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貢山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了解貢山薊
圖片來自新浪微博網

貢山薊(學名:Cirsium eriophoroides (Hook. f.) Petrak),是菊科薊屬植物,分布四川(冕寧)、雲南西北部(貢山)及西藏東南部(魯郎、林芝、波密、麥通、墨脫、察隅等)。生于山坡灌叢中或叢緣或山坡草地、草甸、河灘地或水邊,海拔2080-4100米。

形態特徵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3.5米。莖基部直徑1.5厘米,被稀疏的多細胞長節毛及蛛絲毛,上部分枝。中下部莖葉長橢圓形,長2035厘米,寬815厘米,羽狀淺裂、半裂或邊緣大刺齒狀,有長或短葉柄,葉柄寬扁,邊緣有刺齒或針刺;側裂片半橢圓形、半圓形或卵形,邊緣有多數,但通常為25個刺齒,或邊緣25個針刺,齒頂有針刺,全部針刺長515毫米,但齒緣針刺較短且稀疏;向上葉漸小,與中下部莖葉同形或披針形並等樣分裂,無柄或基部耳狀擴大半抱莖。全部莖葉質地薄,紙質,兩面同色,綠色或下面稍淡,上面被稀疏的針刺或幾無針刺,下面無毛至沿脈有多細胞長或短節毛併兼被稀疏蛛絲毛,極少葉上面既無針刺下面亦無蛛絲毛者,葉面針刺長38毫米。頭狀花序下垂或直立,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花序。總苞球形,被稠密而膨鬆的棉毛,直徑達5厘米,基部有苞片,苞葉線形或披針形,邊緣有長針刺。

總苞片近6層,近等長,鑷合狀排列或至少不為明顯的覆瓦狀排列,中外層披針狀鑽形或三角狀鑽形,長23厘米,鑽狀部分長1.52厘米,背面有刺毛;內層及最內層線狀披針狀鑽形至線鑽形,長達3.5厘米,鑽狀部分長1.5厘米。小花紫色,花冠長3.5厘米,檐部長1.3厘米,不等5淺裂,細管部長2.2厘米。瘦果倒披針狀長橢圓形,長5毫米,寬2毫米,黑褐色,頂端截形。冠毛污白色或淺褐色,多層,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脫落;冠毛剛毛長羽毛狀,長2.5厘米,向頂端漸細。花果期7-10月。[1]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灌叢中或叢緣或山坡草地、草甸、河灘地或水邊,海拔2080-4100米。

分布範圍

分布於錫金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四川、雲南等地。

參考來源

  1. 貢山薊全球花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