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亞洲巨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了解亞洲巨龜
圖片來自搜狐網

亞洲巨龜(學名:Heosemys grandis)是地龜科、東方龜屬動物。亞洲巨龜是硬売、半水棲性的亞洲水龜中體型最大的一種。背甲長度達435毫米。成年個體重7.5千克左右,屬大型龜類。成體為橢圓形,身體厚實,背部高聳、寬圓。頭大,暗灰綠色至褐色,頭背部眼側、頸部有棕黃、橙色或橘紅色碎小斑點。背甲棕褐色、黃褐色,中部脊棱明顯,每一盾片均有同心紋理,後緣呈鋸齒狀;腹甲棕黃色、淺黃色,每塊盾片均有清晰、呈褐色竹葉狀的放射性花紋。四肢粗壯,棕褐色,具覆瓦狀大塊鱗片,趾間具蹼;前肢5爪、後肢4爪,爪粗大有力。雄龜軀幹長,前肢較長,性成熟的雄龜後腹部凹陷,尾部粗長,泄殖孔距腹甲後緣較遠;雌龜軀幹短而厚,前肢較短,腹部扁平,尾部細短,泄殖腔孔距腹甲後緣較近。

野生亞洲巨龜棲息於海拔400米以下的河流、溪澗、沼澤、湖泊及濕地,喜歡在潮濕的陸地遮掩物下躲藏。亞洲巨龜為雜食性動物,食物以植物為主。在自然界中亞洲巨龜大多食素;人工養殖可投餵蔬菜、瓜果、蚯蚓、魚、蝦、畜禽內臟和下腳料、植物嫩莖葉、米飯、麵條、配合飼料等。分布於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20世紀80年代引進中國,已形成養殖種群,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海南等地。

形態特徵

亞洲巨龜是硬売、半水棲性的亞洲水龜中體型最大的一種。背甲長度達435毫米。成年個體重7.5千克左右,屬大型龜類。成體為橢圓形,身體厚實,背部高聳、寬圓。頭大暗灰綠色至褐色,頭背部眼側、頸部有棕黃、橙色或橘紅色碎小斑點。背甲棕褐色、黃褐色,中部脊棱明顯,每一盾片均有同心紋理,後緣呈鋸齒狀;腹甲棕黃色、淺黃色,每塊盾片均有清晰、呈褐色竹葉狀的放射性花紋。四肢粗壯,棕褐色,具覆瓦狀大塊鱗片,趾間具蹼;前肢5爪、後肢4爪,爪粗大有力。雄龜軀幹長,前肢較長,性成熟的雄龜後腹部凹陷,尾部粗長,泄殖孔距腹甲後緣較遠;雌龜軀幹短而厚,前肢較短,腹部扁平,尾部細短,泄殖腔孔距腹甲後緣較近。

生活習性

野生亞洲巨龜棲息於海拔400米以下的河流、溪澗、沼澤、湖泊及濕地,喜歡在潮濕的陸地遮掩物下躲藏。亞洲巨龜屬半水棲龜類,幼體時在水裡為主,生命力強,成年可在陸地生活。亞洲巨龜為雜食性動物,食物以植物為主。在自然界中亞洲巨龜大多食素;人工養殖可投餵蔬菜、瓜果、蚯蚓、魚、蝦、畜禽內臟和下腳料、植物嫩莖葉、米飯、麵條、配合飼料等。生長適溫20-31℃,最佳26-30℃。當水溫降到20℃以下時停止攝食,在溫度低於15℃時即進入冬眠。

繁殖方式

求愛與交配中的亞洲巨龜極富攻擊性,雄性在追逐啄咬雌性後,最終爬上雌性背甲,此過程會持續數小時-一旦騎上雌性,雄性會用爪抓牢雌性背甲,並向前傾斜川喙啄咬雌性面頰,以迫使雌性將頭縮回殼,戶: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促進交配過程的穩定性、交配往往發生在晚春的雨中,之後雌性的脖頸和背甲往往會留下愛情的傷痕。雌性在交配後一個月內將蛋產下,這些蛋將在27℃的環境下於100天內孵化。幼龜通常很強壯,生長迅速。豐富的混雜食物提供大量鈣質與維生素,它們是幼龜快速生長不可少的原料。

自然溫度下6-8年成熟,加溫養殖可以縮短養殖周期1-2年,人工養殖條件下養殖4年、個體達5.0千克以上可達性成熟並產卵。每年11月至次年1月產卵,每年產卵1-2次,每次6-12枚,卵橢圓形,白色,自然溫度下孵化期約180天,孵化率為70%左右。

飼養照料

來自東南亞的亞巨在飼養過程中傾向在潮濕的陸地遮掩物下躲藏。它們不能承受寒冷的天氣,濕冷的氣候極易引起呼吸系統疾病,而乾冷的氣候對亞巨來說是致命的。在長期低於五攝氏度的情況下,可能致死。天涼時,應該將龜移至室內。亞巨尤其是成體需要大型飼養場所,包括溫暖乾淨的水域和一片陸地。在水中放置樹枝沉木,陸地鋪設稻草有助緩解此龜的精神壓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亞巨熟悉飼養環境,它們彼此將極富攻擊性,雄性將襲擊其它同伴,尤其是在發情期,但這並不會對飼主造成危險。飼養中的龜會主動接受飼主手中的食物,是一種互動性十分突出的龜。亞巨在緊張時,有可能會從肛口噴射出稀散的糞便,所以應儘量避免對其的驚嚇。長期干養的條件下,有可能造成亞巨的背甲上翹,腹甲長於背甲。長期飼餵純肉類食物會使龜蛋白質過剩,容易形成臃腫的體態。[1]

在家庭飼養中,我們可以以投餵青料為主,輔助投餵魚乾或鮮魚蝦等,並時常投餵水果、成品水龜糧等,並要求飼養時水深過背。大量養殖時,我們一般以紅薯泥、南瓜泥、玉米粉為底料,拌入魚蝦泥進行投喂,比例可自行掌握,投餵處以水陸交界處的食台為佳。

近種區別

亞洲巨龜和馬來西亞巨龜(Orlitia borneensis)是不同屬的,所以形態特徵的區別還是很大的。馬來西亞巨龜成體巨大之極,売成長圓形,色澤很深,基本為灰黑色腹甲基本沒有什麼花紋。而亞洲巨龜的體型要小很多,売相較馬來西亞巨龜要寬圓,顏色為較馬來西亞巨龜更鮮艷的棕褐色,還有明顯的背脊線,更明顯的是亞洲巨龜的売後部還有一排明顯鋸齒,腹甲有着很漂亮的輻射紋理。

馬來西亞巨龜原產於馬來西亞、蘇門答臘、婆羅洲等東南亞地區,已引進中國。馬來西亞巨龜的特點是:

①背甲長可達120厘米,頭較寬,吻部向上傾斜,鼻孔較大,上喙呈鋸齒狀。

②腹部呈淡黃色或乳白色。

③背甲扁平呈長卵形,為黑褐色,每塊盾片中央有同心圓紋、背甲後緣呈鋸齒狀。

④四肢背面灰黑色,腹面淡黃色,覆有大塊鱗片。

養殖技術

養殖環境

選擇水源充足、水質好、陽光充足、進排水方便、避風向陽、土質堅實、保水性能好的安靜場所。要求周邊無工廠污染源,水源清潔,溶氧高,水質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T391)的要求。室外每口養殖池面積為500-1000平方米,池底較平坦,無滲漏,水位控制在1.2-2.0米之間。養殖池堤四周要砌高1米以上的防逃牆。養殖池使用前用生石灰徹底清池,並在進出水口處安置防逃過濾網。同時注意防旱、防澇、防逃、防盜、防鼠害。

人工養殖成體亞洲巨龜需較大的養殖場所,需包含有淺水區和深水區的水池和陸地,並模仿自然界環境,在陸地鋪設樹葉、稻草,在水中放置樹枝沉木。此外,應注意的是繁殖季節雄性亞洲巨龜常會襲擊其他同伴,甚至會突襲投餵者的腳踝或腳趾。

苗種培育

剛出殼的龜苗體重為30-50克,這樣的龜苗稱為稚龜。稚龜體質嬌嫩,需要小心護理。先用3%淡鹽水浸泡稚龜15分鐘進行體表消毒,再將其放入塑料盤內使其自行爬行,待腹甲臍孔完全閉合後,再放入清水池中,水深以淹過龜背1-2厘米為宜。在盆中央用石塊設一小食台,將飼料投放在食台上供龜苗自行攝食。每天早晚各餵1次,日投餵量為龜體重的8%。飼料可選擇魚蝦碎肉糜或50%的魚蝦碎肉糜搭配50%的紅薯、蔬菜等,製作成團狀飼料投餵。培育30天後稚龜體重可達60克以上,此時可轉入幼龜培育階段。

幼龜體重60-250克。挑選外觀無傷殘、體形健壯、活動能力強的稚龜培育。一般用較大的托盤或水泥池來培育,培育密度為50隻/平方米。入池培育前,用3%食鹽水浸泡消毒20分鐘,然後用0.7毫克/升硫酸銅溶液浸洗20-30分鐘,殺滅水蛭等寄生蟲。在托盤或池中央設一直徑為15厘米的圓型食台。培育成活率超過90%。投餵前要先檢查水質有無發臭,如果有刺鼻的異味,需立即換水。換水時要用同溫度的水沖洗乾淨後加同溫度的水至池水深約3厘米即開始投喂,餵食2小時後清理殘餌,排掉污水,清洗乾淨後再注入同溫度的新水進行培育。培育全程要保持水質清新。

成龜養殖

幼龜養至350克時即可投放到室外池開展養殖。入池培育前,用3%食鹽水浸泡消毒20分鐘,然後用0.7毫克/升硫酸銅溶液浸洗20-30分鐘,殺滅水蛭等寄生蟲。在池塘中放養幼龜的同時放養小魚、小蝦,供幼龜自由捕食。日投餵2次,投餵量為龜體重的10%,投餵時將飼料投放在池塘岸邊水陸交接處的陸地上。飼料以植物性飼料為主,可選擇黃瓜、蘿蔔、番茄、香蕉、紅薯藤、青菜等植物作為龜的日常飼料。幼龜飼養3年體重可達2千克以上,即可作為商品龜上市。養殖全程要保持池水水色呈淺綠色,每月定期投放生石灰調節養殖池水體酸鹼度,使養殖水體的pH值保持在7.5-8.2之間。

越冬管理

保持水位,經常檢測水溫,當水溫低於10℃時要給養殖池加蓋保溫薄膜。

病害防治

腐皮病

病因:由單孢桿菌引起。因飼養密度較大,龜互相撕咬,病菌侵入後,引起受傷部位皮膚組織壞死。此外,水質污染也是龜患腐皮病的重要誘因。

主要症狀:肉眼可見病龜的四肢、頸部、尾部皮膚壞死、糜爛、潰瘍。輕度腐皮病最容易發生在皮膚褶皺較多的部位,例如跨窩、腋窩、頸部等。腐皮病嚴重時,病龜頭部不能正常伸縮。

治療方法:每天用季胺碘鹽0.2毫克/升浸泡8小時,連用3-5天。若龜已停食,可填餵土黴素1克/千克體重,然後隔離飼養,忌放水飼養。待病龜恢復後再入池飼養。若龜自己吃食,可在餌料中添加土黴素粉。

腸炎病

病因:投餵腐爛變質的食物以及水質惡化會導致腸炎病。在龜進食後環境溫度突然下降5℃以上,或環境溫度不足22℃易導致腸炎病發生。 主要症狀:患病的龜精神萎靡,反應遲鈍,少食或不食。發病嚴重的病龜糞便呈黏液狀或水樣,呈血紅色或紅棕色,有血跡,龜絕食。解剖可見腸胃充血。發病較輕的病龜,糞便稀軟或有少量黏液,呈綠色、黃色或深綠色,龜不進食或少量進食或嘔吐。

治療方法:保持飼養環境溫度穩定,在龜進食後將溫度保持在26℃以上,注意保持水質清潔,不投餵腐爛變質的食物以及冰冷食物。用土黴素50-100毫克/千克體重拌餌投喂,連續3-5天。

肝膽綜合症

病因:長期投餵含劣質蛋白質的配合飼料、變質的冷凍冰魚蝦、重金屬含量偏高的飼料以及單一的高蛋白高脂肪飼料易導致此病的發生。

主要症狀:外觀正常,但零星、不斷地死亡,個體大的先死亡。解剖可見肝膽腫大,變綠或變白,易碎。

治療方法:停餵不合格飼料;在飼料中添加排毒肝病康5克+百勝殺星3克,連餵10-15天。

腐甲病

病因:由於甲殼受擠壓或受損,導致病菌侵入龜甲內,致使甲殼潰爛。

主要症狀:龜的背甲或腹甲最初出現白色斑點,慢慢形成紅色斑點,用力擠壓有血水滲出,並有腐臭味。嚴重的甲殼表面會潰爛成洞,腋窩和胯窩鼓脹。病龜停食少動。

治療方法:挑破患處盾片,擠淨血水,去除病灶,用高錳酸鉀結晶粉或食鹽直接塗抹患處,1次/天,7天左右可痊癒。

纖毛蟲病

病因:長期投餵野雜魚、蝦,未及時清理殘餌,水質敗壞,導致由野雜魚蝦帶來的纖毛蟲寄生附着到龜體上。

主要症狀:有纖毛狀物着生在頸部、背甲、四肢基部。

治療方法:用2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15分鐘,每天2次,連用3-5天。

肺炎

病因:由於養殖過程環境溫度劇變,溫差超過3℃以上,造成龜感冒,治療不及時極易導致龜肺部感染。肺炎初期,龜發熱、呼吸困難,有時有哮鳴聲,龜目光暗淡且流眼淚、流鼻涕或鼻冒水泡,重者鼻孔結痂,眼圈發白,龜體逐漸消瘦,縮頭,停止攝食,繼續惡化而致肺膿腫、壞死,最後窒息死亡。

主要症狀:嘴角及鼻內有黏液,龜瞌睡,張口喘息,前後腿虛弱。

治療方法:隔離,提高飼養池內的溫度至30℃左右,並保持恆定。將慶大黴素按1:20的比例兌入水內浸泡5小時,每天2次;或用病毒靈0.4克/千克體重、VC0.2克/千克體重拌飼料投餵;肌肉注射卡那黴素6萬IU/千克體重,每天1次,連續注射4-5天;或注射青黴素或鏈黴素5萬IU/千克體重,每天2次,連續注射3-5天。

軟甲病

病因:諸如飼料單一、營養不全面、缺乏自然陽光照射、缺鈣等因素均會導致龜的骨質軟化。生長迅速的稚龜、幼龜多發生軟甲病。 主要症狀:病龜的行動、攝食均正常,但甲殼較軟,且四肢關節粗大。嚴重的病龜背殼表層鱗甲逐漸脫落,殼軟化,指甲、趾甲脫落,甲殼出現不規則畸形。

治療方法:在日常飼養管理中應儘可能地讓龜接受陽光照射,室內飼養也可使用UVB紫外線熒光燈。在飼養池中設置陸地供龜曬甲。在食物中定期添加適量的貝殼粉、鈣粉、蝦殼粉等,合理搭配動物性餌料和植物性餌料,適當投餵綠色菜葉。對稚龜和幼龜應定期投餵帶殼蝦類。對軟甲病發生較重的,肌肉注射10%葡萄糖酸鈣1毫升/千克體重。

畸形病

病因:近親繁殖或養殖過程操作不慎引起。

主要症狀:龜體外形變異,與正常龜體形相比反差大,有的四肢不健全,有的背甲高高隆起,有的背甲凹陷,有的脊椎彎曲,有的緣盾呈波浪狀等。

治療方法:尚無治療畸形龜體的方法。只能採取預防措施,避免養殖過程產生畸形現象。一是選擇親緣較遠的龜做親本開展繁殖生產;二是養殖過程中需要加溫時儘量使水溫控制在28-30℃之間;三是在養殖過程中投餵的飼料營養要均衡,不投餵雞肝、鴨肝等動物內臟。

注意事項

投餵管理:養殖亞洲巨龜要注意飼料投餵管理,要科學搭配飼料,動物性飼料和植物性飼料比例為3:7。動物性飼料以魚肉為主,植物性飼料可選擇南瓜、黃瓜、木瓜、紅薯、紅薯藤、青菜等。

水質調節:養殖全過程要保持水體透明度為35-40厘米,水色以嫩綠色為宜。

巡塘管理:每天做到早晚巡塘,仔細檢查池塘防逃設施,及時清理食台殘餌,觀察龜的活動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病害防治:對於養殖過程中遇到的龜病問題,應及時邀請專家到現場檢查診斷,找出發病原因,有針對性地使用藥物治療,切勿病急亂投醫,更不能濫用藥物。

養殖檔案:養殖全程要做好養殖記錄,包括記錄氣溫、水溫、pH值、水色等環境因子,記錄飼料和藥物的購進與使用以及產品銷售去向等情況,定期分析對比記錄數據,了解龜的生長情況。

分布範圍

分布於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20世紀80年代引進中國,已形成養殖種群,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海南等地。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0年 ver 3.1)——易危(VU)。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