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日 李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日
圖片來自紅動中國網

九日是一首五言古詩。此詩通過描寫詩人在重陽節登高獨酌的自娛自樂中的所見所感,表達了其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心情,也抒發了詩人怡情自然的曠逸襟懷。

原文

李白〔唐代〕

今日雲景好,水綠秋山明。

攜壺酌流霞,搴菊寒榮。

地遠松石古,風揚弦管

窺觴照歡顏,獨笑還自傾。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譯文

今日景物格外的好,山峰松柏參天,江水涌流不息,水光與山色交相輝映。

手攜一壺流霞酒,採取這寒冷天氣開放的菊花,細細欣賞。

這裡地處偏僻,怪石嶙峋,松樹古遠,微風吹來,響起松濤聲有如弦管齊鳴奏出的悅耳的樂聲。

酒杯中倒映着我歡樂容顏,獨自一個人喝酒,自得其樂。

望着山月獨自起舞高歌,任帽兒被舞風吹落,卻不知道讓我懷念的朋友都在哪裡。

賞析

  這是一首重陽節登高抒懷之詩。

  一二句寫秋高氣爽,開篇寫令人賞心悅目的秋景。秋日的天空,遼闊高遠,一碧如洗,朵朵白雲在藍天中飄浮,它們時而分開,時而連成一片,時而像一團團的棉球,時而又像是翻卷的波濤,變幻不定,千姿百態;秋日的大地,明麗清爽。只見層疊的山峰松柏參天,波平浪靜的江水涌流不息,水光與山色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三四句寫飲菊花酒,在這天高氣爽的秋天裡,又逢重陽佳節,詩人攜壺登山,開懷暢飲,而且邊飲酒邊賞菊。「泛寒榮」,一方面表現了秋菊的姿色,另一方面有詩人懷才不遇的傷感。

  「地遠松石古」四句,生動地刻畫了詩人賞秋時的見聞和感受。在山高林密的大山深處,松柏蔥蘢,怪石嶙峋,陣陣微風吹來,響起松濤清越高雅的音韻,有如弦管齊鳴奏出的悅耳的樂聲。佳節美景令詩人陶醉,禁不住舉杯照歡顏,杯中映出自身的笑容。「還自傾」三字表現了詩人悠然自樂,興趣盎然的神態。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尾句由寫景轉為抒情。詩人獨自一人飲酒賞秋,眼前的景色雖然美不勝收,可是孑然一身的孤獨感無法排解,因而酩酊大醉,以至「落帽」,狂放高歌中充滿了思念故交之情。

  詩人獨自一人重陽登高,通過對自己所見和所感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懷才不遇的感慨,最後高歌獨酌,抒發怡情自然的曠迭的襟懷。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唐代宗寶應元年(762)之重陽日,其時詩人在當塗縣(今屬安徽)。此詩與《九日龍山飲》語意多同,似為一時之作。

簡析

  《九日》是一首五言古詩。此詩通過描寫詩人在重陽節登高獨酌的自娛自樂中的所見所感,表達了其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心情,也抒發了詩人怡情自然的曠逸襟懷。全詩語言樸素清新,風格雄渾奔放,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