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蓮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蓮縣

五蓮縣是中國山東省日照市下轄縣,地處山東半島南部,東臨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南接日照市東港區,西連日照市莒縣,北靠濰坊市諸城,因境內秀麗的五蓮山而得名[1]

五蓮縣總面積1497平方公里,下轄2個街道、8個鎮、2個鄉,曾榮獲中國最美生態旅遊示範市、「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等[2]

快速導航:榮譽記錄

中文名 :五蓮縣

外文名 :Wulian County

別名 :五蓮

地區生產總值 :194.13 億元(2019年)

下轄地區 :1個街道、9個鎮、2個鄉

電話區號 0633

面積 :1443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 :常住人口 50 萬人(2019年)

行政區類別 :縣

人均生產總值 :38834元(2019年)

政府駐地 :洪凝街道

著名景點 :五蓮山風景名勝區、九仙山風景名勝區

展開:

基本介紹

五蓮縣 五蓮縣經度:東經119.2,緯度:北緯35.74,地處山東半島南部、日照市東北端,東臨青島市黃島區,南接日照市東港區,西連莒縣,北靠諸城,總面積1500平方公里;境內有206國道和051、222、334三條省道縱橫交叉貫穿,可直通濟南(300km)、青島(140km)、連雲港(150km)三個飛機場;百公里內有嵐山港、青島港、日照港三大港口;潮河鎮到青島董家口港只有15公里。東依同三高速公路(15km),南靠日東高速公路(10km),設有鐵路五蓮站,南北並列兗石、膠新鐵路,其中膠新鐵路貫穿全境,形成了立體交叉的陸海空交通運輸網絡。

歷史沿革

歷史建制

春秋戰國時期,先後為莒、楚、魯、齊所轄;秦漢屬京東東路密州;明代分屬山東布政青州府的諸城縣和莒州及所轄的日照縣;清代分屬沂州府和青州府的諸城縣。

五蓮縣

五蓮地區疆域原分屬莒縣、日照、諸城三縣所轄。據舊志記載:莒縣,周為莒國,秦始置縣,漢襲秦代建制。漢文帝封朱虛侯劉章為城陽王,以莒為都,稱城陽國。金置城陽州於此,後改為莒州。明撤縣入州。民國改州為縣。日照縣,周屬莒國,秦屬莒縣。西漢置海曲縣,之後又置崑山縣;東漢廢崑山縣,改海曲縣為西海縣,晉撤西海縣,併入莒縣。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於莒縣置日照鎮,金始置日照縣。諸城縣,周先屬莒國,後分屬魯國、齊國,秦始置縣,其名不詳。漢置東武縣、莒縣,隋改名為諸城縣。

上述記載表明,莒縣、日照、諸城三縣具有悠久的歷史。五十年代發現的丹土村和東城仙兩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說明五蓮地區早期屬龍山文化。橫亘縣境北部的戰國時期齊長城遺址,建於周顯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

現據莒、日、諸三縣舊志及有關資料,將五蓮地區的歷史沿革簡述如下:

五蓮地區古屬青州。周朝為莒國的封地。民國《重修莒志》載:「周武王封茲輿期於莒,初都計斤(今膠縣西南城子崖村附近),後遷莒。」戰國時期仍屬莒國。至楚簡王元年(公元前431年)北伐滅首,又為楚地,繼而分別為魯國和齊國所轄。據《竹書紀年》載:齊國築長城,以此為界,北為齊國,南為魯國。之後,楚考烈王再次北伐滅魯,又分別為楚國與齊國所轄。秦朝時,屬琅琊郡莒縣(今五蓮縣境北部原屬諸城縣部分,秦時已置縣領轄,縣名已不可考)。

誅葛亮故里

西漢時,屬徐州刺史部琅琊郡(據民國《重修莒志》記載,莒縣是時曾屬兗州郡城陽國,待考),今五蓮縣境分轄於首、海曲、崑山、東武、諸、折泉(《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折泉縣」條注云:「漢侯國,後漢省。故城在今諸城縣西南七十里」)六縣。東漢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改郡為國,屬徐州刺吏部琅琊國。時崑山縣廢,改海曲縣為西海縣,境內分轄於首、西海、東武、諸四縣。

三國曹魏時期,分屬徐州部城陽郡和青州部琅琊郡。時西海縣撤銷,併入莒縣,境內由莒縣、東武縣、諸縣分轄。

晉初,屬青州部城陽郡;太康十年(公元288年)青州城陽郡的莒、東武、姑幕、諸四縣改屬徐州部東莞郡。境內分別由莒、東武、諸三縣所轄。十六國時沒有專屬,曾先後屬石趙、慕容燕、苻秦,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又屬南燕,義熙六年(公元411年)復歸晉。

南北朝時,南朝劉宋因舊未變。北魏占據山東後,到宋文帝元嘉廿八年(公元451年),屬南青州東莞郡,後屬膠州東武郡,五蓮地區分轄於莒、東武、諸三縣。東魏孝靜帝武定七年(公元541年)改東莞郡為義塘郡。到北齊時,分屬南青州的義塘、東安、高密三郡。時諸縣撤銷,併入東武縣,今縣境歸莒縣、東武縣分轄。北周改屬莒州義塘郡,境內仍分轄於莒、東武二縣。

隋朝初年,五蓮縣境分轄於徐州琅琊郡莒縣(開皇三年即公元583年,改莒縣為莒州;大業二年即公元606年,復罷州為縣)和青州高密郡東武縣(開皇三年廢郡,置膠州;開皇五年改為密州)。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東武縣為諸城縣。

唐朝屬河南道密州高密郡,今縣境分轄於莒縣和諸城縣。據民國《重修首志》記載,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置莒州,下轄莒縣;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撤銷莒州,莒縣改屬密州。

五代十國歸屬如故。

宋初,分全國為十三道,至宋太祖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廢道存路,時屬京東二路密州;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屬京東東路密州;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於莒縣置日照鎮;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日照鎮與諸城縣改屬臨海軍,隨廢,日照鎮仍併入莒縣,與諸城縣同轄於密州。此時,五蓮縣境分轄於莒縣和諸城縣。

金代,升日照鎮為日照縣。時莒縣與日照縣同屬山東東路琅琊郡莒州(莒州原為城陽軍,大定廿二年即公元1182年升為城陽州,廿四年改為莒州),諸城縣屬山東東路琅琊郡密州。五蓮地區分別歸莒縣、日照、諸城三縣所轄。

明代,據《明史·卷41》載:「莒州,洪武初,以州治,莒縣省,領日照、沂水兩縣。」又據《山東通志·沿革》記載:「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始廢密州,以(諸城)縣屬青州府。」時五蓮縣境分轄於山東布政司青州府的諸城縣和莒州及其所轄的日照縣。

清代順治、康熙兩朝,縣境歸屬因舊未變。至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莒州升為直隸州,仍轄日照縣。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降為散州,升沂為府,今縣境分轄於沂州府莒州及其所轄的日照縣和青州府的諸城縣。

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裁府設道,地方政府改為省、道、縣三級。當時,莒州改州為縣,同日照縣皆隸屬岱南道。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改屬濟寧道;諸城縣隸屬膠東道,五蓮地區仍屬莒縣、日照、諸城三縣所轄。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裁濟寧道,置琅玡道,莒縣、日照縣歸其所轄。民國十七年(1928年)北伐軍統一山東省,廢道,縣直屬山東省管轄,今五蓮縣境隸屬如敵。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同年冬,莒、日、諸三縣國和民和黨政府,競相拉隊伍,「武裝逃難」至五蓮山區。l938年2月,日本侵略軍先後占領諸城、日照、莒縣三縣縣城。3月,中和共魯東南特委建立;秋冬,中和共莒縣縣委、諸城縣委、日照縣委相繼建立,並先後成立各縣八路軍辦事處。此時,五蓮山區形成三股政治力量。南部、西南部及中部山區為中和共魯東南特委及莒、日、諸三縣縣委活動地區;台濰公路和泰石公路沿線為日偽占領區,建立了「維持會」、「新民會」等偽管理體制;其他地區均為國和民黨地方游擊隊盤踞。當時駐五蓮地區的國和民和黨雜牌軍隊有十三部分之多。1943年3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日照縣抗日民住政府在長蘭村成立(當時稱日照縣行政委員會)。之後,隨即成立其所轄的第三區抗日民主政權(轄今五蓮縣境的高澤、洪凝、松柏、街頭、王世幢一帶)。同年6月,由於形勢惡化,黨的武裝力量和政府機關撤出五蓮山區至泰石公路以南。

1943年,八路軍濱海十三團進軍泰石路北,解放了五蓮大部地區。同年,日北、莒北、諸城三縣抗日民住政府相繼建立,隸屬濱北行署。其時,今五蓮縣境由日北、莒北、諸城、諸莒邊四縣分轄,並先後建立了十一個區級抗日民住政權:日北縣的洪凝、街頭、五蓮、濱安四個區,莒北縣的中至、石場、管帥三個區,諸城縣的麻灣(後改為戶部)、仁里、高澤三個區,諸莒邊的淮河一個區。1944年諸城縣增設積溝區,轄今五蓮縣境的牛家官莊、院西、佛堂一帶。

1945年,日北縣撤銷,其所轄今五蓮縣境的洪凝、街頭、五蓮三個區併入藏馬縣。諸城縣的戶部區亦於同時劃歸藏馬縣管轄。

1947年5月12日召開大會宣布五蓮縣建立,歸膠東行署濱北專署管轄。縣行政區劃由藏馬縣的戶部、五蓮、洪凝、街頭及諸城縣的常山、仁里、高澤共七個區組成。1948年增設松柏區。1949年12月莒北縣撤銷,其所轄之中至、管帥、淮河三個區併入五蓮縣。時全縣共轄十一個區。

建國以後

1950年春,濱北專署撤銷,另設膠洲專署,五蓮縣隸屬膠東行署膠洲專署管轄。1954年12月,莒縣的石場區劃歸五蓮縣,時轄十二個區。1956年2月撤銷松柏區,時轄十一個區。

1956年3月,膠洲專署撤銷,五蓮縣劃歸昌濰專區。同年四月,常山區劃歸諸城縣,時五蓮縣轄十個區。

1958年1月撤區並鄉,全縣劃為院西、許孟、高澤、坊子、街頭、宋家、潮河、叩官、花崖、回頭、戶部、高戈莊、汪湖、張仙、管帥、於里溝、中至、學莊、洪凝、松柏、中幢、遲家莊、石場、崖前二十四個鄉。同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共劃為洪凝、高澤、許孟、汪湖、管帥、中至、石場、於里、街頭、潮河、叩官、戶部、松柏十三個公社。

1965年5月,經昌灘專署同意,原十三個公社劃為十六個,增加院西、山陽、王世瞳三個公社。1970年昌濰專區更名為昌濰地區,專員公署改為行政公署。

1981年改為濰坊地區,五蓮縣隸屬未變。

1982年12月經濰坊行署批准,撤銷洪凝公社,設洪凝鎮。時五蓮縣轄十五個公社,一個鎮。

1983年10月,濰坊地區行政公署撤消,更名為濰坊市,五蓮縣歸濰坊市管轄。

1984年5月12日進行體制改革(又稱鄉改),撤銷人民公社,除洪凝鎮體制名稱未變外,原潮河、許孟、管帥、街頭四個公社改為鎮,叩官、戶部、松柏、山陽、王世疃、石場、於里、汪湖、中至、高澤、院西十一個公社改為鄉,新建七寶山鎮和羅圈、山莊、杜家溝、花崖(1984年9月22日改為魏家鄉)、槎河五個鄉。時全縣轄十六個鄉、六個鎮。同年8月至12月,對農村體制進行了改革,原生產大隊改稱村莊,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村民委員會。

1992年底由濰坊市劃歸日照市管轄,現轄12處鄉鎮街道、632個行政村。

五蓮縣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代碼:371121郵政編碼:262300

洪凝街道洪凝街道地處五蓮縣城關,轄73個行政村,11個居委會,7.9萬人。

於里鎮於里鎮位於中國東部沿海,山東半島東南部,五蓮縣城西部23公里處,鎮域總面積130平方公里。轄64個行政村,1.4萬戶,4.5萬人。內有管帥溫泉度假區。

中至鎮中至鎮總面積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3萬畝,轄36個行政村,3.2萬人,鎮駐地處在城鄉結合部。

汪湖鎮汪湖鎮位於五蓮縣城西北約30公里處,總面積83.8平方公里,轄45個行政村,2.6萬人,與諸城市和莒縣東西相鄰。206國道橫穿此鎮。

叩官鎮叩官鎮地處山東省東南沿海低山丘陵區,北接濰坊,東臨青島,南連日照。轄43個行政村,7373戶,2.7萬人,總面積117.4平方公里。五蓮山在此境內。

街頭鎮街頭鎮位於山東省五蓮縣城南18km,南距日照港35km,東距青島市170km,距日東(日照―東明)高速公路15km,距同三(黑龍江同江―海南三亞)高速公路30km,222省道縱貫南北,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共轄78個行政村,18433戶,人口5.6萬人,總面積238平方公里。街頭鎮被譽為「江北石材第一鎮」,石材行業帶動百姓發家致富。

許孟鎮[3]許孟鎮位於縣城東北部,共轄65個行政村,6.2萬人,總面積150平方公里。

高澤鎮高澤鎮位於五蓮縣城北臨,總面積138平方公里,轄54個行政村,3.8萬人。內有工業園,是五蓮城北的工業區。

潮河鎮潮河鎮總面積97平方公里,全鎮轄46個行政村,10039戶,3.3萬人。日照市北開發區在此。

松柏鎮松柏鎮位於縣城東12公里,全鎮轄31個行政村,1.5萬人,總面積70平方公里。九仙山在此境內

石場鄉全鄉轄34個行政村,2.1萬人,總面積81平方公里。

戶部鄉戶部鄉位於五蓮縣城東南19公里,全鄉共有38個行政村,6024戶,2萬人,總面積103平方公里。這裡的櫻桃比較有名。

地理環境

五蓮縣地處黃海之濱的魯東南低山丘陵區,海拔高度在18—706米之間,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氣候宜人、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43%,空氣、生活飲用水質量均保持優良水平,被列為「全國生態示範區」。境內山嶺起伏,河川縱橫,北部、西部有小塊平原,山地、丘陵、平原分別占總面積的50%、36%和14%。

五蓮縣境內多山地丘陵,占總全縣面積的86%,共有大小山頭3300多個,主要有五蓮山、九仙山等。

氣候環境

五蓮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周期性變化明顯,冬無嚴寒,夏無酷署,雨量充沛,季節性降水明顯,日照充足,熱能豐富。年平均氣溫12.6℃,歷年平均降雨量767.1mm,6至9月為雨季,降雨量最多的年份為1990年,降雨量1257.3mm;最少的年份為1983年,僅降雨466.3mm。年平均日照時數2449.3小時,年蒸發總量平均為1740.2mm。

地形地貌

全縣總面積1443平方公里,土地面積216萬畝,常用耕地59.9萬畝,人均耕地面積1.2畝。境內擁有金、銀、銅、花崗石、膨潤土、透輝岩等多種礦產資源,其中銅礦探明儲量5000-6000噸,花崗石探明儲量50億立方,膨潤土探明儲量300-400萬噸。

森林環境

全縣森林覆蓋率達46.4%,盛產蘋果、櫻桃、板栗,「林果之鄉」享譽齊魯,先後摘得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全國綠化模範縣等多項「綠色桂冠」。

水利建設 全縣共有中小型水庫163座,其中中型水庫7座,小(一)型水庫13座,小(二)型水庫143座,總庫容19770萬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0.47億立方米。全縣總灌溉面積54.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38.4萬畝,節水灌溉面積11.6萬畝。該縣堅持走依法治水、科技興水之路,是全國水土保持先進縣。

人口信息

2019 年末,全縣常住人口 50 萬人,比上年 增加 200 人,戶籍總人口 511608 人,比上年減少 2002 人。其中 城鎮人口 181599 人,比上年增加 387 人;60 歲以上人口達到 127222 人,比上年增加 1848 人,占總人口比重達到 24.87%。全 年人口出生率 8.24‰,死亡率 6.67‰,人口自然增長率 1.57‰, 出生人口性別比 108.74。

經濟概況

綜述 2019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194.13 億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 2.5%。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 總值達到 38834 元,同比增長 2.4%。分季度看,一季度 GDP 增 長 6.5%,上半年增長 2.5%,前三季度增長 2.4%,全年增長 2.5%。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 24.99 億元,同比增長 0.6%;第二產 業增加值 76.42 億元,同比增長 1.4%;第三產業增加值 92.72 億元,同比增長 4.0%。三次產業結構由 13.1:41.1:45.8 調整為 12.8:39.4:47.8,第三產業占比比上年提高 2 個百分點。萬元國內 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 4.3%。

第一產業

2019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 50.5 億元,增長 8.2%。全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 1.3%,其中,農林牧漁服務業 增加值增長 11%。農作物產量良好,糧食作物播種面積 51.22 萬 畝,總產量 19.55 萬噸,畝產 381.65 公斤,比上年提高 0.7%。經 濟作物播種面積 33.6 萬畝,其中黃煙播種面積 1.16 萬畝,總產量 0.21 萬噸;花生播種面積 23.54 萬畝,總產量 6.96 萬噸;蔬菜瓜 類種植面積 7.18 萬畝,增長 5%,總產 29.8 萬噸。水果總產量 7.02 萬噸。設施農業 4.5 萬個,占地面積 4.64 萬畝。

2019年底生豬存欄 21.19 萬頭,同比增長 10.4%; 出欄37.5萬頭,同比增長9.3%。牛存欄0.89萬頭,同比減少12.7%; 出欄 0.8 萬頭;羊存欄 10.3 萬隻,同比減少 7.1%;出欄 15.9 萬 只,同比減少 15%;家禽存欄 755.4 萬隻,同比增長 55.3%;出 欄 3212.8 萬隻,同比增長 47.5%;禽蛋產量 0.68 萬噸,下降 44%。 肉類產量 6.63 萬噸,增長 5.7%。其中,豬肉產量 2.9 萬噸,增長 4.4%,禽肉產量 3.4 萬噸,增長 13.8%。蠶繭產量 259 噸,同比 減少 1%。[1]

第二產業

2019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生產保持平穩增長勢 頭,增加值增長 2%。規模以上工業涉及的 26 個行業大類有 15 個行業實現增長,增長面 57.7%。產銷率 99.6%,比上年提高 3.1個百分點。 工業重點產品較好增長。全年生產各類汽車 19.8 萬輛,增長 2.3%;其中,低速載貨汽車 14.9 萬輛,累計增長 5.5%。生產冷 凍蔬菜 4.7 萬噸,累計增長 20.5%;紙製品 2.6 萬噸,累計增長 31.3%;橡膠輪胎外胎 102.3 萬條,累計增長 13.6%,其中載貨汽 車橡膠輪胎外胎 50.5 萬條,累計增長 27.2%,農、林機械用橡膠 輪胎外胎 51.9 萬條,累計增長 2.9%;商品混凝土 19.2 萬立方米, 累計增長 19.4%;金屬切削工具 33.8 萬件,累計增長 100.5%。

2019年全社會售電量 17.79 億千瓦時,同比增 — 7 — 長 5.2%,其中工業用電量 13.57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5.1%。 建築業下降明顯。縣內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 15.9 億元,下降 27.1%;房屋施工面積 139.9 萬平方米,下降 17.8%; 實現建築業增加值 9.92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降 8.9%。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 下降 18.5%,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 13 個百分點。第一產業投資、 第二產業投資和第三產業投資分別比上年下降 51.9%、36.4%和 4.3%。投資三次產業比例為 4.3:26:69.7,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投 資占全部投資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投資占比提高 13.8 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投資回落,農村公路建設取得新突破。全縣完成基 礎設施投資同比下降 31.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分別下降 46.9%、54.3%。農村公路建 設工程項目完成投資 13.3 億元,自去年以來累計完成 27.2 億元。 大項目發展良好,十強產業投資成效顯著。計劃總投資 5000 萬元以上項目 145 個,比上年增加 51 個,是歷年來最多的;5000 萬元以上大項目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為 71.5%,比去年提高 6.9 個百分點。統計庫內「十強」產業項目 78 個,計劃總投資 228.11 億元。

2019年縣內房地產企 業完成投資 11.92 億元,比上年下降 21.4%。商品房銷售 32.56 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 8.7%,其中住宅銷售 31.07 萬平方米,比上 年增長 8.1%。

國內外貿易、園區建設

2019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110 億元, 同比增長 7.7%,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 5.1 億元,同比下 降 2%。按消費形態分,限額以上批發業零售額 0.5 億元,同比下 降 29.5%;限額以上零售業零售額 3.6 億元,同比增長 7.2%;限 額以上住宿業零售額 0.2 億元,同比下降 7.1%,限額以上餐飲業 零售額 0.8 億元,同比增長 5.4%。從商品類別分,文化辦公用品 類、書報雜誌類、家用電器類商品增長較快,分別增長 76.2%、 38.1%、14.9%,汽車類消費同比下降 20.1%。 載體功能穩步提升。市北開發區、城北工業區、石材產業園、 綠色鑄造產業園、青西於里工業集中區完成投資 15.4 億元,新建 改造道路 28 條,新建標準廠房 9.3 萬平方米,建成人才公寓 321 套,城北工業區、綠色鑄造產業園 2 處鄰里中心投入使用,配套 功能更加完善,園區邁入 3.0 時代;招引落地項目 38 個,到位資 金 17 億元,市北開發區實際利用外資突破千萬美元,為下步持續 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保障。

財政、金融和保險

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13.79 億元,下降 5%,可比口徑增長 4.9%。其中稅收收入 10.78 億元, 下降 13.6%,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到 78.2%。財 政分配結構進一步優化,重點建設事業得到有效保障,一般公共 預算支出 35.28 億元,同比增長 16.3%。其中教育、農林水、衛 生健康、社會保障和就業分別支出 9.89 億元、4.13 億元、2.58 億 元、7.53 億元,占總支出的 68.4%。 金融業平穩增長。到 12 月底,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 款餘額 295.32 億元,比年初增加 22.44 億元,同比增長 8.2%;居 民儲蓄存款 228.81 億元,比年初增加 24.15 億元,同比增長 11.8%; 各項貸款餘額 176.2 億元,比年初增加 20.14 億元,同比增長 12.9%。存貸比 59.66%,比去年提高 2.47 個百分點。 保險業平穩發展。全年完成保費收入 2.62 億元,其中,財產 保險收入 1.04 億元,人壽保險收入 1.58 億元;保險業務支出 1.2 億元,其中,財產保險支出 0.54 億元,人壽保險支出 0.66 億元。 賠付率 45.9%。

社會事業

科教衛生

2019年全縣申請發明專利 95 項,授權 29 項。舉辦科技下鄉活動 760 次,科技推廣項目 55 項,舉辦各類科技培 訓班 356 期,培訓 11180 人次。 教體事業優質發展。全縣共有各類學校 200 處,體育場館 15 處,教職工 6348 人,在校學生 64751 人。新建、改擴建幼兒園 10 處,北京路中學、小學建成招生;中小學、幼兒園全部實現清 潔取暖,6 萬餘名師生溫暖過冬;學校食堂「明廚亮灶」率達 100%, 食材全部統一招標採購,學生吃上營養餐、安全餐;科技學校實 現職業技能省賽「五連冠」。

2019年全縣衛生機構106個,擁有床位2349 張,衛生技術人員 2619 人,門急診 123.68 萬人次。村級衛生室413 個,鄉村醫生 437 人,診療 68.6 萬人次。被評為全國基層中 醫藥工作先進縣、全省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文體事業

2019年全縣圖書館 28 處,藏書 29.5 萬冊;電 視台日播出 36 小時;電影院 1 個,座位 323 個。舉辦第七屆大青 山國際太極拳大賽、中國山地馬拉松系列賽等 20 餘項賽事節會活 動。 地方名人

王盡美

中共「一大」代表、山東黨組織的創始人王盡美,其祖籍是山東省五蓮縣高澤鎮後張仙村,系張仙王氏始祖良臣之十六代孫。

王盡美,在祖譜上叫王瑞俊,字灼齋,1920年春,他為了給國家和人民創造一個盡善盡美的社會,竟然把自己的名字王瑞俊改為王盡美,他在給家鄉兄弟們王慶增的信中說,「貧富階級見疆場,盡美盡善唯解放,濰水泥沙流入海,喬有麓下看滄桑」。這幾句豪情的詩篇,表現了王盡美的盡美盡善的共產主義崇高理想,表述了他為實現這一崇高理想而獻身的堅強意志和必勝信念。遺憾的是這封信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壞了。

王盡美的祖父王興業兄弟三人,王興業生於1836年10月,排行老三。住後張仙村前河崖的南胡同東戶,有草房三間堂屋、兩間東屋,在東兩間屋靠近河崖邊處的那間屋外有一棵大枰柳樹,樹粗兩人合圍,樹高三丈有餘。王興業十五歲那年就開始做小買賣,在父母的幫助下開始賣大豆腐。逢集時在張仙集上賣,破集子就走街串巷叫賣。在他十八歲那年臘月初,有本村王秋的母親介紹與耿家溝耿氏結婚之後,就住在那兩間東屋裡。第二年春耿氏突然暴病死亡,葬於後張仙西林(輩稱老道林)。失家後的王興業就不賣大豆腐了,跟其二哥王興隆學做木匠活。由於他心靈手巧,很快就把手藝學到了手,就在他二十一歲那年,有本村「掐不齊」的母親看到他學到了手藝,自己能掙飯吃,就把莒縣招賢村的姨表妹董氏介紹給他,婚後一年喜得一男嬰,乳名叫「撈月」。在小孩不到兩生日的時候,突然得瘋夭折,由大哥王興文扔到了「鳳山」後的大舍林里,後來又生了王盡美的父親王在升。王在升十九歲那年與高澤鎮輝溝子村劉氏結婚,就住在這三間堂屋裡。由於王盡美的祖父王興業受封建迷信的影響,四處奔波找人算命看宅舍。算命先生指點,由於他東屋後的那棵大枰柳樹遮壓,造成陰盛陽衰,有家境不順後人不旺之災。王興業一怕自家不交好運,二怕斷了香火,就想殺掉那棵大枰柳樹。因那棵大枰柳樹不是他自家的,就托人去說合,托人說合不行就自己出面上門協商,可樹主始終不同意殺樹。就在這種情況下,於1898年10月,王興業帶領全家由後張仙村遷住城市枳溝鎮大北杏村,為本村地主「建山堂」做起了佃戶,並住在「建山堂」的三間小東屋(此屋仍在,已被保留),第二年(1899年4月20日)王盡美誕生,三日後有其大爺王在善起名叫「倉囤」。就在這年的八月初上,王盡美的父親王在升因病去逝。這時年過六十的祖父王興業,又挑起了全部家庭生活的重擔,帶領王盡美的祖母董氏、母親劉氏辛勤勞動,艱難度日,把王盡美撫養成人。1918年祖父王興業病故,享年82歲。去逝後,王盡美扶靈柩葬於後張仙西林(現祖墳仍在)。

在這期間,王盡美陪讀地主的少爺,算是有了讀書識字的機會了。他在陪讀過程中,總是勤奮好學,刻苦努力,成績優異。

就在王盡美祖父逝世的這年,王盡美由汪湖鎮莫家崖頭村本族「清朝舉人」王石朋介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山東省立第一師範。這時的政治形勢是,中國資產階級政治鬥爭和革命鬥爭的相繼發生,加之馬克思主義開始傳入中國,當時的新舊文化展開了激烈地鬥爭,在同封建復古思想的鬥爭中,掀起了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一種思想解放的潮流,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春,革命運動的種子已在學校萌發,北京學生舉行了遊行示威。相繼五·四運動發展成為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共同參加的全國範圍的革命運動。王盡美因全家老少受盡了地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飽嘗了做佃戶的苦難,為追求救國真理,挽救民族命運,便毅然參加了學校的學生運動。並由學生運動的骨幹成為學生運動的領袖,帶領學生宣傳革命真理。就在革命轟轟烈烈地時候,王盡美被學校以「不務正業和破壞校規」為由開除了。消息傳到大北杏村後,人們議論紛紛,說三道四,村里那十三戶大地主的少爺們,更是拍手叫好。

1919年冬,王盡美回到了大北杏村,街坊以冷眼相待,尤其是那些地主的闊少們,總是變着法兒挖苦他,他一看在大北杏村是沒有他的容身之處,於是,於1920年春天,他回到了故鄉後張仙村,投奔了本族的窮爺們。回村後,便開始了他的早期革命活動。他給窮爺們們講鬧的故事,講新文化運動是一種思想解放的潮流,講馬克思主義能夠救中國……他先後把擺小攤的王慶增、賣大豆腐的王升周、做木匠活的王興智、王連安、王福佑、扒盆扒罐的王興昶、開油坊的王志天、開中成藥鋪的王老八、盲人先生趙氏等人聯絡起來,把他的前河崖老屋做為宣傳五·四運動思想的活動中心,並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大量鐵的事實痛斥封建社會給民族帶來的災難,激發大家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並時常組織這些人員在後張仙大集上發表演說,宣傳革命真理。他自編節目,他彈着三弦,有王在南是妻子盲人趙氏演唱,用演唱的方式宣傳革命真理,王盡美用的這把三弦還有某人保存着。不逢集的時候,利用走親訪友等機會進行新思想宣傳,以促使人們的思想覺悟,喚醒沉睡在故鄉的窮苦爺們。由於在他的宣傳鼓動下,鄰村的不少人也加入了他的宣傳隊伍,有窯頭村的王仁之、贊子崖的王乃瑞(字鳴霜,原楊虎城的秘書),也相繼在本村成立了五·四宣傳隊伍。為把五四運動推向高潮,以窯頭和贊子崖為中心,王盡美又帶領王慶增、王仁之、王乃瑞等人先後去板石河、於里溝、茅埠、棋山、石榴溝、東莞、官莊、崮山後……走遍了整個莒北縣的南部和西北部,喚醒了許多沉睡中的勞動人民,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使廣大窮苦百姓進一步認清了帝國主義的真面目和求榮賣國的腐敗政府。為以後的農民運動播下了革命的種子,不久,革命的烈火就燃遍了莒州大地。

王盡美有兩個兒子,一個叫王乃征,一個叫王乃恩。他給兩個孩子起名字,也沒有按照大北杏的王氏同輩的名字起,而是按照後張仙鄰村贊子崖同輩的「乃」字給起的名字,「乃」字故依然或仍然的意思,王乃征意為沿着革命前輩的道路繼續長征,王乃恩意為永遠記住祖國和祖宗的養育之恩。王盡美生前對故鄉後張仙村的感情極為深厚,只要是有機會回來或是路過家鄉,總是看看鄉親們,他拜墓祭祖的傳統也一直延續到王乃征、王乃恩。

王盡美,故鄉的人民想念你,但願你在那個冥冥世界中看到如今這個盡善盡美的美好社會,已實現了你當年的夙願,你安息吧!

李存葆

1983年,全國十大新聞人物評選揭曉,濟南部隊前衛歌舞團創作員李存葆以絕對優勢當選。隨後,榮譽和桂冠又接踵而至。中國作協理事、中國影協會員、全國六屆青聯委員、山東省六屆人大代表、 《山東文學》首席顧問、 《中學生作文》、 《語文報》等7家全國性報刊的顧問。1986年夏天,赴美參加中美作家的第三次對話會議……

人們在推崇這位過去名不見經傳而今陡然享譽海內外的部隊作家的同時,很想更多地了解一些李存葆其人其事,當然也包括他的創作情況。

1946年2月19日(農曆正月十八),李存葆出生於山東省莒北縣淮河區(現為五蓮縣高澤鎮)東淮河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里。他在這裡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

存葆五周歲進本村小學念書,童心正濃,難免頑皮。但他百練不厭,有一個字寫不好也不放過。 於是,小小年紀居然練出了一手「好字」。後來上中學時,老師用其所長,讓他擔任了板報員。1959年7月,年僅11歲的存葆考入管帥中學。此時的存葆已不滿足單純地練字,而是廣泛地涉獵各類書籍,常常把在課外讀物上學到的寫作手法和詞彙恰到好處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去。 因此,他的語文成績之優秀常使老師、同學們刮目相看。他編出的黑板報也常常因為詞彙豐富、文采生動而受到老師、同學們的嘖嘖稱讚。

三年的初中生活,正趕上三年國民經濟困難時期。初中畢業後,家庭已無力支撐他再讀高中,所以14歲的李存葆不得不下學務農。他參加生產隊的集體勞動,鋤地、割麥、曬瓜干、推車、挑擔、打石頭,樣樣都干。在餓的情況下,從事重體力勞動,對於年紀輕輕、求學似渴的存葆來說,遺憾當然是很多的。然而,彌補他遺憾的方面也很多,那便是練體力、找書讀、聽老農講故事……

生於戰亂、長於新舊交替時期的 李存葆,就這樣在和父老鄉親們一起同困難的搏鬥中,在粗茶淡飯和人生知識的雙重營養下,度過了他的童年。他過早地介入了社會,熟悉了生活,也及早地從政治上、知識上成熟起來,為他以後的創作儲備了第一座素材倉庫。

李存葆參軍後,歷任戰士、班長、排長。繁忙的訓練之餘,他還想「舞文弄墨」。他先是悄悄地在小本本上寫詩繼而公開向戰友們請教,並「故伎重演」,大膽地把自己的詩作「發表」在營區的黑板報上。在戰友的鼓勵下,他將詩作寄到報社去碰「運氣」,居然被報社採用發表。隨着大量詩歌、歌詞、乃至散文、小說的相繼問世,他也引起了上級首長的重視,先被調到團里擔任新聞幹事, 1970年,又被調到濟南部隊政治部宣傳隊(即前衛歌舞團前身)擔任創作員,正式走上了創作路。

在這期間,他創作了近千首(篇)詩歌、歌詞、小說、散文和大中型劇本,雖然大部分作品發表或上演,並有作品獲過獎,但是,沒有特別的建樹。他不甘心平庸的生活,他期待着有所突破。1979年初春的一天,他同濟南部隊的幾個創作員奉命奔赴雲南前線採訪。 同年八月,他又一次到廣西前線參戰部隊深入生活。這使他的靈魂經受了一次戰火地洗禮。自衛還擊戰中湧現出的英雄人物,他們可歌可泣的業績感染着他、震撼着他、也鼓勵着他去大膽地如實地寫英雄,寫英雄的個性,寫英雄心理歷程。在潮濕的貓耳洞中,在叢林的帳篷里,在跳動的燭光下,他含着熱淚寫出了一個個活生生的「這一個」。

正是這種滿腔的創作激情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他已有的文學修養有機地契合, 「孕育」出了他十幾萬字的戰地報告文學和散文,並全部在軍內外的報刊上陸續發表。他,人受了鍛煉,榮立了三等功。作品也像「淬」了火的鋼鐵一樣,有了力度和硬度:報告文學《將門虎子》榮獲自衛還擊戰全軍徵文一等獎。

李存葆對已有的創作成績並不滿足。他認為發表的那些作品.還遠遠沒有反映出那些生活素材中所蘊藏的豐富內涵。全面深刻地反映自衛還擊戰全貌的創作衝動變得越來越強烈。他數次同軍內外年輕的同行們口頭談過想創作一部《高山下的花環》 (以下簡稱《花環》)的想法和具體結構,得到了同行們的一致贊同。 1982年4月,他去北京參加軍事題材文學創作座談會,聽了軍委有關領導的講話, 聽了同行們的議論,對如何反映軍隊內部的矛盾,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因為《花環》中的人物在存葆的腦子裡存活已久,情節也成竹在胸,他沒有將結構落在紙上,只是列了一個人物表,便一氣呵成了後來面世的出乎他自己意料之外,產生了強烈轟動效應的中篇力作《高山下的花環》。

《花環》首先感動了當代文學評論界的泰斗馮牧先生。他在一個星期六的黃昏一口氣卒讀了《花環》的原稿後認定:這「確實是一部好作品,一部充溢着崇高的革命情愫、能夠提高和淨化人們思想境界的作品,一部真實地挖掘和再現了我們英雄戰士身上所賦有的那種瑰麗又寶貴的精神品質的作品……」馮老獨具慧眼, 《花環》果真轟動。小說一版再版,並被搬上銀幕、屏幕和不少劇種的舞台。小說《花環》在全軍、全國獲獎,並被翻譯出版;他參與編劇的電影《花環》,在第五屆電影「金雞獎」中獲編劇獎,並在美國、 日本、意大利和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上映……

廣大讀者和觀眾以及專家普遍認為, 《花環》的成功,除了其他因素以外,很重要的一點在於作品的真實性非常突出,而真實的具體體現還在於他正視並大膽地揭示了部隊生活中的矛盾衝突。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在軍事題材文學創作上有着突破性的貢 獻。

《花環》成功後,李存葆先後擔任了濟南部隊創作室主任、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和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但是,他從來沒放下手中的筆專事「做官」。在繁忙的公務之餘,他筆耕不輟,不斷地有力作問世。1985年,他的中篇小說《山中,那十九座墳塋》發表後,再一次引起人們的矚目。他或他和別人合作的中、長篇報告文學《大王魂》、《沂蒙九章》、《沂蒙匪事》和《丹青十字架》、《祖槐》等,均在全國報刊發表或出版社出版,得到普遍好評。特別是出版的《大河遺夢》,在文藝界引起很大反響。《文藝報》、《齊魯晚報》等5家報刊均發表了整版評論,許多著名文藝評論家都對他的大散文創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現任領導

杜江濤縣長 主持縣政府全面工作,分管城市建設、礦產資源、交通公路等方面的工作。

王一群常務副縣長 分管縣政府常務工作,主持市北經濟開發區全面工作,負責縣政府機關、發展改革、應急管理、政府法制、考核、土地、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大項目建設、人防、機關事務等方面的工作。聯繫縣人大、縣政協。

遲玉國常務副縣長 分管旅遊、招商引資、公安、司法、信訪、外事、僑務、對台、接軌青島等方面的工作。聯繫縣法院、縣檢察院。

薛向民(顧問) 分管工業、電力、安全生產、金融、環保等方面的工作。聯繫縣總工會。

楊茂波(顧問) 分管農業和農村方面的工作。

李兆明副縣長 主持縣財政局的工作,分管統計、物價、國有資產經營等方面的工作,協助杜江濤同志分管財政、稅務、審計、監察方面的工作。

趙百順副縣長 主持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工作,分管民政、衛生、殘疾人事業、老齡、軍民關係等方面的工作,協助杜江濤同志分管人事、國防動員方面的工作。聯繫縣武裝部。

鄭 娟副縣長 分管服務業、國內貿易、外經貿、鹽務、行政審批、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市場建設和管理、企業破產、通信等方面的工作。

趙榮芬副縣長主持縣政府辦公室工作,分管教育、科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計劃生育、史志、民族宗教、地震等方面的工作。聯繫團縣委、婦聯。

風土人情

野生杜鵑俗稱映山紅,在五蓮山和九仙山生長區域非常廣泛,總面積約有一萬多畝,其品種之多,面 積之廣,花色之麗,譽冠華北,素有「江北第一」杜鵑園之稱。

五蓮山和九仙山的杜鵑花色各異,因品系不同,開花的時間也各不相同,自陰曆三月份,粉紫色的「藍錦」品系,就爭相開放。「五一」時節,可見漫山遍野簇簇鮮花,流光溢彩,磬香襲人,與山光石景相映襯,宛如天然畫卷。此時,赴山賞花的遊人如織,但見花海人潮,遊人似夢如醉,如入仙境。為了便遊人能更好的賞花玩樂,同時,也達到保護、管理的目的,選擇了比較合理的路線,修通了環杜鵑園遊覽路,便遊客能順次有序地進行觀賞。

五蓮山和九仙山的杜鵑花歷史悠久,花形多樣,花色絢麗,已成為五蓮山自然景觀的獨有特色,游山賞花已成為人們的一大勝事。

二月二俗稱 「龍抬頭日」,又謂之「土地爺生日」。也有稱之「春龍節」的。一則意為萬物復甦,適宜耕地;一則龍主雨水,祈求雨足年豐。是日早起,農戶家家用簸萁盛草木灰沿屋撒一圈,再在院內、場院劃地作大小不一的圓圈,俗稱「打屯子」。圈外畫梯子,圈內撒上五穀雜糧,謂之「上糧」,意求五穀豐登。

此日,早飯食水餃。飯前,家家送水餃到土地廟,為土地爺過生日,祈求保佑風調雨順。早飯時,有的人家還分食一塊過年時所蒸的餑餑或發團,小孩必吃。據說吃後能避免碰到狼。五十年代後期,祭土地神一俗廢,「打屯」一俗也被廢棄,此俗又漸興起。

二月二這天家家炒豆子、花生,謂之 「炒蟲子」,寓當年無害蟲之意,此時還有一種傳說,即:武則天篡奪唐室江山,自稱大周武皇帝,觸怒了玉帝,玉帝命令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管天河的玉龍見人間久旱不雨,生路將要斷絕,便不顧一切,喝足天河水,張開巨口行雨。玉帝聽說勃然大怒,讓太白金星把玉龍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山上立通碑,上寫道:玉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若想重登靈霄閣,金豆開花方可歸。人們看了碑文,方知玉龍為救他們而違犯了天條,心裡非常感激。為報答玉龍的救命之恩,人滿為患到處尋找金豆開花,但總也找不到。第二年二月初二,一個老婆婆背一袋黃豆到集市上去賣,不小心撒了一地。那金黃金黃的豆子粒使人們心頭一亮,「這黃豆不就是金豆子,炒炒不就開花了嗎?」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家喻戶曉,這天,家家炒黃豆。壓在玉龍身上的那座山是太白金星的拂塵。由於它人老眼花,看見人間炒的黃豆以為金豆真的開花了,便按照玉帝碑文上的旨意,拿去了拂塵,玉龍從此得見天日,重上雲霄。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它,每年二月二很早就起來炒黃豆。有的邊炒邊唱「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二月二這一天,東港境內黃墩一帶山區,有鬧春牛的習俗。此舉通常在本村本庄範圍內進行。養牛戶事先用刷子將牛的全身刷乾淨,牛角上拴上紅布,也有用紅綢扎一朵紅花戴在牛頭上的。二月二早飯後,將牛牽到一塊平坦且又開闊的大田裡,村里男女老幼匯集起來,隨着劈劈啪啪的鞭炮聲,牛主人拿掉牛韁繩,牛在大田裡隨意奔跑,一試身板。此時,人們可以欣賞到耕牛經過一冬的休養而膘厚體大和奔跑時的矯健身姿,也有的村莊在這一天將牛牽出來,套山耕犁耕地一圈,稱 「試耕」。據說清朝歷代皇帝每年二月二在地壇使牛耕地,以示天下,祈求豐收,故有「二月二,龍抬頭,萬歲皇爺使金牛,正宮娘娘來送飯,保佑黎民百姓五穀收」的順口溜和年畫。

郵電通信

2019年郵政業務總量 1223 萬元,訂閱報刊 538.3 萬份。全縣共有通信用戶 47.72 萬戶,業務總量 5606 萬元; 其中,固定電話用戶 3.83 萬戶,移動電話用戶 43.89 萬戶;互聯 網用戶達到 11.3 萬戶。 全域旅遊發展成效顯著。鄉村旅遊快速發展,爭創為首批山 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域溫泉康養」工程全面鋪開,雲谷湯舍• 香集居對外營業,五蓮山禪意酒店、五蓮山溫泉度假酒店主體建 成。民宿產業發展迅速,北山鄉居、方外•青舍里等 30 家精品民 宿建成營業。全年接待遊客 904 萬人次,實現旅遊消費總額 45 億元,分別增長 15.8%和 28.8%;「兩山」景區門票收入 4042 萬元, 增長 28%。[1]

城鄉建設

2019年實施 22 項城市精細工程,城市更有溫 度。建成童心(原住建局)、水韻(原自來水公司)等 5 處口袋公園和山東路、五蓮山路綠道。規範 115 個失能、半失能小區的物 業管理,基本消除物業服務「死角」。大力解決不動產登記歷史遺 留問題,為 4360 處「無名氏」樓房發放了「身份證」。年末全縣常住 人口城鎮化率達到 48.88%,比上年提高 0.06 個百分點。

2019年城市建成區面積 22.42 平方公里, 城區人口 14.8 萬人,人口密度 743 人/平方公里;年供水量 1004 萬立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 58 升,用水普及率 99%;人均公 園綠地面積 14.7 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1.1 平方米;年供氣總量 4020.45 萬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 2390 萬立方米,燃氣普及率 96.9%;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 12 萬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 力 300 噸/日,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100%。

=民生保障

2019年全體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 22327 元,同比增長 9.5%。其中,農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16858 元,同比增長 9.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9387 元,增長 7.5%。加大就業創業扶持力度,組織職業介紹洽 談會 41 次,全年新增就業再就業 5642 人,失業人員再就業 946 人,城鎮登記失業率 1.54%。

2019年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企業職工 59147 人,當年收繳養老保險金 49689 萬元;農村居民養老保險 參保 262036 人,征繳保費 3944.63 萬元;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 保險 66789 人,當年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征繳 26761 萬元;參加城 鄉居民醫療保險 378184 人,全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征繳 7631 萬元。 群眾生活保障水平穩步提升。年末共有農村五保供養機構 7 個,總床位 610 張;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 7 個,總床位 610 張, 收養 287 人;全年福利彩票發行額 3188.1 萬元;全縣農村低保戶 10312 戶,發放低保金 5306.77 萬元。

2019年全縣「無刑事警情日」達 132 天,破獲刑事案件 718 起, 抓獲犯罪嫌疑人 755 名,分別同比增長 53.1%、60%。農民工「實 名實登+黑名單」管理工作被省委書記劉家義,副省長劉強,市委 副書記、市長李永紅,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張培林批示肯定。 禁毒工作被國家禁毒委通報表彰,破獲的公安部毒品目標案件被 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播出。打造執法規範化建設五蓮樣板,全省 公安機關執法規範化建設現場推進會在五蓮召開,縣公安局再次 被省公安廳推薦為「全國公安機關執法示範單位」。紮實推進掃黑 除惡專項鬥爭,韓某等 43 人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一審已判決, 20 人被認定為黑社會性質組織成員,凍結涉案資金 2300 余萬元; 打掉惡勢力犯罪集團 4 個。強力推進「雲劍」追逃行動,抓獲逃犯 37 人,其中公安部 B 級通緝犯 1 人、部督逃犯 1 人、潛逃 5 年省 督逃犯 1 人。全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 7 起,同比下降 41.7%; 死亡 5 人,同比下降 28.6%;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 亡率 0.025。

生態環境

2019年狠抓礦山排險,49 個 40 米以下隔牆已 打通 22 個,爆破排險 580 次,排險量超過 500 萬立方米。可採區 面積由 73.3 平方公里壓減到 18.9 平方公里,收回所有 125 個礦點 採礦權,整合壓減到 7 處。投資 1.2 億元,建成 11 公里的荒料運 — 15 — 輸專用通道,清理廢料 43.6 萬立方米。建成礦山引水上山工程, 荒料運輸車全部安裝北斗定位系統、平推式密閉設施,石材加工 企業和採礦點全部建設沖洗站和過水池,最大限度減少揚塵污染。 規劃建設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新招引落地過千萬元鋸泥、廢料 利用項目 3 個,總數達到 46 個,實現稅收 2.4 億元,是整治前的 2.3 倍。 生態文明建設穩定推進。全縣評出「文明實踐進家庭」星級示 范戶 1.75 萬戶,建立 6.1 萬人的志願者隊伍,開展實踐活動 2.3 萬多場次,服務群眾 99 萬人次,打響了「山花爛漫」文明實踐品牌。

2019年高氣溫 38.9℃,最低氣溫-8.7℃,平均 氣溫 14.4℃;全年光照時間為 2039 小時,降雨量 558.1 毫米,相 對濕度 61%,平均風速 1.7 米/秒。

安全生產

2018年,全全縣安全生產形勢良好,社會局 面和諧穩定。全縣「無刑事警情日」達 189 天,破案 469 起,同 比上升 10.4%,抓獲犯罪嫌疑人 472 人,同比上升 38%。實現命 案全破,抓獲一潛逃 19 年命案逃犯,3 起案件列入公安部督辦案 件,成功牽頭偵破 2018 年全省繳獲冰毒數量最多的跨國涉毒大 案。紮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一舉打掉以王某為首的惡勢力 犯罪集團。新建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四化一體」一站式案管中心 項目入選全省公安機關十大「規範警務」品牌。全年發生各類生 產安全事故 12 起,死亡 7 人,分別下降 40%和 30%;億元 GDP 生產安全事故死亡 0.025 人。

8政府領導編輯 代縣長:林傑

交通情況

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功能完備。G206和 S334、S222兩條省道縱橫交叉穿越境內,可直通青島(140km)飛機場;百公里內有 青島港、 日照港和 嵐山港三大港口,南北並列兗石、 膠新鐵路,其中膠新鐵路貫穿全境;南臨 日東高速公路(10km),東依 同三高速公路(15km),在五蓮境內的日照 加工貿易區距日照19.5公里,形成了 立體交叉的陸海空交通運輸網絡。通訊快捷方便,移動電話實現無縫隙覆蓋。電力供應充足,水資源豐富。涉外服務機構齊全,金融、保險業具有良好信譽,文化娛樂設施配套完善。

2019年全縣公路里程 1880.1 公里,客運量 36 萬人次,貨運量 755.3 萬噸,公路旅客周轉量 0.45 億人公里,公 路貨物周轉量 19.7 億噸公里;公共交通運營車輛 177 輛,運營線 路網 1342 公里,公共交通客運總量 741.788 萬人次;出租運營車 輛 131 輛,出租汽車客運總量 221.7 萬人次。年末擁有汽車 105922 輛,其中個人汽車 95756 輛。

五蓮特產

櫻桃-----北春果第一枝五蓮縣松柏鄉櫻桃在桃李尚未綻蕊的陽春三月便已成熟,因而被譽為「江北春果第一枝」,「人間鮮果」。櫻桃入藥療效亦佳。中醫認為,櫻桃性味甘、溫,入脾、肝經,有發汗透疹,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之功效。《名醫別錄》言其「主調中,益脾氣」。《滇南本草》言其「浸酒服之,治癱瘓,四肢不仁,風濕腰腿疼痛」。《本草綱目》言其「調中益脾氣,令人好顏色,止泄精」。也因此,櫻桃入藥適用於麻疹初起,疹出不暢,風濕腰腿疼痛,四肢麻木不仁,關節屈伸不利,肢體癱瘓及水火燙傷、蟲蛇咬傷等病的防治。

五蓮割花

五蓮縣有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藝術品——割繡鞋墊,當地俗稱「割花子」,又名「割繡」、「割絨納繡」,廣泛流傳於五蓮縣及周邊地區,現已成為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五蓮紅

屬於花崗岩的一種,其花色主要以紅色為主,白點和黑點鑲嵌其中,更顯高貴色彩。色澤美觀,華麗超群,並具有永不磨損,永不褪色的優良性能。其板材非常適合室內裝修,廣場鋪設,牆壁干掛等。五蓮紅材質加工的路沿石,蘑菇石,擋車石,風水球,橋柱橋欄,圓柱等也廣泛用於各個地區的各項建設!

五蓮綠茶 1966年五蓮縣「南茶北引」獲得成功。四十多年來,五蓮茶葉不斷發展,特別是自2009年以來,五蓮縣政府立足實際、科學決策,把茶葉生產確立為農業特色經濟的支柱產業重點培植,致力建設「江北綠茶第一基地」。五蓮綠茶區域內(潮河鎮、戶部鄉、叩關鎮、街頭鎮、松柏鄉)茶園面積已達到3萬畝。五蓮縣地處山東省東南部,東臨黃海,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內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屬黃棕壤土,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微量元素。優越的沿海氣候條件和優良的環境,孕育了五蓮綠茶「葉片厚、滋味濃、香氣高、而沖泡」的獨待品質,五蓮綠茶因此被譽為「江北第一茶」。迄今為止,五蓮縣茗博茶場生產的「五蓮山」牌、五蓮縣瑞春茶廠生產的「魯蓮春」牌、五蓮縣昊宇茶業生產的「九仙綠」牌、朝河鎮鳳玉茶廠生產的「始皇」牌等12隻茶葉產品先後18次獲得省優、部優、國家名牌、國家金獎等榮譽和獎勵。五蓮縣是山東省的「中國茶葉研究所北方示範區」,並有千畝茶園獲得歐盟有機食品證。五蓮綠茶暢銷全省及北京、東北等全國各大城市,並遠銷至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外市場,呈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五蓮綠茶富含對身體有益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常飲五蓮綠茶,能達到預防腦心血管疾病、提神健胃、降壓利尿、消食醒酒、防癌抗輻射、減肥美容、延年益壽等功效,五蓮綠茶深受國內消費者的好評和讚譽。

旅遊資源

五蓮縣境內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被宋代大文學家蘇軾讚譽為「奇秀不減雁盪」的五蓮山,名勝古蹟頗多,全 山28峰、118景,峰峰奇異,景景多姿,景色怡人。景區內有明代敕建的護國萬壽光明寺,是齊魯四大佛教勝地之一,為江北重要的佛教活動場所。九仙山擁有江北最大的萬畝野生杜鵑花園,每年春夏之交,鮮花競放,爭奇鬥豔,五彩繽紛,如詩如畫,是休閒生態游、宗教文化游的好去處。

九仙山

九仙山位於日照市五蓮縣境內,素以「奇如黃山,秀如泰山,險如華山」而著稱。這裡異峰怪石,千姿百態;山泉飛瀑,清幽佳絕;春花秋葉,氣象萬千;居仙臥龍,傳神離奇。主要景點:野生杜鵑花齊長城孫臏書院龍潭峽谷手指峰地泉靴石。

歷史上許多隱士騷客,常會於此,吟詩論文,讚美九仙山勝境。宋代文學家蘇軾曾有「九仙今已壓京東」的詩句。戰國孫臏馬陵大捷之後,辭去齊國軍師,浪跡山林,終選此地,修建茅舍,聚待講學,並寫下了千古不朽的軍事巨著《孫臏兵法》。

九仙山以其突兀的山峰,蒼翠的植被,古老的文化,形成以遊覽觀光為主體的產品類型。九仙山奇峰異石與洞窟泉瀑之多。從曲徑通幽的山間秀色到晴空響雪的懸泉飛瀑,從韻脈神秘的自然景觀到古老豐富的歷史文化,無不受到眾多遊客的喜愛,成為遊覽的佳處。

九仙山的野生杜鵑花自然保護區,其花色之麗、品種之多、面積之廣,不僅在省域內少有,就是華北地區也是罕見的。漫山的杜鵑,一簇簇、一片片、峭崖上、松林間,競相開放,流光溢彩,隨風閃動,暢遊花海,頓生萬物悠悠之感。

孫臏書院,走過三十六里盤山道,穿過龍潭峽谷的入口,來到一片幽深寧靜的山谷間,你會見到一座書院——孫臏書院。古代軍事學家孫臏曾在此著書立說、傳道授業。遙想當年,孫臏坐在書桌前,眼望着漫山遍野如火如荼的紅杜鵑,耳聽着叮咚作響的泉水,凝神靜思,寫出了軍事學上的不朽巨著--—《孫臏兵法》。遙想當年,孫臏坐在講壇上,面對虔誠的弟子,滔滔不絕地講授兵書玄理,眉睫之前,舒捲烽煙之色;呤誦之間,吐納刀劍之聲。小小山谷里,演繹着爭雄稱霸的宏圖大略。

大青山

坐落干魯東南黃海之濱,五蓮縣城西南7公里處。[7]群峰拱圍,百壑競流,組成了方圓20平方公里的著名風景區,綜觀全山36峰、108洞、6潭、3峽、9峪、4甸、8坪、200餘景,以「秀、幽、奇、曠」四大特色著稱華北,更兼古園柏、祥雲寺、萬和寺、古城牆等遺蹟和漢高祖劉邦走馬摔冠、屯兵西征的民間傳說,使其更加色調迷離,韻脈神秘。清代山西籍著名文人、禮部員外郎陳豫朋途徑青山時,賦詩曰:「詰曲洪崖石徑長,馬蹄登頓怯晨裝,野花蔓草都難萬和寺傳說當年劉邦曾在此凱旋頌聖,寺廟旁的古圓柏已有上千年歷史。寺內有菩薩金像,供奉香火。

五蓮山引

五蓮山旅遊風景區,由隔壑並峙的五蓮山、九仙山組成,總面積68平方公里,是魯東南著名的旅遊勝地。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野生杜鵑花基地,全國山地自行車賽地,山東省三大生態旅遊區之一。風景區位於魯東南沿海開放城市日照市五蓮縣東南部,東鄰避暑勝地青島110公里,南距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日照25公里,北距中國風箏城濰坊110公里,西與亞洲銀杏王浮來山風景區相毗鄰,五蓮境內有204、206國道縱貫南北,日東、同三高速公路橫貫東西,膠新鐵路貫穿全境,交通便捷。五蓮山旅遊風景區屬溫帶半濕潤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12.6℃,冬暖夏涼,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境內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山清水秀,河川縱橫,素有「台灣花蓮,山東五蓮」之美譽。風景區內共有49峰、421景,主峰五蓮峰海拔515.7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風景區以奇為主,奇、險、秀、怪、幽、奧六大特色共有的景觀,使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奇,層迭錯落、千姿百態的奇峰隨處可見,形態各異、獨具神韻的奇景數不勝數。如蓮花初放的五蓮峰,似玉兔奔跑的的兔耳峰,似擎天之柱的天竺峰,無不形奇勢偉,各有千秋。五老峰、婆婆峰、媳婦峰、大悲峰、觀音峰等無不活靈活現,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景奇,既有拔地參天的天竺、萬壽等峰,又有穴地中的鐵壁、束練等峰;既有萬卷書、石林等肖形的山峰,又有鳳凰石、靴石等獨特的景觀。險,景區內山峰峭拔,懸崖壁立,深溝峽谷,洞壑幽深,異常險要。秀,九仙山景區內有被譽為「江北雙絕」的萬畝野生杜鵑花園和龍潭大峽谷。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春夏之交,競相開放,千姿百態,似雲錦,像流霞。漫步其中,令人陶醉。峽谷內蜿蜒谷中的潺潺流水,山泉中甘洌的泉水,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仿佛進入了一幅山水畫的長卷中。怪,景區內怪石異洞,舉目可見。龜石、蛙石、鳳凰石、靴石、元寶石等各具神韻,形肖畢現;織女洞、太乙洞、盤龍洞、金牛洞等,曲折幽深,神秘莫測。觀音洞、老母閣等天然形成的蛋殼洞,中外罕見,為地質學上一大奇觀。幽,景區內群峰連綿,峽谷縱橫,登高峰「一覽眾山小」。蒞峽谷,峰迴路轉,聽泉水叮咚,撫萋萋芳草,觀奇峰怪石,使人心曠神怡,超然脫俗。奧,流雲峽、煙雨澗和老母閣一帶是景區內最典型的奧區,這一帶山勢險峻,頗有深奧莫測之感。五蓮山、九仙山的自然景觀美不勝收,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在此游山賞景揮毫留句。宋代文學家蘇軾在任密州時曾盛讚它「奇秀不減雁盪」「九仙今已壓京東」。清代知名文人張侗評贊曰:「岱以崇隆顯,嶗以幽窅顯,五蓮以峭削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五蓮風景區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人類活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從而為名山增加了文化底蘊。早在宋代就有僧人在此建起了雲堂寺和侔雲寺,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西蜀僧明開卓錫五蓮後,敕建護國萬壽光明寺,香火日盛,至清代,五蓮之光明,九仙之侔雲已成為與長清之靈岩,青州之法慶齊名的山東四大禪院,孫臏書院遺址和眾多的關於孫臏的傳說,又會給我們留下許多歷史的懸念和沉思。

風景區內旖旎的風光,吸引着歷代的文人墨客,或遊覽,或隱居,不僅在山中留下了他們的蹤跡,而且也使名山因詩人而遠播。宋熙寧九年文學家蘇軾曾登臨九仙山,留下了「白鶴樓」題刻,在詩中讚譽「九仙今已壓京東」、「九仙在東武,奇秀不減雁盪也」。明萬曆進士、戶部督餉主事呂一奏,歸隱九仙山,在洗耳泉上方留下了「洗耳」二字。明末清初山東省名文學家丁耀亢在九仙山東南麓丁公石祠中,完成了他的著名長篇世情小說《續金瓶梅》,並對景區內的奇異秀麗寫下了許多詩文佳作。

五蓮風景區不僅人文薈萃,而且有着光榮的革命鬥爭歷史。清咸豐年間,就有農民起義軍捻軍在九仙山一帶活動。1931年,五蓮山區的第一個中共支部—中共諸城特支,就在五蓮山光明寺住持緒讓和尚設在潮河村的「雲山別墅」秘密成立。1932年10月20日,日照暴動組建的「中國工農紅軍魯南遊擊縱隊第一支隊」占領五蓮山光明寺,在五蓮山、九仙山一帶與敵周旋。1943年7月18日發生在九仙山北麓的三關口戰鬥,使五蓮山區革命鬥爭形勢發生重大轉折。1947年5月,五蓮縣建縣,縣委、縣政府機關就駐在九仙山西北麓的村莊。

榮譽記錄

2018年5月, 「2018中國最美縣域榜單」正式公布,五蓮縣上榜。

2018年6月,五蓮縣在全省137個縣(市、區)一季度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中排名第88位。

參考資料: 1. 2019年五蓮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五蓮縣人民政府 2019-08-05 [引用日期2019-08-05] 2. 五蓮縣宣傳片

3. 五蓮縣許孟鎮

4. 山東137個縣(市、區)最新排名出爐!快看你的家鄉排第幾?

大眾網 2018-09-09 [引用日期2018-09-09] 5. 林傑任五蓮縣代縣長

澎湃網 [引用日期2021-01-11] 6. 五蓮割花

7. 五蓮大青山七連山

8. 2018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布,貴州12個縣市區上榜

澎湃新聞 2018-05-16 [引用日期2018-05-16] 9. 山東137個縣市區最具發展潛力排名,臨沂7個縣區沖入前30!

搜狐 2018-06-13 [引用日期2018-06-13] 詞條標籤: 行政 縣市

視頻

歷史的呼喚(上)—— 五蓮縣 2015年09月18日發布=

央視新春走基層走進五蓮縣 2019年02月03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