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本占領北京為什麼沒有破壞故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故宮 |
二戰時期日本占領北京為什麼沒有破壞故宮北京這座城市在中國的歷史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從近千年前開始北京就成為了中國北方最重要的一座城市。從宋朝開始,即便是處於分裂時期,北京也是全國或者是北方的政治中心。[1]
在元朝建立之後,北京成為了都城,為了實行漢化,忽必烈就在北京修築了宮殿,不過也是因為漢化的失敗導致了元朝的滅亡。在明朝成立之後,北京都城的地位被南京代替,可是在永樂皇帝時期,明朝就開始在北京修繕紫禁城了,到了明英宗朱祁鎮繼位之後,北京正式成為了明朝的都城。
從那時開始一直到現在,除了民國時期幾十年 ,在幾百年中北京一直都是中國的政治中心,故宮也因此有了很大的規模。而故宮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在朝代更替中沒有被毀壞的皇家宮殿。
故宮如今已經變成了國家博物館,在中國的維護下向世界展示。不過中國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就沒有故宮這樣的運氣了,在清末時期遭到了前後兩次毀壞,本來在第一次被毀壞的時候還能搶救一下,但當時的中國是真的沒有錢了。
當時圓明園的熊熊大火連續燒了幾天幾夜,裡面的文物也被英法等國洗劫一空。現在北京的圓明園都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復原了一部分,而無法修復的部分就成為了一片廢墟。可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北京也被日本給占領了,經歷了長時間戰爭的國度,耗損的不僅僅是人力、財力,還有一些極具歷史文化的古建築也被摧殘得不堪入目。例如當初輝煌無比的圓明園,在經過八國聯軍的破壞後,一切都變成了斷壁殘垣的模樣,這就是戰爭帶來的消耗。
在歷史中遺留下來的故宮,如今已經成了我國著名的歷史遺蹟。在抗戰前期,日軍攻占了北平。雖然他們占領了北平,但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他們居然沒有對故宮進行毀壞,這究竟是為什麼?
北平的徹底淪陷
在日本侵占東北三省後就立即建立了偽滿洲國,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名正言順地侵占中國的其他地方。面對日本的不斷挑釁,清政府選擇了軟弱的妥協。正是因為這樣的妥協與退讓才會讓他們得寸進尺,最終日軍向北平發起了進攻。雖然人民軍隊奮力抵抗,可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按照原來的行為,日軍肯定會對故宮採取毀壞措施。但是在抗日戰爭期間故宮仍舊還是那個模樣,絲毫沒有被破壞。史料記載日軍在一開始進入紫禁城的時候就屠殺了城內的百姓,當時的日軍軍官甚至還坐上了龍椅,並在全城實行了三光政策。
日軍之所以沒有對故宮進行毀壞,實際上是因為溥儀。溥儀當時在東北做着偽滿洲國的皇帝,在他知道北平陷落之後就與日本人進行了溝通,溥儀提出如果想要自己繼續做皇帝的話就不要破壞紫禁城。
紫禁城是封建王朝尊嚴的象徵,每一個中國人對它都充滿着敬畏之情。七七事變的時候,北平徹底淪陷,當時人們為了保護紫禁城內的寶物,於是把它們都偷偷帶走了。其中有一個人對於保護故宮這件事立下了巨大的功勞,那就是張庭濟。張庭濟不斷地與日本人周旋並逐漸接手了掌管故宮的權力,這才使故宮逃過了這次劫難。 --有用的前車之鑑== 八國聯軍侵華,繼而火燒圓明園是一件人盡皆知的事情,在那場大火中我們損失了太多太多,貪婪的外國人無情地掠奪着我們的寶物,如今再讓人回憶起來仍舊是感覺到心有憤恨。有了這樣慘痛的教訓,在日軍進入北平之前,故宮內的大多數文物已經被悄悄轉移走了。
言外之意也就是日軍即使是進入了故宮,他們也不能得到什麼好東西,這就是我們從前車之鑑中吸取的血的教訓。當時的專家預言在東北陷落之後,日軍接着必定會攻打北平。如果說北平當時沒有把故宮內的寶物相繼轉移,那麼結局可能就會大不相同,歷史也會因此而改寫。 日軍最為慘無人道的就是他們的「三光政策」,從從這個政策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的野心與獸性已經無法遮蓋。即使是日軍的統治層面有着很高遠的戰略布局,想要下定決心保護這批文物,但是執行者們是士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很難完全貫徹領導的意見。
日本人的狼子野心
攻占東北三省對於日軍來說就是一個開始,中國的地域非常的遼闊,他們的野心在全中國,但是侵占全中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戰爭對於雙方的消耗都是極大的,日本人就想用其他的方式來控制中國,這也是他們不毀壞故宮的原因之一。
他們表面上已經順從了以溥儀為代表的皇親貴族們,日軍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利用我們的封建思想來控制民眾。實際上我們也都可以看到,溥儀的行為也正順應了日本人的計劃。故宮是皇帝、皇親貴族們的家,如果日本人大肆侵略也就意味着必然會觸碰到皇親貴族的利益。到了那個時候,如果大家都和他們對立起來那麼就得不償失了,這樣的局面是不利於日本侵占全中國的。 最後一個原因是因為日本人心裡也有自己的小算盤。故宮不僅僅是一座歷史建築,它更多的是代表着政治上的威嚴,雖然說大多數的參政者、皇親貴族已經順服於日本人,但是民間的力量還是非常巨大的。
一旦激起民憤則會引發整個社會的觸動,真到了那個局面日本人也知道自己是非常不好收場的。在內外因素的共同制約下,才避免了這場悲劇的發生。
結語:
經過了戰亂年代故宮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才得以讓我們在和平年代一睹它的真容。雖然它經歷了戰爭的洗禮,但它依舊保持着原有的容貌,就像歷經滄桑的老人,在時間的洗禮下越顯慈祥,依舊莊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