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峰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鳳樓是宮城正門形制。上有崇樓五座,以遊廊相連,東西各有一座闕亭,形如雁翅,俗稱"五鳳樓"。

隋唐時期在洛陽建應天門(紫微城正門),城門樓在中間,垛樓、闕樓各一對,分排在兩邊,飛檐如翅翼,似五隻鳳凰,故稱"五鳳樓"。

此外,北京故宮午門上部為門樓一座,兩翼俗稱"雁翅樓",整座建築高低錯落,左右呼應,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鳳樓"之稱。[1]

起源

"五鳳"之名,最早見於漢代。漢宣帝劉詢即以"五鳳"為年號,傳說其在位年間,有鳳凰五至之祥。"五鳳"之祥,是人們對太平盛世的一種期盼。雄偉壯觀的五鳳樓即承擔着防衛任務,又是權利、禮制的象徵物,也是我國古代高超的建築技藝的見證,它從漢魏起就一直成為古代宮闕建築的沿用模式,在我國古代宮殿建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西晉到南宋期間,由於中原地區的戰亂,一些名門望族為了避亂,南遷到福建等地聚居,把當時中原流行的"戶型"也帶到了那裡,其中最典型的要數"五鳳樓"。因為屋頂如飛鳥的造型,加上整個房屋設計上考慮了五行的因素,人們就叫它"五鳳樓"了。

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在洛陽建應天門(紫微城正門),城門樓在中間,垛樓、闕樓各一對,分排在兩邊,飛檐如翅翼,似五隻鳳凰,故稱"五鳳樓"。

五鳳樓是宮城正門,東西各有一座闕亭,形如雁翅。

隋唐時期當指洛陽紫微城正門--應天門,有隋一代大業元年(605年)始建,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重建。唐·李白《古風》:"一百四十年,國容何赫然。隱隱五鳳樓,峨峨橫三川。"

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在故宮建造午門(紫禁城正門),上部為門樓一座,兩翼俗稱"雁翅樓",整座建築高低錯落,左右呼應,形若朱雀展翅,亦稱"五鳳樓"。

明清時期當指北京紫禁城正門--午門,有明一代永樂年間始建,清順治四年重建。據《明一統志·廬州》記載:"五鳳樓在府城上。唐天佑中,張崇築城創樓,鳳集其上,因以紀瑞。"五代時,梁太祖曾在洛陽重修五鳳樓、朝元殿。這時已有命名為五鳳樓的建築物和城樓。至於成為宮城門樓的名稱,則見於《宋史》的記載:在西京洛陽有"宮城周迥九里三百步。城南三門,中日五鳳樓,"並注:"因隋唐舊名"。可見明清也把午門稱為五鳳樓,當是從隋唐、宋代流傳下來的。

建築分支

五鳳樓是一種理想化的住宅模式,左右對稱,前低後高。院落中既有平房,又有樓房,從廣場、水池到花園,一應俱全,堪稱是一座完美的大別墅。

五鳳樓分為府第式和宮廷式兩種類型。府第式五鳳樓又稱"府第式方樓"、"三堂屋",整座建築層次分明,巍峨莊嚴,氣勢軒昂。宮廷式是方形樓的一種,是方形系列樓中最富特色、數量最少而顯得尊貴的一種。

在福建西南部山區,五鳳樓至今仍然是當地的主流樓盤。作為最古老的土樓形式,閩粵山區很多院落樓房的格局都從五鳳樓中汲取靈感。《中國國家地理》介紹過的梅州圍攏屋(2010年3月號)、閩中土堡(2010年8月號)都是在五鳳樓"戶型"的基礎上改造來的。可惜,在五鳳樓的發源地中原,由於人口的大量增加,人均土地的大量減少,五鳳樓的建築形式反而逐漸消失了。

概念

京劇中所指的五鳳樓,可能同午門有關。

明代午門為紫禁城的正門,午門中為九間重檐正樓,兩側各有兩座闕閣,共五座樓閣,行如鳳翅,俗稱"五鳳樓"。 劇內常以"五鳳樓"比喻為朝廷。其實不然,午門共有五個門,只有皇帝一人才能出入。皇后在大婚入宮時走一次,殿試考中的狀元、榜眼、探花三人出來時可以走一次,他人只允行側門。

日本寺廟

另在日本南禪寺有一三門(日本三大三門之一),位居京都五山之上,號稱「天下龍門」,上層則稱為五鳳樓。此建築完工於1628年,但整座南禪寺原建築可能仿中國唐代禪寺。

文學典故

宋代楊大年的《楊文公談苑》有"五鳳樓手"的典故,"韓浦、韓洎能為古文,洎常輕浦,語人曰:'吾兄為文,譬如繩縛草舍,庇風雨而已。予之文,能造五鳳樓手。'浦聞其言,因人遺蜀箋,作詩與洎曰:十樣蠻箋出益州,寄來新自浣溪頭。老兄得此全無用,助爾添修五鳳樓。"宋辛稼軒的《鷓鴣天·夢斷京華故倦遊》便用此典,"君家兄弟真堪笑,個個能修五鳳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