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喬治·索爾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喬治·索爾第(英語:Sir Georg Solti,1912年10月21日-1997年9月5日)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一個猶太人家庭,6歲開始學習鋼琴。索爾蒂是20世紀後半葉重要的歌劇指揮家。他所錄製的華格納、理查·斯特勞斯、威爾第的歌劇至今被認為是珍品。

一生獲獎無數

1938年3月11日,索爾第在布達佩斯歌劇院初露鋒芒,指揮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獲得成功,但日益逼近的戰火使身為猶太人的索爾第被迫流亡瑞士。就在流亡期間,

索爾第贏得了「1942年日內瓦國際鋼琴比賽」的桂冠。五十年代開始,索爾第的指揮事業開始突飛猛進,作為一位曲目廣泛的指揮家,索爾第一生錄製了眾多唱片,索爾第一生獲獎無數。

自1962年以來共獲得32項格萊美獎,創下了該著名獎項的獲獎記錄。

1997年,85歲高齡的索爾第在英國的寓所安然辭世。《尼伯龍根的指環》就是在索爾第辭世前一年的時間裡拍攝的,是我們了解大師的音樂歷程和藝術世界的珍貴資料。


指揮家

一場埃里希·克萊伯指揮的音樂會改變了索爾第的人生之路,他從此決心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家。 1938年,索爾第在布達佩斯歌劇院初露鋒芒,但日益逼近的戰火使索爾第被迫流亡瑞士。流士期間,他贏得了「1942年日內瓦國際鋼琴比賽」的桂冠。戰爭結束後,索爾第於1946年就任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索爾第的前任是大名鼎鼎的瓦爾特、漢斯·克納佩斯布什克萊門斯·克勞斯,對任何一個指揮家而言,這些大師鑄就的輝煌幾乎難以逾越,而二戰中,這座古老的歌劇院已變成瓦礫。但憑藉過人的膽識和能力,索爾第迅速重建了歌劇院的國際聲望。

六十年代末,正當美國芝加哥交響樂團陷入了財政危機,士氣低落的困境時,索爾第迎難而上,出任樂團的音樂總監首席指揮。在統帥樂團的二十餘年裡,他所創造的輝煌雄渾的「芝加哥之聲」成為全世界聽眾最為熟悉和喜愛管弦樂音響之一,而索爾第本人也迎來了指揮生涯的顛峰,喬治·索爾第成為二十世紀的指揮大師中最響亮的名字之一。

索爾第一生錄製了眾多唱片,在五十餘年的指揮生涯中,包括馬勒的交響曲全集和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他為世人留下了250多張優秀的錄音,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他與維也納愛樂歷時七年時間完成的瓦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這也是這部歌劇的第一個完整的錄音室版本。

藝術傳承

國家大劇院與意大利喬治.索爾蒂學院(The Georg Solti Accademia(GSA ))聯合主辦、勞力士成就殿堂贊助支持的第三屆「國家大劇院.索爾蒂中國大師班」又再次在北京舉行。國家大劇院副院長趙鐵春、意大利喬治.索爾蒂學院藝術總監、聯合創始人喬納森·帕博(Jonathan Papp)、國際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芭芭拉.芙麗托莉(Babara Frittoli)、勞力士(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博漢,以及參加「2018國家大劇院·索爾蒂中國大師班」的學員們出席當日新聞發布會。[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