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年五月吳破槜李王入吳與群臣臨水祖道軍陣固陵作祝詞二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年五月吳破槜李王入吳與群臣臨水祖道軍陣固陵作祝詞二章

來自 詞海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五年五月吳破槜李王入吳與群臣臨水祖道軍陣固陵作祝詞二章

創作年代:春秋戰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文種

五年五月吳破槜李王入吳與群臣臨水祖道軍陣固陵作祝詞二章是春秋末期著名的謀略家文種的作品之一。

文種,春秋時楚國郢人,字少禽,一作子禽。事越王勾踐為大夫。越被吳擊敗,困守會稽,種獻計賄賂吳太宰嚭,得免亡國。勾踐回國後,授以國政,上下刻苦圖強,終於滅吳。後勾踐聽信讒言,賜劍令自殺。[1]

正文

皇天祐助,前沈後揚。

禍為德根,憂為福堂。

威人者滅,服從者昌。

王離牽致,其後無殃。

君臣生離,感動上皇。

眾夫悲哀,莫不感傷。

臣請薄脯,酒行二觴。

大王德壽,無疆無極。

乾坤受靈,神祗輔翼。

我王厚之,社祜在側。

德銷百殃,利受其福。

去彼吳庭,來歸越國。[2]

作者簡介

文種,一名會,字子禽,楚國郢(今湖北省江陵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謀略家。文種是越王勾踐的謀臣,和范蠡一起為勾踐最終打敗吳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勞。滅吳後,自覺功高,不聽從范蠡勸告,收到范蠡留下的信後,請假未去上朝。爾後,為勾踐所不容。公元前472年被勾踐賜死。其個人代表作品有《伐吳七術》。

人物介紹

春秋末期著名的謀略家。越王勾踐的謀臣,和范蠡一起為勾踐最終打敗吳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勞。滅吳後,范蠡隱退,並留下信給文種,勸他逃跑。文種看了之後,稱病不朝。於是有人進讒言說文種要造反作亂,勾踐聽信讒言,賜給文種一把名為屬縷的劍,說:「你當初給我出了7條對付吳國的策略,我只用3條便打敗了吳國,剩下4條在你那裡,你用這4條去地下為寡人的先王去打敗吳國的先王吧!」於是文種自刎而死。

勾踐為什麼要殺文種? 越國一舉滅吳後,文種不聽范蠡的勸告,仍停留于越國為丞相。在要和平還是要稱霸的戰略方針上,主張養民的文種與勾踐又發生了最為強烈的衝突!當勾踐以夫差賜死了伍子胥的同樣方法賜文種死時,文種仍「執迷不悟」。他只怨勾踐無情無義,卻不知自己的心境與識見,已與越王相去太遠。某種程度上說,文種之死無法避免!是「王者之道」與人本性不可共存的必定結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