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味篇第五十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味篇第五十六

【題釋】

五味,系指酸、苦、甘、辛、咸五種味道。因文中主要論述了五味與五臟的配屬關係及五臟病的五味宜禁,故稱為"五味"。

【原文】

黃帝日願聞谷氣有五味,其入五臟,分別奈何?伯高日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腎。谷氣津液已行,營衛大通,乃化糟粕,以次傳下。黃帝日營衛之行奈何?伯高日谷始入於胃,其精微者,先出於胃之兩焦,以溉五臟,別出兩行,營衛之道。其大氣之摶而不行者,積於胸中,命日氣海,循喉咽。故呼則出,吸則入。天地之精氣,其大數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注釋】

[1]大氣本文指宗氣。

【釋義】

黃帝道五穀有酸、苦、甘、辛、咸五種味道,食物進入人體後,五味如何分別進入五臟呢?我想了解這些情況。伯高答食物進入人體,首先到胃,五臟六腑要從胃接受食物所化生的精微物質,所以胃是五臟六腑所需水谷精微匯聚的地方。食物的五味同五臟的關係,是按五味、五臟的五行屬性相聯繫,五味分別進入各自所親合的髒。酸味的食物首先進入肝,苦昧的首先進入心,甘味的首先進入脾,辛味的首先進入肺,鹹味的首先進入腎。食物所化生的精微、液津,正常地流行而布散全身。營氣和衛氣旺盛、通暢而周流全身。餘下的部分化成糟粕,自上而下依次傳化而排出體外。 黃帝問營氣和衛氣是如何運行的呢?伯高回答說食物進人胃後,精微部分從胃出來而分別到達上焦和下焦,以營養五臟。水谷精微化生的精純部分是營氣,在脈中運行。水谷精微所化生的運行迅猛、滑利的部分是衛氣,在脈外運行。這就是營氣和衛氣的運行道路。水谷精微的另一部分與吸人的清氣結合而形成宗氣。宗氣不像營氣、衛氣一樣周流全身,而主要是積聚在胸中,所以把胸中稱為氣海。宗氣出自於肺,沿着咽喉上行,呼則出,吸則入,保證人體正常的呼吸運動。自然界為人類提供的營養物質,只有食物和空氣進入人體後分別形成宗氣、營氣和衛氣、糟粕三個方面,才能維持生命活動。所以,半天不進飲食,人的氣就要衰減,一天不進飲食,人的氣就會缺少。

【原文】

黃帝日谷之五味,可得聞乎?伯高日請盡言之。五穀杭米甘,麻酸,大豆咸,麥苦,黃黍辛。五果棗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豬咸,羊苦,雞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蔥辛。五色黃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五宜所言五色者,脾病者,宜食杭米飯,牛肉棗葵;心病者,宜食麥羊肉杏薤;腎病者,宜食大豆黃卷豬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黃黍雞肉桃蔥。 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 肝色青,宜食甘,杭米Ⅲ飯、牛肉、棗、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黃色,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肺白色,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注釋】

[1]杭米杭,粳的異體字,杭米即粳米。 [1]

【釋義】

黃帝問你能給我講講食物的五味嗎?伯高說請讓我詳細地講述這些情況五穀中,粳米味甘、芝麻味酸、大豆味咸、麥味苦、黃米味辛。五果中,棗子味甘、李子味酸、栗子味咸、杏子味苦、桃子味辛。在五畜中,牛肉味甘、狗肉味酸、豬肉味咸、羊肉味苦、雞肉味辛。五菜中,葵菜味甘、韭菜味酸、豆葉味咸、野蒜味苦、蔥的味辛。由五色來決定五味的適應情況黃色適應甘昧、青色適應酸味、黑色適應咸昧,赤色適宜應苦味,白色適應辛味。這就是五色分別適應五昧的情況,上述五色所適應的五味;就是分別代表五臟病變所選用的適宜食物。脾臟病變,宜食粳米飯、牛肉、棗、葵菜等。心臟病變,宜食麥、羊肉、杏、野蒜等。腎臟病變宜食大豆黃卷、豬肉、栗子、豆葉等。肝臟病變,宜食芝麻、狗肉、李子、韭等。肺臟病變,宜食黃米、雞肉、桃子、蔥。五臟病變的禁忌肝臟病變禁忌辛味,心臟病變禁忌鹹味,脾臟病變禁忌酸味,腎臟病變禁忌甘味,肺臟病變禁忌苦味。肝臟病變面色青,肝病苦急,宜食甘味食物以緩急,如粳米飯、牛肉,棗、葵菜都是甘味食物。心臟病變面色赤,心病苦緩,宜食酸味食物以收斂之,如狗肉、芝麻,李子、韭都是酸味食物。脾臟病變面色黃,宜食鹹味食物,如大豆、豬肉、栗子、豆葉都是鹹味食物。肺臟病變面色白,苦氣上逆,宜食苦味食物以泄之,如麥、羊肉、杏、野蒜都是苦味食物。腎臟病變而面色黑,腎病苦燥,宜食辛味食物以潤澤之,如黃米、雞肉、桃子、蔥都是辛味食物。

【按語】

[2] 本文不僅論述了五穀、五畜、五果、五菜具有不同的五味,對五臟各有其相應的作用,同時論述了五味在病理方面也各有宜忌,開創了後世食療法的先河。也為後世對藥物的認識奠定了基礎。有關知識在《五音五味》和《素問》的《髒氣法時論》、《五運行大論》、《宣明五氣》、《至真要大論》等篇中都有說明,可以相互參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