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大葉拿身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了解大葉拿身草
圖片來自中國醫藥信息平台網

大葉拿身草,中藥名。為豆科植物疏花山螞蝗Desmodium laxiflorum DC.的全草。分布於台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活血,平肝,清熱,利濕,解毒之功效。常用於跌打損傷,高血壓,肝炎,腎炎水腫,膀胱結石,過敏性皮炎,梅毒。

形態特徵

半灌木,高50-120cm。莖細瘦,密被平伏短柔毛。三出複葉,小葉卵形或橢圓形長5-17cm,寬3-8.5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圓形或淺心形,上面有疏毛,下面密被平貼短柔毛。腋生總狀花序或為頂生圓錐花序,長達28cm,花疏生;花萼長2-3mm,萼齒披針形,密生長柔毛;花冠紫色,龍骨瓣有皺起的附屬物;雄蕊10,二體。莢果長2-5.5cm,密生鈎狀短柔毛,背腹縫線在節處稍縊縮,有4-12莢節,莢節長圓形。花期8-9月,果期10-11月。[1]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草地或林邊。分布於台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別名

路螞蝗、粘衣草、山螞蝗、野毛豆、羊帶歸、白花餓螞蝗、餓螞蝗、水倒提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歸胃、大腸經。

功效

活血,平肝,清熱,利濕,解毒。

主治

用於跌打損傷,高血壓,肝炎,腎炎水腫,膀胱結石,過敏性皮炎,梅毒。

相關配伍

治梅毒橫痃:大葉拿身草、台灣絞股藍、風藤葛、艾納香、芋葉細辛各適量,共搗敷患處。(《台灣藥物植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9-10月採收,切段,曬乾。

藥材性狀

莖圓柱形,長50-100cm,密生短柔毛,具不明顯的棱,質脆,折斷面髓部明顯。三出複葉,小葉3,卵形或橢圓形,先端急尖,基部圓形,全緣,長4.5-15cm,寬3-6.2cm,表面枯綠色,下表面具毛茸,兩側小葉較小。氣微。有時可見莢果,長1.8-5.8cm,4-12節,節處有縊縮,表面密被帶鈎的黃棕色小毛。氣微。

相關論述

《台灣藥用植物志》:「治梅毒。」

參考來源

  1. 大葉拿身草中國醫藥信息平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