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死一生(漢語成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漢語成語
圖片來自 海綿知識庫

九死一生[jiǔ sǐ yī shēng]

九死一生(拼音:jiǔ sǐ yī shē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戰國·楚·屈原《離騷》。九死一生(九:泛指多數)指歷盡艱險,死裡逃生;也形容處在生死關頭,情況十分危急。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基本信息

  • 中文名:九死一生
  • 拼 音:jiǔ sǐ yī shēng
  • 注音字母:ㄐㄧㄨˇ ㄙˇ ㄧ ㄕㄥ
  • 出 處:《離騷》

成語出處

戰國·楚·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劉良註:「雖九死無一生,未足悔恨。」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九死一生」。

成語故事

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浪漫主義詩人,也是戰國時期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

屈原出生於楚國的貴族家庭,自幼勤奮好學,志向遠大。屈原早年受到楚懷王重視,曾任左徒、三閶大夫的職務。屈原為實現振興楚國的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楚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合齊國抵抗秦國,使楚國國力一度增強。由於楚懷王的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嫉妒,屈原遭到同朝小人的誣陷,楚懷王便疏遠了屈原。公元前304年,屈原因竭力反對楚懷王背棄齊國聯合秦國,遭到第一次流放,被流放到漢北地區。楚頃襄王六年,屈原寫詩表達愛國忠心,指出了楚懷王客死他鄉的真正原因。令尹子蘭指使上官大夫靳尚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使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區。

屈原在流放期間創作了中國最早的長篇抒情詩《離騷》,詩中曲折地抒寫了詩人的身世、政治理想以及自己不平的遭遇。蘊涵「九死一生」的是《離騷》第四章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詩人一再遭遇挫折,陷入孤獨絕望的境地。但他為了堅持自己純潔的理想和高尚的操守,矢志不渝,連死亡也不能讓他退卻。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滿懷對國家和人民的無限深情,在絕望和悲憤之中,於同年五月投汨羅江而死。

成語寓意

因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嫉妒,屈原遭到同朝小人的誣陷,被流放到漢北地區。屈原在《離騷》中說:「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即使多次死亡,也不後悔,只為了堅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來守護祖國和人民。雖然屈原最終含恨投汨羅江而死,但他的愛國精神卻流傳千古,世世代代的影響着後來的人。正是這份愛國精神,時時刻刻激勵着人們立志成才,奮力拚搏。

人生在世總會經歷很多生死的考驗,然而磨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它可以使人變得更堅強。成語告訴人們,遇到阻礙困難時,只要還有一絲生機,即便是九死一生,也要奮力一搏。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九死一生」指歷盡艱險,死裡逃生;也形容處在生死關頭,情況十分危急。 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運用示例

  • 唐·李百藥《北齊書·杜弼傳》:「諸勛人身觸鋒刃,百死一生,縱其貪鄙,所取處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 宋·陸游《晚泊》詩:「身游萬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 元·王仲文《救孝子》一折:「您哥哥劍洞槍林快廝殺,九死一生不當個耍。」
  • 明·施耐庵《水滸傳》九三回:「我本鄆城小吏,身犯大罪,蒙眾兄弟於千槍萬刀之中,九死一生之內,屢次舍着性命,救出我來。」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四回:「妹子九死一生,蒙恩兄援手,粉骨碎身無以為報。」

九死一生的例句:

1、他在這次飛機失事中倖免於難,真可謂九死一生。

2、修武道,艱難險阻,九死一生;收奇獸,披肝瀝膽生死相依

3、他們是從九死一生的搏鬥中衝殺出來的鋼鐵戰士

4、想當年法顯和唐三藏都曾歷經艱險,九死一生地前去天竺取經。

5、有人是回天乏術,有人是九死一生。

6、大巴士翻入河中後,他在九死一生中救了許多人。

7、他全身受傷嚴重,在九死一生的狀況下,總算被醫生搶救回來。

8、他這回真是九死一生。

9、真是九死一生,我有點反胃。

10、他為了拯救朋友,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這真是一種英勇的行為。

11、這真是九死一生,也是他長期飛行生涯的其中之一。

12、那個司機這回真是九死一生。 [2]

九死一生的成語接龍:

九死一生 > 生死存亡 > 亡國滅種 > 種學織文 > 文人雅士 > 士紳名流 > 流風回雪 > 雪泥鴻爪 > 爪牙之士 > 士飽馬騰 > 騰雲駕霧 > 霧慘雲愁 > 愁雲慘霧 > 霧閣雲窗 > 窗明几淨 > 淨幾明窗 > 窗外有耳 > 耳熏目染 > 染蒼染黃 > 黃衣使者 > 者也之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