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乳濁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乳濁釉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乳濁釉,又稱"蓋地釉"。陶瓷坯體上不透明的玻璃狀覆蓋層,可以掩蓋坯體的顏色和缺陷。是在普通透明釉中添加乳濁劑而形成的。此外,釉層中含有大量微細氣泡時也可形成乳濁,傳統青釉的乳濁性主要是這種氣相乳濁作用。

簡介

產生乳濁效果的原因是,引起光散射所致。兩者折射率差別愈大,乳濁程度愈高。常用乳濁劑有鋯英石、二氧化錫、二氧化鈦、二氧化鈰、二氧化鋯等。其中鋯英石資源豐富,成本低。乳濁作用還可以用層的玻璃相出現分相,即一種為基礎玻璃,另一種為分散的玻璃相微粒,兩者化學組成和折射率不同,也可產生光散射而引起乳濁,稱為"乳光"。當釉層中含大量微細氣泡時也可形成乳濁,古瓷中青瓷釉的乳濁性主要是這種氣相乳濁作用。乳濁釉已廣泛應用於建築衛生陶瓷製品,可以掩蓋住坯體的雜色和缺陷。

評價

乳濁釉是在青瓷燒制基礎上,受<窯變>現象的啟發而產生的,婺州窯制瓷工藝歷史悠久,技術水平高,在東晉時期就出現了褐釉斑點裝飾,打破了單色釉的傳統手法,為乳濁釉的燒造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唐初,社會安定,生產發達,手工業,商業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制瓷工藝也有了很大的變革,在青瓷生產中的<窯變>現象產生的奇異效果逐漸引起了窯工們的注意,經過不斷改進和提高,婺州窯窯工終於成功地創燒出乳濁釉瓷.

從青瓷發展為乳濁釉瓷,是我國陶瓷史上的一個突破,過去我們一直認為乳濁釉瓷是由北方的鈞窯創燒於北宋,因此在婺州窯範圍內發現唐代乳濁釉瓷器是我國陶瓷歷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由此證明乳濁釉瓷最早在唐代就已經由婺州窯燒製成功了.。[1]

參考文獻

  1. 乳濁釉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