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喬格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喬格俠 (1966年2月 - ) 女, 1996年獲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動物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蚜蟲系統進化研究組組長,動物研究所所長助理,國家動物博物館館長。[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喬格俠

出生日期 1966年2月

職業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畢業院校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主要成就 已發表論文131篇;科學專著4部;科普專著1部。

代表作品 《科學家爺爺談科學》叢書

性別 女。[2]

研究領域

蚜蟲分類 系統發育、區系與動物地理學、分子系統學與進化、蚜蟲與植物關係及害蟲研究。

主要業績

1997年至今已發表論文131篇,其中SCI收錄論文37篇;科學專著4部;科普專著1部。系統研究中國蚜總科昆蟲,鑑定描述400餘種,重新記述國外40多種的模式標本;建立4屬18種的新異名;對32屬蚜蟲進行系統厘定,澄清了對有些類群的錯誤記載。利用支序系統學的理論方法,研究扁蚜科等3科蚜蟲的系統發育關係,對亞科的界定和系統地位提出獨到見解。利用支序生物地理學方法,研究了扁蚜科昆蟲的地理分布格局和特有分布區之間的祖裔關係。利用GIS技術,對中國斑蚜科和斑蚜科側棘斑蚜屬的地理分布格局進行了探討。利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探討了刺蚜亞科的系統演化關係,為建立合理客觀的分類系統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據;研究了扁蚜亞科的分子系統發育關係,探討了扁蚜亞科蠟片、蟲癭等重要形態特徵的演化;基於分子數據,研究了五節根蚜族和癭綿蚜族的系統發育關係,分別探討了蟲癭在兩個族內的起源和演化。基於物種信息庫,利用GIS技術和PAE分析方法,探討了青藏-喜馬拉雅地區蚜蟲的多樣性與地理分布格局,提出了該地區5個蚜蟲的特有分布區,並分析了格局的主要成因;利用相似係數,研究和對比分析了中國大陸與台灣島嶼的蚜蟲區系的相似性與差異,討論了台灣與中國大陸蚜蟲區系的歷史淵源;對橫斷山區蚜蟲的物種多樣性與地理分布格局進行了系統研究,從三個不同角度分析了橫斷山區蚜蟲區系的歷史淵源。目前在系統分類、物種多樣性、地理分布格局研究的同時,重點開展蚜蟲DNA分類、蚜蟲與寄主植物的協同進化、分子系統學與分子進化方面的研究。

獲獎情況

2003年 "周堯昆蟲分類學獎勵基金" 一等獎 (獨立完成人)

2002年 陝西省農業技術推廣成果一等獎 (第三完成人)

2002年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中國昆蟲學會第三屆青年科學技術獎

2002年 北京昆蟲學會第六屆青年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

2001年 《西北農林蚜蟲志》獲第十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三等獎

2000年 《科學家爺爺談科學》叢書獲得國家獎(與合作者完成了其中的一卷,《與我們珍愛的朋友》)

1996年 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優秀獎"

1996年 中國科學院首屆"地奧"獎學金一等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