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
]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唐代詩人李白於天寶十三年(754)在銅陵時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1]

這首詩作於唐朝安史之亂前夕,天寶十三年(754)李白由宣城游銅陵五松山之時。詩人在五松山盤桓期間,與常贊(時為南陵縣丞)交往甚密,形成好友,希望得到常贊的同情與支持,便贈以此詩。

詩中先敘述詩人與常贊府為松蘭之交,視為同心之人並希望得到援引,最後述說寂寞與思歸之情。塑造了詩人峻潔孤高的自我形象,抒發了好賢、思賢之情。

作品原文

《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

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蘭秋香風遠,松寒不改容。

松蘭相因依,蕭艾徒丰茸。雞與雞並食,鸞與鸞同枝。

揀珠去沙礫,但有珠相隨。遠客投名賢,真堪寫懷抱。

若惜方寸心,待誰可傾倒?虞卿棄趙相,便與魏齊行。

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橫。當時不好賢,豈傳千古名。

願君同心人,於我少留情。寂寂還寂寂,出門迷所適。

長鋏歸來乎,秋風思歸客。

詩句譯文

作草就要作蘭草,作樹就要作松樹。

蘭草的幽香隨風而遠,松樹遇寒冷而不改容姿。

松樹與蘭草相因相依,蕭艾之類野蒿只是徒然丰茸茂盛。

雞與雞相併而食,鸞鳥與鸞鳥同枝而棲。

揀起珍珠棄去沙礫,人們只要珍珠與己相隨。

遠來的客人投靠名士賢人,真值得他們來傾訴懷抱。

假若憐惜方寸心中所懷,那麼等待何人可盡數傾倒?

虞卿甘願放棄相國之位,在魏齊有難之時與他一同出行。

海上那五百壯士,聽說田橫已死,同日裡一起自殺。

如果他們不喜好賢才,哪能流傳下來這千古名聲。

希望您這與我同心同德之人,對我稍加留意與眷顧。

寂寞啊十萬分的寂寞,剛一出門便迷失方向不知走向何方!

彈劍高吟「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秋風起我思家之情愈發濃烈。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藝術上頗具特色的詩。

特色一:托物寓意,松蘭明志。這首詩首句就高歌「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極度讚美「蘭幽香風遠,松寒不改容」的高潔傲岸的節操。讚頌之情,意猶未盡,詩人又盛讚孤高的鸞風、明潔的珍珠,並以形陋質卑的蕭艾、雞、沙礫等物與之對比映襯,越發使得蘭松等物的高風亮節、清操美德熠熠發光。在讚美和鄙視中,詩人托物寓意,形象地表明了自己峻潔孤高的心跡和晚節。表明了自己憤世嫉俗、不與卑劣小人同流合污的傲骨。李白雖屢遭挫折,困頓窮窘,卻仍一如既往:「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古風》第十二),要作「獨立自蕭飈」的「南山松」(《古風》第四十七),傲然不同,不失孤直本性,不失高尚志節。

特色二:借事抒懷,用典表情。詩人長安被黜之後,浪跡天下多年,而今流落江南,正處於「寂寂還寂寂」的無路可走的寂寞痛苦境況中。詩人慾向常贊府傾訴衷腸、一吐懷抱,以求得知己好友的同情和支持。詩中就借古事,用典故,較好地抒發了這種沉鬱深擎的感情。詩人之所以向常贊府「真堪寫懷抱」,是因為視其為意趣相投的「同心人」。作為「遠客」的詩人是高滔的松蘭,作為主人的常贊府也是惜才的「名賢」。「松蘭相因濃」,「鸞與鸞同枝」,賢才俊士理當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這樣寫,既與詩前句孤高的自我形象緊相勾連,又讓主人的「名賢」形象與之相映生輝,為詩人傾吐心事創造了良好的氣氛,其落腳點在一個「賢」字上。而詩人向好友「傾倒」的「方寸心」,是用「虞卿棄趙相」、「壯士死田橫」、「長鋏歸來乎」三個典故來表達的。詩人用典喻意極明,將主人「好賢」品德推崇至極點,把自己欲得同情、欲求支持之情表達得更為明白。三個典故側重點不一,卻以一個「賢」字貫通,極精當地披露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懷抱胸襟。

總之,上述兩種手法的運用,使此詩形象生動,寓意深邃。它們既囊括了原物、原典之形象和內涵,又注入了新的形象和內容,詩人處置恰當,熔鑄有方,故極生動精確地塑造了詩人鮮明的自我形象,抒發了自身深沉含蘊的內在情感。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3]

視頻

康震:大詩人李白的氣韻與風采

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

  1. [《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 葛曉音老師:春日江南中的詩情畫意] 詩詞文句網
  2. 李白簡介 古詩文網
  3. 「李白」詩詞全集(982首)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