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二十二年元旦 魯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二十二年元旦
圖片來自搜狐網

二十二年元旦是一首七言絕句。詩的前兩句寫景敘事準確有力、飽含憤怒;後兩句寓揭露於諷刺,以諷刺代怒斥,更深刻地揭露了國民政府的本質。

原文

魯迅〔近現代〕

雲封高岫護將軍,霆擊寒村滅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聲里又新春。

譯文

雲霧彌膜籠罩住高山峻岭,將軍們躲進岩洞發號施令;國民黨戰機轟炸把村落夷為平地,遭受殺戮的全是無辜百姓。

上海的租界依然歌舞昇平,沒有轟炸用不着膽戰心驚;吃飽了牛排色翅紅茶綠酒,打牌聲里混過了又一新春。

創作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占領了東北二省。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國民政府代表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上海停戰協定。面對國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和不抵抗,國民政府官員的爭權奪勢、腐敗和對民眾的壓制,以及上海十里洋場、租界內人們的醉生夢死,魯迅有感而發,寫下了此詩。

賞析

  這首詩,開頭一聯是對偶,「護將軍」和「滅下民」相對,正說明「滅下民」的罪魁禍首是那個「將軍」,是那個在雲封高岫上的「將軍」,矛頭指向國民黨首腦蔣介石,是極為有力的。「高岫」原作「勝境」,「勝境」只指名勝風景,顯不出是廬山,改作「高岫」,就把廬山突出出來了。「霆落」改成「霆擊」,用「落」是從上而下,用「擊」是有意的轟擊,又突出「滅下民」的罪惡。「戮下民」是屠戮下民,改為「滅下民」,是殲滅百姓,有全部消滅的意思,更其顯出他們的罪惡用心。「到底」原作「依舊」,依舊是照舊,不如到底的更為有力。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魯迅推敲修改的功夫,使得用詞更為精確有力,更為生動。

  「到底不如租界好」是有力的諷刺。在國民政府實施轟炸、屠殺人民的時候,託庇于洋人勢力的租界上的高等華人,還在醉生夢死,尋歡作樂,所以也對他們進行諷刺。詩人以強烈的諷刺,揭露了國民政府在日本侵略者步步進逼,國難當頭之際,卻抱着「不抵抗主義」,挾帶金銀財寶躲進租界,依然「方城為戲」,「麻雀取樂」,為非作歹。「住在租界裡的人是有福的」(《天上地下》),魯迅運用反語,指出了國民政府奴顏婢膝,甘當亡國奴,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精神狀態。

  這首詩的前兩句,寫景敘事,準確有力,飽含憤怒,後兩句,寓揭露於諷刺,以諷刺代怒斥,改「依舊為「到底」,更深刻地揭露了國民政府的本質。

簡析

  《二十二年元旦》是一首七言絕句。詩的前兩句寫景敘事準確有力、飽含憤怒;後兩句寓揭露於諷刺,以諷刺代怒斥,更深刻地揭露了國民政府的本質。這首詩通過描寫人民生活的苦難,表現出詩人對國家、民族深切的愛;他對不顧民族危亡那些統治者表示了強烈的憤慨,顯示出對人民大眾深切的同情。[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