----智----仁----禮

五神-----意-----魄----志----魂----神

五主-----口-----鼻----耳----目----舌

五臭-----香-----腥----腐----臊(膻)--焦

五液-----涎-----涕----唾----淚----汗

五榮-----唇-----毛----發----爪----面色

五季-----長夏----秋----冬----春----夏

五數-----5、0----4、9---1、6 --3、8---2、7

懷疑回應

對疑古派的回應

《尚書·洪範》記述的是周武王與箕子的對話,其中談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傳統認為《尚書·洪範》、《尚書·甘誓》是西周作品。

疑古派因為戰國前著作中"五行"出現的很少,就認定戰國前出現"五行"的作品必是後人偽作。這種論證是不妥當的。聶文濤指出,《左傳》所說"五材"是五行思想的應用或延伸,而不是"五行"理論的發端。"材"在春秋時期沒有"行"的含義。《左傳》:"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表明"五行"理論已經具有很大影響。

歷史淵源

《左傳》同一時期的《孫子》中就提到了"五行",疑古派要證明《孫子》是戰國後期的偽作是很困難的。疑古派曾推定《尚書》為漢代作品,但郭店楚墓竹簡證明《尚書》確非漢代人偽作的。

相關學說

陰陽五行學說

簡介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它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孳生、發展和變化;並認為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的物質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這五種物質相互資生、相互制約,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這種學說對後來古代唯物主義哲學有着深遠的影響,如古代的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和醫學,都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協助下發展起來的。

我國古代醫學家,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將陰陽五行學說廣泛地運用於醫學領域,用以說明人類生命起源,生理現象,病理變化,指導着臨床的診斷和防治,成為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起着極為深刻的影響。

內容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四個方面。

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陰和陽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而對立的雙方又是相互統一的。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所以說,陰陽的矛盾對立統一運動規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運動變化固有的規律,世界本身就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運動的結果。

事物的陰陽屬性,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這種相對性,一方面表現為在一定的條件下,陰和陽之間可以發生相互轉化,即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另一方面,體現於事物的無限可分性。

陰和陽,既可以表示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用來分析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一般來說,凡是劇烈運動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着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屬於陰。以天地而言,天氣輕清為陽,地氣重濁為陰;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潤下屬陰,火性熱而炎上屬陽。

任何事物均可以陰陽的屬性來劃分,但必須是針對相互關聯的一對事物,或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這種劃分才有實際意義。如果被分析的兩個事物互不關聯,或不是統一體的兩個對立方面,就不能用陰陽來區分其相對屬性及其相互關係。

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處處體現着陰陽學說的思想。陰陽學說被用以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並用於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關係 在中醫學裡,二者皆以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等為其物質基礎;都是從宏觀自然現象(包括)人體的變化規律,用取象比類的方法,來分析、研究、解釋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及人體內外的各種關係,並指導臨床辨證與治療。

五行與手相 手相中參照八卦的卦象,以掌心為名堂,將手掌分為乾宮、坤官、震官、巽宮、坎官、離官、艮官、兌官八個官位,這就是掌中八卦的劃分;同時,手相之中參照陰陽五行的學說,按照五行參照手的掌形將手掌分為木型手、火型手、金型手、水型手、土型手五種手型,每種手型都依照其五行的劃分揭示了不同的命理信息。

五行與起名 人的思想是社會的產物,社會的意識形態無時不在人的頭腦里打上烙印。而人的思想是與對自然、社會的認識緊密相關的。陰陽五行學說的盛行,使人們把一生中的榮辱禍福繫於五行生剋上去,所以在起名時,力求得到陰陽調和、剛柔相濟,認為這樣可以在一生中逢凶化吉,一帆風順了。這大概就是千百年來,人們不斷以五行理論為根據而命名的緣故吧。

五行與風水 古人認為五行相生相剋,構成一個循環鏈,周而復始。五行與陰陽結合,產生了"陰陽五行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風水學,乃至於中國古代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諸如:中醫、天文、地理、軍事、政治、經濟等學科的總原則。有了陰陽五行的平衡與協調,才能推動和維持一切事物的生長、發展、變化與消亡。

摺疊五行與健康 一、金形之人。金形之人,從體形上看多較削瘦,骨態較露,節突出。頭,肩,腹,手,腳都較小。從五官看,臉形偏方,膚色較白.金形之人,較強悍,多心急,能當機立斷。但也能沉穩歡察事態發展。金主肅殺,嚴而有威。因此,金形人多官將之材。金耐寒,畏火,不耐暖熱,所以,要特別小心春.

二、木形之人。木形之人,從體形上看如樹型,身材多挺直瘦長,頭較小,身背較寬。手足也小,皮膚略青.木形之人屆於勞碌型,命中多操勞,有任勞任怨之佳行.木喜春夏,畏秋冬。所以,木形之人如感風邪極易傷肝,而且多在秋冬季。因為肝屬木,故木形之人在秋冬時,一定要加強肝的保護,注意營養,不要過於疲勞,以防染上肝疾。

三、水形之人,適合於秋冬,秋冬之季,金水相生.春時,木泄水氣顯枯;夏時,火蒸水氣呈涸。所以,春夏時,水形之人容易染病,而且多屬腰腎,不可不防。

四、火形之人。從體型上看,火形人面尖頭小,肩背寬,身體強壯,手足也較小.火形之人膚色偏紅。火形之人,脾氣易暴躁,不重視錢財,變化無常,信用較差,能從全面考慮問題,但缺乏做的勇氣,耐力較差。火喜春夏,不耐秋冬。夏火懼冬水,一旦秋冬感子外邪,容易生心臟方面的病症。心臟病的人多怠於秋冬,與此有關。

五、土形之人肉飽滿,四肢勻稱。土形人臉圓頭大,膚色較黃。土形人,心地溫和,不喜歡趨炎附勢,也不弄權玩勢,適合於做慈善事業。土性不而春夏,得時於秋冬。所以,當春夏之時,土形人感染疾病,容易傷脾,導致消化吸收方面的疾病。

其他知識

可以肯定,至少在戰國晚期存在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矛盾、統一的模式,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係以及整體把握的思想。因為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網絡遊戲夢幻西遊中的普陀山技能

五行學說


日光華、靛滄海、巨岩破、蒼茫樹、地裂火

日光華

功效:施展法術攻擊單人,效果由技能等級決定,不受雙方靈力影響,對方防禦屬性為木時同時降低氣血上限;如果目標為NPC,則作用多人

使用條件:五行學技能達到10級

消耗:50點魔法

靛滄海

功效:施展法術攻擊單人,效果由技能等級決定,不受雙方靈力影響,對方防禦屬性為火時同時降低氣血上限;對普通怪物(不包括玩家、召喚獸和BOSS級怪物)的傷害有增強效果;如果目標為NPC,則作用多人

使用條件:五行學技能達到11級

消耗:50點魔法

巨岩破

功效:施展法術攻擊單人,效果由技能等級決定,不受雙方靈力影響,對方防禦屬性為水時同時降低氣血上限;對普通怪物(不包括玩家、召喚獸和BOSS級怪物)的傷害有增強效果;如果目標為NPC,則作用多人

使用條件:五行學技能達到12級

消耗:50點魔法

蒼茫樹

功效:施展法術攻擊單人,效果由技能等級決定,不受雙方靈力影響,對方防禦屬性為土時同時降低氣血上限;對普通怪物(不包括玩家、召喚獸和BOSS級怪物)的傷害有增強效果;如果目標為NPC,則作用多人

使用條件:五行學技能達到13級

消耗:50點魔法

地裂火

功效:施展法術攻擊單人,效果由技能等級決定,不受雙方靈力影響,對方防禦屬性為金時同時降低氣血上限;對普通怪物(不包括玩家、召喚獸和BOSS級怪物)的傷害有增強效果;如果目標為NPC,則作用多人

使用條件:五行學技能達到14級

消耗:50點魔法[1]

參考文獻

  1. 五行學說,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