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藏合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藏合歡(Albizia sherriffii Baker),喬木,高6-9米。小枝被棕色絨毛。為豆科合歡屬的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西藏、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1,200米至1,8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密林中。[1]
形態特徵
二回羽狀複葉;總葉柄長2-3.5厘米,基部及第一對羽片着生處各具腺體1枚;葉軸長10-20厘米,被棕色絨毛;羽片8-16對,長5-10厘米,對生或近對生,幾無柄;小葉13-27對,近鐮狀長圓形,長5-10毫米,寬1.5-3毫米,頂端急尖,基部截平,上面無毛,下面被短柔毛,中脈偏於上緣。總花梗長7-10厘米,被棕色絨毛,距頭狀花序1厘米處有1腺體;頭狀花序直徑6.5-7.5厘米,有花約40-50朵;花無梗;花萼長6-6.5毫米,綠色,外被棕色絨毛,具5尖齒,齒長1-1.5毫米;花冠長10-12毫米,黃白色,被短柔毛;雄蕊多數,開展,長3-3.8厘米,花絲線形,邊緣的白色,中央的金黃色,較粗,基部連合成長7-8毫米的管;子房線形,近無毛,花柱長約3厘米。莢果帶狀,長10-14厘米,寬約1.5厘米,被棕色絨毛,莢緣增厚;種子6-10顆。花期3月;果期9月。
栽培技術
幼苗繁殖
莢果由綠變褐、種子變硬後即可採摘。莢果採摘晾乾用棍棒敲打脫粒,風選,干藏。播種前催芽10天。將種子放入缸中,倒入80℃熱水攪拌後浸種。第二天換水1次,第三天將種子撈出用清水沖洗,混以等體積的濕沙堆積在背風溫暖處,用浸濕的麻袋或草片覆蓋保溫。七八天後種子約有1/3露白時即可播種。
選擇地勢較高、土壤肥沃的砂壤土做床。育苗地要整平整細,施足底肥,壟距為60厘米,溝深15厘米。在3月~4月採用開溝條播法播種,播幅約10厘米,每667平方米用種量4千克~5千克。播種後要保持土壤濕潤,如土壤過干影響出苗,可在壟溝內灌水洇濕土壤,切忌澆水漫過壟面,以免土壤板結,影響出苗。
幼苗長出第二片真葉後及時間苗,拔掉病弱株和過密株,株距10厘米。間苗後要及時澆水。
大苗培育
播種苗當年以根系培養為主,要加強水肥管理,及時清除雜草。幼苗無須修剪,以促進形成發達根系,為養根階段打好基礎。幼苗10厘米高時,可結合澆水施1次人糞尿,此後每月追肥2次,化肥與人糞尿可間隔施用。要注意及時灌水,雨季排澇,立秋後停止施肥、澆水。
播種苗當年上凍前起苗分級假植越冬。主幹通直、粗壯、高達2米以上的幼苗,帶干假植;其他幼苗自根頸以上5厘米處截干,將苗根埋藏越冬。翌年4月上旬定植進行養干,定植株行距40厘米×60厘米。
育苗地施足底肥,翌年4月上旬將假植苗取出,剪去壞根、病根,將主根剪去5厘米根尖後定植,及時澆定植水。對帶干定植苗採用斬梢接干法進行接干培養。萌芽前,在苗幹上部選飽滿的側芽枝上進行中短截,促進側芽發育成枝,向上生長,以延長主幹。此期要加強肥水管理,及時去除其餘側枝,促進主幹生長。當年即可達到園林用苗的干高要求(一般干高要求為2.5米~3.5米)。
對截干定植苗,待萌櫱條長到15厘米以上時留1個長勢旺盛的枝條作為主幹培育,其餘枝條要及時去除。加強水肥管理,在水肥充足的情況下,截幹當年新主幹即可接近或達到干高要求,且干形順直。
第三年春季對達到干高要求的苗木進行摘心,促發側枝形成樹冠,使枝葉量增加,以利於樹木生長和干徑加粗。如果植株過密時,可於翌年春季開始萌芽前進行抽稀移栽,培育大規模園林用苗。
生長環境
藏合歡生於海拔1200-1800米的密林中。
分布範圍
藏合歡分布於西藏、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