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子岩風景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子岩風景區,是九華山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區之一, 4A級風景區,是九華山國家森林公園主打景雙溪寺區。該景區是由青陽縣林業局投資建設,由森林公園管理處管理經營的獨立景區。[1]

生態環境

九子岩景區位於安徽省青陽縣西南部位,是九華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打景區。經營面積2000公頃,其中林業用地1700公頃,有林地1467公頃,森林覆蓋率73.3%。

九子岩景區圍繞"地球呼喚綠色,人類渴望森林"的國際主題建園,定位在"生態"、"綠色"的旗幟下,是以山嶽風光為主體,佛教文化為特色,人文景觀為點綴的供人們旅遊、科學考察、佛教文化交流、宗教活動、度假、探險、休閒等綜合性旅遊活動場所。 九子岩景區氣候宜人,景色絢麗,文物薈萃。園內奇峰峭拔,怪石嵯峨,嶺崗橫亘,盆地錯落,重巒疊翠,集峨嵋之秀,華山之雄,天然畫圖賞心悅目,是遊人避暑和療養的極佳環境。

自然資源

九子岩景區處在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之間,共有高等植物1460種,除苔蘚植物外,有165科,663屬,現有珍稀樹種、觀賞藥用植物上百種,有名木古樹100多株。野生動物資源也十分豐富。春季氣候溫暖,花開遍野,萬物復甦,是遊人踏青的好季節;夏季氣候涼爽,環境優雅,可供遊人休閒度假;秋季氣溫適宜是青年人登山、越野、森林探險的好時機;冬季山下氣候適中,遊人可自由選擇旅遊項目,山上白雪皚皚,是欣賞雪景的最佳場所。一年四季,景色迷人,各有特色。

主要景點

雙溪寺

始建於1935年,這裡環境優美,寺前岩下有「潔泉」,涓涓細流,清澈照人,寺後兩條溪流環繞。1935年,陝西省安康縣雙溪寺吉通和尚來九子岩朝拜進香,慕其山色秀美,便建寺於此,並創辦華嚴道場收徒講經。

但在1977年,這座寺廟被一場大火化為灰燼,大興和尚他自己不救,還對救火人講:「不用救,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後來,大興和尚圓寂後,肉身不腐,轟動四方,十方居士助資修廟,經有關部門批准,於1993年重新建立雙溪寺大雄寶殿,中央的蓮台上端生着三尊貼金大佛稱為「橫三世佛」中間為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左邊一尊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右邊尊為「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佛」。釋迦牟尼佛臉部豐滿,猶如滿月,眉如新月,雙眼半開,向下俯視,鼻樑挺直,雙唇緊閉,嘴角處微向上翹,帶着一種安詳歡欣的微笑,雙耳垂肩,左手橫置左腳上,右手擱在左手上,掌心向上,掌中托一缽,表示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靜慮入定,覺悟成佛。

阿彌陀佛是「西方之聖」的教主,又叫「接引佛」,《阿彌陀佛經》描述的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界以黃金鋪地,天上飄着美麗的花朵;這裡的眾生有非凡的智慧,住着鮮花綠水環繞的宮殿;沒有苦惱和艱辛,人人都很幸福,聾子能聞語,啞巴能言聲,傻子能變聰明,諸樂不鼓自鳴,這樣的世界誰不嚮往;藥師佛是「東方淨琉璃世界」教主,「曾發十二大願」。要讓在世的人們除去一切病痛,身心安樂。所有人們常稱他消災延壽藥師琉璃佛。「橫三世佛」正背後是「海島觀音」,左側是普賢,右側是文殊,大殿兩側各塑九尊羅漢,為十八羅漢。

九子峰

九子峰,又名九子岩,其狀如九個嬰兒團聚在母親邊嬉戲。岩東北為盆地谷口,山泉匯集成澗, 「九子」觀泉聽聲,淅淅瀝瀝,如拔上弦,似拋珠瀉玉,清脆悅耳。每當大雨過後,水勢激射,泉流飛鳴而下,一條瀑布輾轉為七折,似七匹白練垂空,群山如壁,萬壑奔流,山嶽歡騰,令人驚心動魄。「九翁端坐九芙蓉,子孫嬉戲碧岩中,泉流澤被蒼生客,聲徹雙溪萬壑通。」瀑聲澗音,幽冥鐘聲與百鳥和鳴,自然與人文融為一體的交響樂,這便九華舊十景之一「九子泉聲」。詩人周贇《九子泉聲》描述觀泉聽聲:「淅瀝、澄鮮。透沙石、滌雲煙……液靜運聞蓮藕,雨余怒作濤渲。露松風聲許和,高山流水調相連。」令人至此亦陶醉三分。

大興肉身殿

大興肉身殿供奉着大興和尚肉身,他繼金喬覺、無瑕和尚之後,被佛教界譽為地藏王第三代應身。其肉身端坐在殿堂正中玻璃龕內,已裝金供奉,右牆邊陳列着大興遺像、穿破了的袈裟和僧鞋,以及出缸的羅漢佛珠、指甲、衣帽灰片等。大興和尚俗名朱毛和,又名朱萬全,安徽省太湖縣人,少時在屯溪市蓮花塘學佛,後到九華山百歲宮出家,禮朝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等佛教聖地,1936年返回百歲宮,1958年到雙溪寺。一生艱苦樸素,與人為善,樂觀豁達,會用氣功、土方給村民治病,分文不取,深受當地群眾愛戴,有「活濟公」美譽。他常說「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

1985年2月遺言「我是百歲老人,不願火化」吉祥臥坐涅槃成佛,享年91歲。大興和尚圓寂後,在當地群眾的強烈要求下保留了遺體,自發集資建磚塔。一年後,塔邊發出的青草牛從來不吃,三年後開缸,見其顏面如生,喉節可辨,毛髮尚存,肉身如金剛跌坐,嘆為稀有,遂裝金供奉,並隆重舉行瞻仰大興和尚法會。

九子寺

九子寺原名廣化院,又名華嚴禪寺,始建於唐,明代重建,清咸豐年間毀於戰亂,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主持僧悟恆重建寮房十餘間,1987年重修保存至今。正中大殿,供奉着釋迦牟尼,迦葉尊者、阿難尊者侍奉左右,門前左側壁上嵌有明代碑刻,記述寺廟重建經過。右側的偏殿供奉着地藏菩薩。九子岩是金喬覺卓錫九華第一修行處。九華山作為地藏道場的緣源就在於此。在此我向大家粗略解說一下地藏王的來歷,地藏,梵文ksitigarbhb(乞叉底婆櫱)的音譯。是印度佛教菩薩名,《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說他是他方世界的菩薩,「安忍如大地,靜慮可秘藏」,故名地藏。

《地藏本願功德經》解釋說,地藏菩薩是釋迦既滅以後,彌勒未生以前眾生賴以救苦的大願菩薩。地藏王菩薩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常居穢土。「我今學業,如是大願,當於此穢土地,得之上菩提」地藏菩薩的偉大精神,即所謂越是濁惡世界越要去,越是惡業深生眾生越要去度化,地藏所表大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體現了佛教重誓願的特點。是佛教大智、大行、大悲、大願精神的精髓所在。二是現出家相。其他菩薩如文殊、普賢、觀音、都頭戴天冠的天人相,唯獨地藏菩薩則不然,據《地藏菩薩儀軌》畫地藏像,須作聲聞、身披袈裟、左手執蓮花、右手施無畏,坐蓮花台上,或有幢、右手持錫杖,表示愛護眾生,也表示戒修精嚴;左手持如意寶珠,表示滿足眾生的願望。地藏菩薩為今眾生「尊敬三寶,深信因果」使大乘佛教得以弘揚。[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