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習練太極二十年之我見(黃文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習練太極二十年之我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習練太極二十年之我見》中國當代作家黃文忠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習練太極二十年之我見

日前,一位好友發給我一段視頻,那是他參加五指山森林湖廣場晨練太極的錄像。統一、鮮亮的服裝,寬廣、整潔的場地,數十個俊男靚女整齊劃一的太極招式,煞是驚艷眼球。這不禁令我想起自己習練太極,也已跨入第20個年頭了。

對於太極,我在五年前的一篇《太極隨想》的散文中,生髮過一段由衷的感慨:我對太極的熱愛,已到了須臾不能相離的境界,不愉快的時候,我練太極,以求得到抒發、升華;在特別愉快的時候,我依然習練太極,以求達到內斂、寧靜。通過太極,我主動調節情志,獲得智慧的平靜、人生的恬淡。人生曲折往復,有如這套太極,由開始的昂揚奮發,轉入輕柔舒緩,再悄然收尾,沉靜復位。那身體中的太極韻味,是生命的滋味,更是太極的原味。

其實,以我20年勤練、精練、孜孜以求太極精髓的太極愛好者來說,太極真正帶給我的是我個人精氣神的極大提升。一般人可能沒有對精氣神在練太極前後的變化有我這般對比明顯,當然,這也與我個人心思縝密有關。早在20年前,沒練太極時,我整個人處在煩惱、焦慮,六神無主、懶散無趣、無精打采的狀態之中。每天午後,我就會因體力不支、精神不濟而去午睡,以補充精神。在剛剛習練太極時,也常因不能專注、情志無法自控而神思恍惚,常常會忘了自己是在學習太極而開小差走神,因而無故中斷或忘記正在練習的太極動作。而自從我下力氣勤學苦練、融會貫通這一套太極以後,養生效果是極其明顯的。我整個人也逐漸變得平和、自信,並感覺充滿力量和元氣。

從此以後的每一天清晨,我都沉浸在我由衷喜愛的太極拳運動之中,而且逐漸領悟、深切感受到我精氣神的不斷增長、提高、飽滿,那是完全基於我日復一日的習練太極而獲致。精氣神同樣需要一個好的身心環境,而每天的晨練太極就是我涵養精氣神的最好的身心體悟,也越來越感受到,在每一天晨練太極的過程中,能明顯體悟自己精氣神的充沛。而且自打融會貫通太極之後,二十年來,一般我很少需要午休來補充精神。而每天晚上睡眠質量之佳,足以堪比自己的年輕時。如今,雖年逾六旬,無論是耐力還是爆發力或是一身健碩的肌肉,幾乎與我年輕時相差無幾。我深深明白,這是練太極以後,身心都進入了良性循環使然!這就是我從每天晨練太極拳中所獲得的最大養生功效吧。

以我對習練太極近20年的粗淺認識,太極是在自主意識支配下的意識與氣血運動,眾所周知,凡練太極者都追求習練過程中用意練意,也即行氣練氣;練拳者以意行氣,所謂「手到、眼到、意到、心到」。心為發令者,氣則奉令而行,一舉一動都要求用意不用力,也即先意動再形動,如此才算「意到氣到,氣到勁到」,太極動作才沉着到位,所以說太極運動是氣血運動。氣血受大腦意識的指揮,這裡的氣血指的也就是太極運動的內氣或內勁,而這一股內氣或內勁的獲得,那是必須經過習練者日月經年、日復一日、持之以恆、精神高度內斂下的太極運動中,逐漸體悟,並於無自主意識之外的僥倖獲得。

我在練太極拳時,當作是在做「意式體操」,即始終着重用意,肢體動作只是意的外部表現。這種「意識體操」隱於內的是內氣的活動過程,顯於外的則是神態和外形。但我高度認為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具有提高或者降低這種「意識體操」的功效。因此,練太極必須時刻注意自身注意力的穩定,同時也只有注意力穩定,才不至思想開小差。關於這一點,在下是有些發言權的。我是一個從小不喜歡受管束的孩子,長大後更是追求陳寅恪先生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深知自己不可能把拳打得與別人一模一樣,與其刻意適應別人,何如天馬行空,自由發揮?何況,依在下愚見,太極絕不單單是練有形的拳腳招式,更是練精神上甚至是心靈上的功夫,由此可見,怎麼可能讓所有練拳者做到整齊劃一、千篇一律?

要在練拳當中長時間維持同等程度的注意力,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正是因為自認為悟性低,能力差,所以我自從學會整套太極拳以後,無論是在滬上或瓊州,都會刻意在每天清晨找一個無人出沒的靜謐場合,在身心徹底「松、靜、空」的前提下,全神貫注地演繹一套只屬於個人享受的太極拳。這就好比讀書,在大庭廣眾之下煞有介事地捧着書本,到底是讀書還是作秀?即使真有一兩個志在讀書者,其效果能與在其身心放鬆、閒雅舒適的書房讀書時等效嗎?所以,幾乎可以肯定地說:我的太極之所以略具功效,可能與我一貫的自由發揮、單打獨練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2024年2月25日

黃文忠於瓊海歸去來居[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