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曲十八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曲十八彎 (漢語詞彙)九曲十八彎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jiǔ qū shí bā wān,意思是十分彎曲。

出處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七回:「待我引他到九曲十八彎中,喚我那結義兄弟出來,就好與他算賬。」

示例

他故意把字寫得~。

用法

作定語、狀語;用於口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

聯合式成語 [1]

解釋

曲:曲折;彎:不直。指十分彎曲。 黃河九曲十八彎 黃河在上游是一條清澈見底、水明如鏡的河流。數千年來,生活在這裡的大多是少數民族。其中,主要是由羌族等古老民族演變而成的藏族人民。他們根據黃河上游的地形、景觀等,將上游諸河段取了更有特色的名稱,如卡日曲約古宗列曲扎曲星宿海、瑪曲、析(賜)支、河曲、九曲、逢留大河等.藏語稱 「河」為「曲」. 。所謂九曲十八彎只是一種概數的說法,來形容河套平原上黃河的曲折性。析(賜)支、河曲、九曲是漢、唐時代對黃河上游,今青海貴德以上河段的稱呼。據《後漢書·西羌傳》記載:「濱於賜支,至於河首,綿地千里。賜支者《禹貢》所謂析支者也。」又據漢代桑欽撰《水經注·河水二》記載:「司馬彪曰:西羌者自析支以西,濱於河首,左右居也,河水屈而東北流,徑於析支之地,是為河曲矣。應劭曰:《禹貢》析支屬雍州,在河關之西,東去河關千餘里,羌人所居,謂之河曲羌也。」從上述古籍記載看,其地理位置在今青海省貴德縣以西的共和、貴南、興海、同德、久治等縣的黃河彎曲之處。這裡黃河以東南、北、西北西南、東北之流向形成了一個「S」形大灣,即稱「拉加-貴德大河灣」。因貴德地方在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曾設置河關縣,意為鎖河之關(因縣地在龍羊峽尾部),故漢代時稱這段黃河為「析支河」或「河曲」。唐代時對這段黃河又稱為「九曲」。唐中宗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因唐朝金城公主嫁往吐蕃,朝廷將距鄯州(今青海樂都)西南六百多里的黃河九曲地為金城公主湯沐之所(《青海歷史紀要》)。貴德等地黃河沿岸有多處溫泉,適宜湯沐。俗語說:「天下黃河九曲十八灣」,這「九曲」就是唐時對貴德以上黃河段的稱呼。 漠河九曲十八彎 位於縣內加485千米處。是天然形成的原生態濕地,占地面積2000餘公頃,站在觀景台上舉目遠眺,山上的蒼松茂密,層層疊疊、黛綠如墨,峰巒跌宕如風起雲湧,松濤陣陣似萬馬奔騰。蜿蜒曲折的額木爾河水,如蛟龍過境迂迴向前,濃綠泛青的岸柳、挺拔俊秀的鑽天楊等植被綴滿其間,林雀和鳴,野鴨嬉戲。在6-9月份100多天裡,清晨雨後,雲霧繚繞、晨霧瀰漫,使你頓生腳踏祥雲之感,寓神仙雲遊之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