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賢文化涵育醇美鄉風(梁德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鄉賢文化涵育醇美鄉風》是中國當代作家梁德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鄉賢文化涵育醇美鄉風
最近回鄉,聽友人說起一樁外出鄉賢請鄉親旅遊的事情,頗覺新鮮和感動。天津市某建築公司老闆,是永定縣西溪鄉人。在自己成功創業之後,一心想念着家鄉的鄉親,便出資15萬元,組織村里從事運輸、裝修、經商和種植等各行業的32位中老年村民去京津旅遊,帶領他們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為未來更好地發展致富謀劃一條新的道路。這位老闆的善舉,受到遠近鄉親的高度讚譽。
這事已經過去一些日子了。然而,這位鄉賢的舉動,讓我許久不能平靜。有關鄉賢的想法,也不斷清晰起來。
鄉賢,辭典中的釋義是品德、才學為鄉人推崇敬重的人,其實就是一個地方、甚至一個鄉村中在眾人心目中品行高尚的人物。中國傳統歷來推崇鄉賢的地位和楷模作用,善於應用和發揮鄉賢的積極影響力。時至今日,鄉賢文化仍然值得重視和推崇。不少地方都十分重視鄉賢的影響力,並傾注一定力量打造鄉賢文化品牌,這不失為一個地方文明發展的聰明抉擇。
鄉賢在古代比比皆是。他們是本鄉本土精英,看得見、記得住、印象深。唐代劉知幾在《史通·雜述》說:「郡書者矜其鄉賢,美其邦族。」 明朝沉德符在 《野獲編·果報·戮子》說:「中丞歿後,其地公舉鄉賢,物論謂無忝此典。」 曹禺等《膽劍篇》第三幕有這樣的對話:「方才那個老人,正是此地的鄉賢。他深通六藝,是個有學問的庶民。」時至今日,在繁華城市和偏遠鄉村里,同樣活躍着無數的鄉賢。在我的家鄉,就有不少樂於為鄉親做事的鄉賢。他們有的利用自身學識,提高當地民眾文化素質和文明水平。有的慷慨捐資,鋪路、修橋、建文化廣場,不斷為家鄉建設輸送可貴的資源和力量。這樣看來,無論是做官還是普通百姓,只要是好人或是善人,都會被敬為鄉賢。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為鄉民樹立了榜樣,成為道德教化的楷模,成為社會穩定的力量。
人們對自己家鄉的鄉賢都十分熟悉。鄉賢中,或許就有自己的祖宗、親戚、同村人,或許就是爺爺的兄弟、父親的同學、舅舅的戰友。鄉賢由此也顯示出特別濃郁的人情味、親和力和親緣性。也就最易得到鄉人的愛戴,同時也最能激發起青少年一代見賢思齊、勵志成才的心理。
而一代代鄉賢的不斷出現,也使鄉賢具備了現代概念。如今,很多新鄉賢從鄉村走出去,回鄉後以自己的文化修養,經驗、學識、專長、技藝、財富等等,反哺桑梓、澤被鄉里、溫暖故土,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文化道德力量,足可感動和教化鄉民、對凝聚人心、促進和諧、重構鄉村傳統文化大有裨益。
鄉賢文化凝聚着向上向善的力量,是無可置疑的。鄉賢文化已成為一個地域的精神文化標記,成為連接故土、維繫鄉情的精神紐帶。通過鄉賢的力量,能夠探尋到當地的文化血脈,讓固有的文化傳統閃射出迷人的精神光輝。正因如此,結合區域特色,大力挖掘鄉賢文化,豐富鄉村的精神文明建設,提升鄉村的美麗品質,正成為很多地方的實際行動,「鄉賢」這個詞日益閃光,不斷感動人心,美化鄉村故土。
我們正處於信息化時代,在五光十色的時代浪潮中,讓我們不時仰望燦爛的歷史星河,感受鄉賢的璀璨光芒,淨化我們的心靈,純淨我們的行為,這是一種難得的機會,也應該成為自覺的行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