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圩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圩鎮位於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西南部,東連五圩鎮,西鄰東蘭縣,南與保平鄉相毗鄰,北與河池鎮長老鄉接界,鎮政府距市區58公里,距水南高速公路23公里,323線、210線、五九、東九公路貫穿鎮區,是連接都安、南丹、東蘭三縣及金城江城區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是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素有西部"小金三角"之稱。[1]

中文名稱: 九圩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

下轄地區: 23個行政村、2個社區

電話區號: 0778

面 積: 413.44平方公里

車牌代碼: 桂M

區域資源

九圩鎮總面積413.44平方公里,是金城江區面積最大的鄉鎮,轄23個行政村、2個社區,280個村民小組,351個自然屯,人口3.02萬人,聚居有壯、漢、瑤、苗、毛南、水族等6個民族。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東北部為土嶺,起伏連綿,中部石山間有平地,屬沙質土地帶,西南部為大石山區,氣候溫和。境內河溪交錯,水資源富足,刁江河從北部河池鎮入境,流經喜洞、六萬、紅渡、那余、洛水等5個村,九圩河從西部的山腳流經三旺、牙洞、肯堂、大村、八萬、九圩、江、六萬等村匯入刁江,有江細(山腳村)、那標(拉平村)古丹(八萬村)三座,水庫總容量716萬立方米。全鎮耕地面積2435.9公頃,其中水田1361.8公頃,旱地1074.1公頃,農業以種植水稻、玉米為主,兼產柑子、柚子、李子等水果和豆類、薯類、生薑、桑蠶、指天椒、蓖麻等經濟作物。林業資源豐富,以杉木為主的林業資源約6675公頃, 適宜發展杉木、八角、松樹、桉樹等林木業。礦產資源主要有八萬村、北隘村錳礦,拉拱村、高合村和拉架村等的方解石。

經濟發展

全鎮現有村級路10條、屯級路99條,沼氣池1500個,地頭水櫃862個,屯屯通電達100%、通公路達96%、通廣播電視達98%。1996年6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覆撤鄉建鎮,2000年9月被列入自治區重點衛星城鎮之一,2003年2月被河池市列為爭取國債資金進行小城鎮建設的全市四個重點衛星城鎮之一。2007年上半年全鎮財政收入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6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3.3‰。2012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1.31億元,增長10.2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6億元;招商引資5556萬元,增長9.89%;財政收入682萬元,增長9.68%;農民人均純收入5088元,增長10.41%。2013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1.19億元,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4億元;招商引資5556萬元,增長9.89%;財政收入682萬元,增長9.68%;農民人均純收入5343元,增長10.41%。2014年,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29億元,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億元,增長11.1%;招商引資2000萬元;財政稅收完成165萬元,超額完成稅收任務6.5%,財政收入876.5萬元,增長14.5%;農民人均純收入6091元,增長14%。2015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98億元,同比增長4.2%,是「十一五」末的1.53倍;固定資產投資3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85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365元,同比增長4.3%,是「十一五」末的1.38倍。2017年,全鎮工業總產值1.105億元,同比增長1.58%;固定資產投資3.16億元,同比增長0.9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603元,同比增長1.03%。

評述

依據《2002--2020年鎮域總體規劃修編》,九圩小城鎮建設將在未來的20年裡實現跨越式發展,人民生活全面達到小康水平。預計投資國債資金900多萬元進行的小城鎮建設,將使九圩鎮形成結構合理、點軸相連、互動並進的小城鎮發展新格局,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預計投資1400萬元的那腦水電站不僅為培植財源開闢了新途徑,也將成為旅遊觀光的好去處,為九圩的秀美畫卷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隨着水任-南寧、五圩-九圩、東蘭-九圩三條公路主幹線的開通,一個開放、文明、可持續發展的九圩將展現在世人面前,未來的九圩將繼續發揮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經濟、人文發展的紐帶作用,成為金城江區西部最大的貿易集散地和人文景觀獨特的中心重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是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素有西部"小金三角"之稱。九圩鎮總面積413.44平方公里,是金城江區面積最大的鄉鎮,轄23個行政村、2個社區,281個村民小組,351個自然屯,人口3.2萬人,聚居有壯、漢、瑤、苗、毛南、水族等6個民族。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東北部為土嶺,起伏連綿,中部石山間有平地,屬沙質土地帶,西南部為大石山區,氣候溫和。境內河溪交錯,水資源富足,刁江河從北部河池鎮入境,流經喜洞、六萬、紅渡、那余、洛水等5個村,九圩河從西部的山腳流經三旺、牙洞、肯堂、大村、八萬、九圩、江潭、六萬等村匯入刁江,有江細(山腳村)、那標(拉平村)古丹(八萬村)三座,水庫總容量716萬立方米。全鎮耕地面積2435.9公頃,其中水田1361.8公頃,旱地1074.1公頃,農業以種植甘蔗、水稻、玉米為主,兼產柑子、柚子、李子等水果和豆類、薯類、生薑、桑蠶、指天椒、蓖麻等經濟作物。林業資源豐富,以杉木為主的林業資源約6675公頃,適宜發展杉木、八角、松樹、桉樹等林木業。礦產資源主要有八萬村、北隘村錳礦,拉拱村、高合村和拉架村等的方解石。全鎮現有村級路11條、屯級路114條,沼氣池1815個,地頭水櫃1262個,屯屯通電達100%、通公路達98%、通廣播電視達100%。1996年6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覆撤鄉建鎮,2000年9月被列入自治區重點衛星城鎮之一,2003年2月被河池市列為爭取國債資金進行小城鎮建設的全市四個重點衛星城鎮之一。2011年全鎮財政收入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26元,人口自然增長率6.9‰。圍繞農業穩鎮發展戰略。2006年來,九圩鎮黨委、政府以培植甘蔗主導產業為切入點,致力調整優化農產業布局,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舉全鎮之力,大力發展甘蔗產業。甘蔗種植面積由2006年的1000畝增至2011年的16000畝,使農民人均增收660元,甘蔗產業已發展成為全鎮的支柱產業之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集體林權改革發證36萬畝。整合林業資源鼓勵群眾植樹造林,五年來新增植樹造林面積1萬畝,每年林業經濟收入達1200萬元。桑蠶產業持續發展,穩定桑蠶年產值達150萬元以上。漁牧業生產穩步推進,八萬村外孟屯成功進行黃牛品改試點工作,試點技術位居金城江區前列。大力發展特色養殖,引導規模養殖,建成桃峰和大村等生態養豬場5個,引導返鄉農民工規模養羊128戶。九圩鎮有着良好的投資環境,創業成本低、市場秩序好、經濟效益佳、人居環境舒適安全,是投資者發財發展的"風水寶地"。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發展下,全鎮工業經濟增長迅速,工業園區已成規模。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先後引進外來企業7家,培植髮展本土企業木材廠、繅絲廠、方解石廠3家,就地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常年就業300餘人,已初步形成企業強鎮的戰略架構。同時,工業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大,企業已充分發揮出創新主體作用,工業整體素質和重點企業的工藝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升,帶動產業、產品結構升級。截止目前,全鎮已有大小企業近30家,上規模企業11家,全鎮工業總產值連續3年超億元,每年創稅收350萬元。繼續大力實施「商貿興鎮」戰略,加快商貿設施建設進度,促進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完成原集貿市場改造,給廣大商販正常經商提供有利條件;在原有農貿市的基礎上,建成占地面積7400平方米的新商貿市場,周邊新建的交警中隊、派出所等單位的辦公用房和居民住房近50棟,新增建築面積12000多平方米。深入持久地推進「城鄉清潔工程」,加強鎮區秩序集中整治,抓好集鎮「淨、美、綠、亮」工程,提升城鎮品位,以營造良好的環境拉動第三產業的發展,目前,全鎮個體工商戶達250戶,營業收入達3500萬元,上繳稅收近百萬元,新增個體戶22個。圍繞建設各具特色的小城鎮,城鄉新風貌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近年以來,九圩鎮充分利用自治區重點鎮的優勢,加大項目爭取力度,用活用足國家擴大內需等相關的優惠政策,新建路網550米、排污渠道822.6米;實施了道路綠化、街燈亮化、沿街立面整治、河流防護堤建設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先後建成九圩小學綜合樓、衛生院業務用房、計生站綜合樓、國土所辦公樓、信用社大廈、鎮文體廣場;建設集鎮供水一期、二期工程;建設三旺社區公共服務平台和新屠宰場。截止目前,總投資2000萬元的九圩小流域治理工程正在加緊建設中,九圩中學撤併擴建工程也已進入征地階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個具有獨特人文景觀的西部大鎮將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結合民生保障提升工程,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一費制」和「兩免一補」政策。切實鞏固發展「雙基」、「普九」教育成果,紮實推進素質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率和普九水平逐年提高。實現了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圓滿完成「衛星鍋」的發放工作,電視覆蓋率100%。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群體性文化體育活動,以爭創文明鄉鎮、文明村、文明單位為目標,開展了一系列文明創建活動。城鎮、農村低保的全面啟動,新建5個五保村,2個敬老院,集中供養老人65人。每年救濟困難戶、軍烈屬五保戶900多人,發放城鎮低保12.05萬元、農村低保38萬元。自新型農民合作醫療實施以來,每年全鎮新農合參合率均在95%以上。大力發展勞務輸出。每年組織農村富餘勞動力培訓1800多人次,新增輸出勞動力420人,勞務收入年均達2500萬元以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村村通公路建設和農田水利建設,爭取到650萬元的國家農綜開發項目,在大村、那朝、肯堂等13個村新建或改建了35條水利設施、建設電灌站5座。抓住廣西大石山區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大會戰的有利時機,新建家庭水櫃22個;修建集中供水工程11處,解決兩萬多群眾解決飲水難題。新建拉平北懷屯漫水橋及對修復紅渡村下洞橋引道。拉架、大村、大郭、洛水、喜洞等8條村級四級路及龍懷屯級公路通達工程項目已竣工,解決1萬多群眾行路難問題。投入扶貧資金66萬元,建設板年至大板福、國道至龍袍、腳洞至長洞屯級路等10條11.6公里屯級公路,已完工9條。以「整村推進」貧困村扶貧開發項目為依託,積極爭取120多萬元扶貧資金,維修龍懷紅洞到英蘭、板岜至外洞、八萬外孟至大村板瑞等11條屯級公路,新建北隘、大郭肯元、紅渡肯平等5個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及家庭水櫃22個。投入53萬元維修19條30多公里蔗區道路及新建6條11.5公里蔗區道路。全力推進戶戶通電工程,到2008年11月中旬全鎮已全部消除無電戶,西電東送工程在全鎮境內順利實施。隨着河池市「五大工程」建設項目的深入開展,以及「建設一個新型重點鎮,打造一個中心兩個基地」的總體思路的具體實施。九圩鎮經濟和社會發展將實現大跨越,未來的九圩將成為集特色農林產品加工配送基地、礦產品加工基地和金城江區西部商貿中心為一體的新型城鎮。

相關信息

農業產業化

在農業發展上,依託區位優勢,九圩鎮黨委、政府圍繞農民增收,調整和優化農業發展格局,全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通過完善農業信息網絡化建設,以科技引路、品牌帶動、規模創收增強農業經濟的擴張力,瞄準"高效"突出"特色",重點抓好"千、百"高效農業示範項目建設工作,使"千畝單交玉米"、"北隘村百畝桑蠶、百畝指天椒"、"那朝村百畝桑蠶"等示範項目產生良好效益,其中生薑和指天椒經加工成半成品遠銷廣東、福建、台灣等地,價格水平高,市場供不應求,已成為九圩的代言產品。2004年江西客商在九圩鎮投資1500萬元興辦繅絲廠,鎮黨委政府抓住這一發展契機,積極宣傳發動群眾,充分挖掘潛力,在全鎮範圍內掀起桑蠶發展熱潮,促使桑蠶業逐步發展壯大,並以繅絲廠的建立為龍頭,打造農產品深加工基地,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拓展"定單"農業,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帶動金城江區西部桑蠶業的發展。目前全鎮單交玉米種植12700畝,生薑種植1500畝,指天椒種植1500畝,甘蔗種植1020畝,桑園種植11200畝,同時通過培育農民經紀人隊伍,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提升農產品效益,僅生薑、指天椒、桑蠶、單交玉米種植這四個項目就促進農民增加收入1100萬元。經過去冬今春的宣傳發動,全鎮初步形成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格局,在保持桑蠶農科技培訓和跟蹤服務,提高科學種養水平基礎上,主動協調企業與農戶的利益關係,重點發展甘蔗種植,把甘蔗、桑蠶業培植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形成產業優勢,打造九圩地方特色品牌。

基礎建設

合理規劃上級劃撥的資金,動員群眾投工投勞,加強村屯級公路、沼氣池、水櫃、水利工程等基礎建設,為農民增收創造有利條件。通過爭取上級扶貧資金,加大扶貧開發力度,集中力量、整合資金,紮實推進第二批、第三批"整村推進"貧困村的項目建設,積極動員群眾投工投勞,投入5萬元修建了肯堂下攏橋,投入40多萬元順利完成板告腳洞、高合九嶺、肯堂乾隊、牙洞拉捌岜義等18.5公里的屯級路建設,解決了6000多名群眾的行路難問題。尤其是爭取到650萬元的國家農綜開發項目指標,在大村、那朝、肯堂、拉平、三旺等13個村實施35條水利建設,在6個村進行7公里的機耕路建設。全鎮主要村屯的基礎設施得到加強完善,改善了1萬多名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2007年下半年,爭取自治區財政資金指標,力爭在13個行政村進行29個水利項目的建設,進行總長11公里的機耕路建設。

退耕還林

全鎮以八角、香椿、杉木為主10208畝退耕還林有效調整原有林種結構,鞏固好退耕還林成果,按照已通過驗收的退耕還林面積,及時兌現給農戶的退耕還林現金補助215萬元,農民人均得到75元的收入,真正使群眾從退耕還林政策中得到了實惠,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

建立脫貧

把整村推進與產業扶貧、勞務輸出、對口幫扶、科教扶貧等工作結合起來,加強貧困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引導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組織好勞務輸出,上半年新增勞務輸出320人,目前全鎮共有3900多人外出務工,外出勞務收入1100多萬元。

招商引資

九圩鎮具備良好的投資環境,創業成本低、市場秩序好、經濟效益佳、人居環境舒適安全,是投資者發財發展的"風水寶地"。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交通便利、通信發達、投資環境優良、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區位優勢,加大宣傳力度,優化投資環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水平,通過轉變政府職能,全力為企業做好協調服務,通過盤活現有閒置廠房和國有土地,引導企業增資擴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木材加工、硅礦石加工、蠶繭加工三家企業投入資金2500萬元進行廠房改造和設備更新,以蠶絲廠、硅粉廠和木材廠為重點的工業園區初步形成,全鎮工業總產值已超過億元大關,年均增長30%以上,年創稅收近300萬元,今年上半年,又引進兩名外商到工業園區落戶辦廠,進行方解石加工和錳鐵冶煉,可望8月底前正式開工,全鎮的工業園區集木材、蠶繭、硅礦、方解石和錳鐵礦等產品的加工與冶煉於一體,工業園區已形成規模。

發展戰略

立足科學規劃、市場經營城鎮理念,九圩鎮於2002年8月完成了《2002--2020年鎮域總體規劃》,商貿中心、那蠻新區、集鎮供水工程、集鎮路網改造等作為該鎮小城鎮建設重點項目。2005年8月,在完善集鎮規劃修編的基礎上,商貿中心破土動工,全面帶動小城鎮重點項目建設。目前,完成商貿中心"三通一平"建設,市場主體工程、周邊機關單位如交警隊、派出所辦公區、居民生活區等建設已施工和竣工、集鎮第一、二、三期排洪工程,即新城區378米排澇渠道、舊城區444.6米排澇渠道以及73.8米防洪堤的建設,有效解決集鎮街道洪澇災害及環境衛生問題、集鎮街道2.6公里的路面改造建設,解決了鎮區人車行路難問題、鎮政府大門建設,樹立西部重鎮政府新形象、結合"城鄉清潔工程",開展以治理"髒、亂、差"為主要內容的鎮容鎮貌專項整治活動,在重要進出路口設置了固定標語牌,有效整治了違章建築、車輛亂放、攤點亂擺、垃圾亂倒等問題,同時聘請11名保潔員負責日常的清潔工作,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通過項目建設和城鎮管理"兩手抓",改善集鎮面貌,提升城鎮品位,建設功能齊全、環境優美、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衛星城鎮近日,金城江區九圩鎮政務服務中心及文化站正式投入使用。九圩鎮政務服務中心投入資金12.8萬元,分管理辦公室和辦證大廳兩部分,管理辦公室主要負責中心的日常管理、協調及監督工作。辦證大廳設民政辦、計生所、國土資源管理所、城建辦、社保所、派出所、林業站、財政所等8個服務窗口,可辦理行政審批及公開服務事項21項,是該鎮推進政務公開、轉變政府職能、規範審批行為、方便群眾辦事而設立的「一站式」便民服務機構。九圩鎮文化站綜合樓,投入資金32萬元,於2011年7月動工建設,今年3月竣工,總建築面積350平方米,內設文化站辦公室、圖書閱覽室、棋牌室、電腦娛樂室、技術培訓室等5大功能室。目前該文化站已配備了2000冊圖書及價值5萬元的燈光、音響、樂器等文藝演出設備。

視頻

河池市九圩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