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事項會計理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事項會計理論是中國的一個文化術語。

漢字是用於記錄漢語,進行書面交流,傳承民族文化的書寫符號系統[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書法藝術[2]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蘊藏着許許多多的文化內涵。

名詞解釋

事項會計理論(「Events」Approach to Basic Accounting Theory,又稱為「事項法」)是由美國會計學家喬治·H·索特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會計的目的應該是提供可能在各種決策模型中有用的相關經濟事項的信息。會計人員應該提供有關原始的經濟事項信息,由使用者自己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以生成其決策模型所需的輸入價值。

索特在1969年發表的《構建基本會計理論的「事項法」》一文,全面闡述了這一理論思想。上世紀70—80年代,西方一些學者針對事項會計理論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尤其是對如何在會計領域運用事項管理的數據庫技術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但此後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沒有進展。隨着計算機及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陸續有學者提出了以事項會計構建企業網絡財務報告的設想,然而對事項會計的實踐問題大多是從技術和表象層面進行分析。但在事項法提出的40多年裡一直未能付諸實踐。

事項會計的本質特徵

索特在1969年明確提出了會計事項法,與之相對應。他把當時占統治地位的會計模式稱為價值法,並對兩者進行了描述和比較。從本質上來看。事項法具有以下兩個特徵:

(一)以數據採集為中心的信息報告方式

從會計信息供應鏈來看,主要包括會計信息的採集、處理與報告三個環節,價值法下這三個環節都由企業來提供,用戶只是被動地接受已加工好的信息並用於決策,這一理論的前提是假定信息用戶的需求是單一而且確定的,會計能為用戶的決策模型提供最優輸入值,即收益值和資本價值。但事實上會計數據被用於多種用途,每一特定用途的用戶使用各種不同的決策模型,這些模型對會計人員來說是未知的或者根本不可知的,因此,價值法所產生的數據不可能對各種用途來說都是最優的,並且價值法提供的會計數據不完整,只反映了影響收益和淨資產價值的交易性事項,很多有用的經濟活動信息被排除在外,如企業軟資產的計量問題、非交易事項引起的價值變動問題等等。

在事項法下,會計人員只提供「原汁原味」的數據,即「事項」,而且為了使外部人了解其經濟本質,應儘可能「全面描述」事項與用戶決策相關的主要特徵,而不僅僅是事項的貨幣屬性,除此之外並不做進一步處理和綜合。用戶利用這些原始信息可以觀察事項發生的狀況,並根據特定的決策模型自行選擇所需要的信息作為輸入值。因此,在事項法下,企業只是掌握信息的採集及貯存這一個環節,信息處理規則及最後的輸出環節都由用戶決定。

(二)提供價值創造過程而非價值結果

事項法認為會計應提供「原汁原味」的數據,價值法只是提供按照規定程序(主要是會計準則)所產生的固定的一組數據,從表面上看。兩者的區別就在於提供信息的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綜合。實質上,兩者之間的分歧在於:會計信息所提供的應該是企業最終的價值結果還是價值創造過程?簡言之,會計數據變量進入用戶決策模型時指代的是企業價值的「果」還是「因」?價值法基本上是依據當前收益或其他綜合性價值數據(即「果」)來評價企業當前的經營業績和經營狀況,並以此來分析、估計企業未來的價值。是一種間接的因果推斷模式。事項法是用已發生的事項(即「因」)來推斷企業的價值,因為價值只是經濟活動的產物,對用戶來說,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就是這些關鍵事項,也是作為預測企業未來價值創造活動的依據,是一種直接的因果推斷模式。這一思路以「事項」將企業的價值創造活動與信息的生成及報告聯結起來,形成了「企業戰略—事項—會計信息數據庫」這樣一個完整的信息鏈條。

事項會計理論的立論基礎

索特教授是在1966年受美國會計學會之命參與編寫(基本會計理論)一書時,針對編寫組其他成員都贊同從使用者需要出發來建立一套會計理論的觀點,而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事項會計理論的。他認為,「財務會計人員的任務只是提供有關事項的信息,而讓使用者自己選擇適用的事項信息。 從這段話中,可以推斷,一方面,事項會計理論最初是針對財務會計所提出來的;另一方面,索特所倡導的「財務會計人員的任務只是提供有關事項的信息」,並不意味着會計人員只是提供有關事項的「信息」。因為「信息」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在信息經濟學中,信息的概念不僅包含有數據、文獻資料等狹義的信息含義,而且還泛指任何事件都包含或傳遞信息。所以,索特所提的「有關事項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是指會計人員所提供那些原始的、沒有經過會計數據處理方法和流程進行處理的經濟業務數據,而且還包括提供經過會計處理以後所得到的會計信息(財務信息)。

因而,從本質上看,無論是事項會計理論所要求的會計人員「只是提供有關事項的信息」,還是現行以價值為基礎的會計所要求提供的財務信息,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因為會計人員充當的是參謀者的角色,充其量也只能是輔助決策,真正的決策還應該是信息使用者自行決斷的過程,索特教授之所以倡導 財務會計人員的任務只是提供有關事項的信息 ,一方面旨在進一步明確財務會計人員的任務,另一方面則是旨在通過大大拓展會計人員所能提供信息的範圍,即由提供財務信息擴大到提供 有關事項的信息」,來韶決會計信息的供求矛盾。所以,這裡的「有關事項的信息」不僅包括了有關事項數據,更內含了對有關事項數據進行處理以後得到的事項信息。從事項會計理論支持者的角度看來,地位、個性不同的使用者、相同使用者的不同決策模型,所需要信息各不相同。會計的目的就是要為信息使用者提供對於各種決策模型有用的相關經濟事項的信息,而把經濟事項本身的信息運用到決策模型中則是使用者自己的事情。因而,此時的會計目標應着重定位於提供「原汁原昧 的事項信息,至於怎樣利用這些信息是使用者自己的事情。

但是,我們必須承認,未來的情況是很難預計的。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哪門科學在占卜未來方面表現出色。基於歷史成本計量的傳統會計在這方面的表現更是差強人意。因而,就其本質來說事項會計理論的立論基礎與目前通行的會計理論並無二致,二者都需要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信息,只不過事項會計理論提出了針對不同用戶對會計信息的決策需求,而將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在深度與廣度上大大拓展了,也既不僅要提供明細和匯總的會計信息,還要提供產生這些信息的基礎一有關事項的會計數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