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二月二龍抬頭,想起昔日理髮的美好往事(臧新宏)

二月二龍抬頭,想起昔日理髮的美好往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二月二龍抬頭,想起昔日理髮的美好往事》中國當代作家臧新宏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二月二龍抬頭,想起昔日理髮的美好往事

昨天是農曆二月二,過完春節重要的民俗節,因為它是春龍節又叫春耕節。

二月二,龍要升天,處於「雨水」和「驚蟄」之間,吉慶日子到來。

在古代二月二的春耕是項國策,文武百官都要親耕一畝三分地。

龍抬頭,萬物生髮,揚眉吐氣,否極泰來,時來運轉。

現代各行各業養精蓄銳後擼起袖子加油干。白居易詩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春節前,人們「理個新頭過新年」。任何情況下都不受影響或制約的理髮行業,瞅準時機開始「捉鱉」(銀川方言:抬高物價,迫不得已消費之意),理髮的價格翻至日常價一到兩倍。

為了精神煥發過新年,更為了一個月後的二月二才能理髮,人們只好委曲求全的認宰認剪。整個正月里不能理髮,否則「死舅舅」又稱「思舅」。所以任憑頭髮恣意生長也不去打理,而在二月二時再衝進理髮店,辭舊迎新、昂首挺胸。

20世紀九十年代以前,理髮店都是國營的,也沒有像如今這般遍地開花。那時銀川市著名的國營理髮店有兩個:大光明和西門理髮店。

那時和現在理髮都得排隊,只是排隊等待的時間太長了,尤其是在二月二或是節假日及星期日。如果在上午十一點去理髮店,那麼很有可能排隊到晚飯前才能理完髮。可見人多店少的景象。

那時不像現在能夠上網買個理髮神器自己在家理髮,但無論今昔也不是人人都剃個光頭或是能自己理髮的願望使然。所以不要輕視理髮和理髮行業,它緊隨開門七件事之後成為必須。

奶奶說得對:「飽洗澡,餓理髮。」吃飽肚子洗澡不會暈堂子,餓着肚子理髮減輕腸胃壓力。吃過早餐去理髮可以忽略,畢竟吃得少。那時排隊理髮,足以驗證「餓理髮」的正確,坐在長條椅或凳上是不敢隨意走動更不可能回家。

看,就坐在那裡等。看,坐在老式理髮椅上的人們在扮美。看,手動推剪咔嚓、咔嚓間掉落的頭髮。看,電動推子嗡鳴後亮出新鮮的頭皮。看,師傅給卡住的電動推子轉動旋鈕和上油(師傅這個詞適用任何時代)。看,師傅拽起掛在理髮座椅右側的皮帶唰唰唰地磨剃刀。看,老式電吹風慢慢地暖暖地為頭髮定型。看,撲粉布團在師傅手裡左右起舞而白霧連連。看,師傅仔細清理脖子處和面部及耳朵內外的發渣。看,師傅踩着踏板升高座椅或是轉動輪子放平座椅。看,毛巾騰出的熱氣和被修面刮臉人的享受。看,笨重而花哨的燙頭機下走出的大波浪或爆炸頭。看,看着一地頭髮而想着快到我去洗頭了吧。

那時專設洗頭服務人員,大多數為女員工,就像那時的公共汽車售票員,司機和理髮師多為男員工

理完髮的小夥伴們高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但遇到熟悉的同學或朋友時就不高興了,就得用雙手抱住新頭,以防「上稅」!「新頭上稅三巴掌」!就是說有人看到你的新頭,就要追過來打三巴掌,這叫上稅。當然大多數時不止三巴掌,所以必須雙手抱頭,以免頭腫,忍痛被打,否則沒有資格去打對方的新頭。

那個時代的人們傳統內向,男士基本髮型是平頭或「三七分」,燙髮多為「三七分」規矩的光鮮模樣。那個時代很少見到如今的「鍋蓋頭」、「蘑菇頭」和「空鬢頭」,髮型怪異的會被人笑話。

那個時代就那麼過去了,誰還沒有個青春叛逆期呢?進入八十年代末期,隨着崔健的崛起和港台藝人的衝擊,青少年男子流行披長發、燙頭、「中分」髮型。

高中時期很多人和我一樣因為留「中分」髮型被家長批評且要求改正,因為家長們說它難看,是「漢奸頭」、「小舅子頭」。再加上那時青年追求時髦、自由不羈,性格開放,流行穿着牛仔服、闊腿拖地喇叭褲,男子腳踩布面七公分塑料高跟鞋或「榔頭鞋」,家長們自然會把如上所謂「不良青年」與我們所謂「行為古怪」畫上相似號,而加以規勸和督導。

什麼?我們燙頭,想想就行,太費錢。家裡條件好的可以燙,但也得燙個規矩的頭。那時在街上見到長髮及腰的男青年,不是玩搖滾的,就是畫畫的。詩人多數留中分。現在就不一樣了,完全不能通過髮型大概地判斷一個人的身份。

又是一年二月二,理個新頭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或許是人年齡漸長而頭髮越短吧,也或許是無需修飾圖個簡單省事,我用電推子剃個貼頭皮的光頭迎接二月二。忝以為現代人應該關注及重視民俗,而不要以為它只是[[形式[]]上的可以忽略

二月二,理完髮,吃個爆米花,金豆開花,注入儀式感,簡單快樂起來就好,並非什麼想的過多的精神勝利。[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