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頭遺址為何被認定為夏朝國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二里頭遺址 |
二里頭遺址為何被認定為夏朝國都河南是中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中古城最為扎堆的省份之一,其境內的鄭州、安陽、南陽、開封、商丘、洛陽等城市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在河南省境內的古城中,又以洛陽為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時至今日,經過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不斷地挖掘研究,洛陽已經成為和西安平起平坐的十三朝古都,而夏朝就是建都在洛陽的第一個朝代。[1]
當然,提到夏朝——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具有國家性質的朝代和古城洛陽的淵源,我們就能直接聯想到洛陽的二里頭遺址。那麼,什麼是洛陽的二里頭遺址,到底有哪些證據可以讓二里頭遺址作為夏朝的國都呢?
什麼是二里頭遺址?
二里頭遺址位於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境內,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面積不少於3平方千米。從歷史研究的角度看,二里頭遺址的發掘對於研究華夏文明的起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製的起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899年和1928年,考古隊員對安陽的「殷墟」進行發掘,確定了《史記》上記載的商朝為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朝代。對於《史記·殷本紀》的肯定,必然引發出歷史學界對於《史記·夏本紀》的探索。到了1959年夏天,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在洛陽一帶考察夏朝遺址,最終在洛陽偃師二里頭村附近找到了二里頭遺址的蹤跡。
從1960年開始,考古隊員對偃師地區的二里頭遺址進行了多次發掘。經過考古隊員的發掘和歷史學家的研究,考古學界逐漸確定了二里頭遺址涵蓋的歷史時間上到龍山文化,下到東周時期,其中的主要遺址涵蓋了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的夏朝。
在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長達30多年的考古發掘中,考古學家不僅在二里頭遺址發現了1號宮殿和2號宮殿遺址、青銅冶煉遺址,還發現了大量的陶器、青銅器、玉器、漆器、綠松石器等文物,為歷史學家研究夏朝時期的生產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二里頭遺址為何被認定為夏朝的國都?
第一,二里頭遺址遺址作為夏朝首都,有歷史文獻記載的一系列證明。
古本《竹書紀年》記載: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
今本《竹書紀年》記載:仲康即帝位,據斟鄩。
李世民的皇子,魏王李泰所著《括地誌》記載: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故鄩城在洛州鞏縣西南五十八里,蓋桀所居也。
《國語》記載:昔伊、洛竭,而夏亡。
《史記夏本紀》記載:后羿為東方某部落的首領,他乘着太康時期民怨沸騰的機會,入駐斟鄩執政。太康去世後,扶持仲康登基,仍在斟鄩建都。
通過以上的歷史資料記載,我們就能看出,從夏朝第三代國王太康開始,夏朝就把伊洛盆地一帶作為自己的都城。而二里頭遺址恰好就在伊洛盆地一帶,所以,二里頭遺址和史書上記載的夏王朝國都的線索吻合,史書的記載是二里頭遺址為夏朝首都的重要證據。
第二,C14測年得出結論:二里頭遺址為夏朝時代所建立和使用。
經過考古學家數十年的考古發掘和探索,二里頭遺址的範圍已經被基本確定。根據C14測年的認定,二里頭遺址的主體部分所在的時間為公元前2043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間,其中的大部分時間段與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對於夏朝認定的起始時間大致吻合(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第三,考古學家在二里頭遺址發掘的諸多遺址遺蹟,以及一系列文物,涵蓋了一個國家首都所包含的基本要素。
有關「夏都線索」的二里頭遺址包含以下組成部分:
宮殿遺址:作為一個國家的國都,國王君主居住和上朝理政的宮殿是必不可少的建築物,而考古學家在二里頭遺址裡面就發現了大量的宮殿遺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二里頭的3號宮殿遺址。
二里頭3號宮殿遺址位於二里頭2號宮殿遺址的下方,屬於二里頭相對早期的宮殿遺址,其南北較窄,東西較寬,主體部分有三重庭院。
過去考古學家認為,二里頭遺址的1號宮殿遺址和2號宮殿遺址為中國最早的王宮宮殿遺址,其形制簡單,獨門獨院。到了商朝,宮殿結構才逐漸的複雜起來。但二里頭3號遺址的發掘,不僅把中國最早的宮殿建立年限由二里頭一二號宮殿提早了數百年,還把「直至商朝,宮殿結構才逐漸複雜起來」這一結論推翻。換句話說,早在夏朝的較早時期,夏朝的勞動人民就已經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洛陽偃師二里頭地區蓋起了結構複雜的三重庭院宮殿。
除了3號宮殿遺址本身,考古學家還在二里頭3號宮殿遺址裡面發現了一系列墓葬,這些墓葬中出土了數量眾多的瓷器、銅器、玉器、漆器、白陶器等物品,還有松石工藝品、海貝、蚌制工藝品等高檔工藝品。在夏朝等級森嚴的奴隸制國家中,墓葬的隨葬品是分成極其嚴格的等級,能把瓷器、銅器、玉器、漆器、白陶器、海貝等裝飾品、工藝品和生活用品下葬在3號宮殿墓葬中,墓主人的身份很有可能是夏朝的貴族。
一般來說,貴族級成員居住的地方要麼在國都裡面,要麼靠近國都。結合其他的考古挖掘、C14測年和歷史文獻資料的記載,3號宮殿墓葬很有可能是居住在夏朝國都斟鄩高級別宮殿的王公貴族的墓葬。
而考古學家發掘的1號宮殿雖然為獨門獨院,但1號宮殿遺址東西長108米,南北寬100米,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在二里頭遺址中屬於規模相當宏大的宮殿遺址。
道路遺址:考古學家在二里頭發掘出了四通八達的道路網絡,這是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幹道,最寬之處的寬度有20米,類似於今天的四車道。
整體宮城遺址的發掘:二里頭的宮城遺址有縱橫交錯的道路,方正規矩的宮城和具有中軸線規劃的建築遺址群。這就表明,二里頭遺址是一座經過嚴格規劃,帶有中軸線的國家級都城,其中軸線的特點和後世朝代的都城建設一脈相承。唐長安城、洛陽城,宋開封城,明清北京城都有中軸線,而二里頭遺址的中軸線就是中國古代王朝(帝國)首都中軸線的鼻祖。
除了宮殿區域,考古學家還發現了作坊區、祭祀活動區、貴族聚居區等區域,這些區域和道路、墓葬一起,共同組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遺址。
更為重要的是,考古學家還在二里頭發掘出了由2000多片綠松石片拼接起來的綠松石龍,綠松石龍長達70多米。在古代,龍是王權皇權的象徵,在二里頭遺址發現象徵王權的龍,這就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二里頭遺址是夏朝首都的遺址,二里頭遺址曾居住了若干夏朝國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