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喬伊斯.卡羅爾.奧茨(JoyceCarol Oates)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喬伊斯.卡羅爾.奧茨
喬伊斯.卡羅爾.奧茨(JoyceCarol Oates).jpg
原圖鏈接 來自鳳凰網
原文名 JoyceCarol Oates
出生 (1938-01-01) 1938年1月1日(86歲)
美國
國籍 美國
職業 當代著名女作家
知名作品 《在冰山下》
《他們》
《漆黑的水》
《大瀑布》

喬伊斯·卡羅爾·奧茨[1](JoyceCarol Oates,1938-)是美國當代著名女作家,生於紐約州洛克波特市,畢業於錫拉丘茲大學,1961年於底特律大學得碩士學位,後在底特律大學和加拿大溫澤大學執教。現任普林斯頓大學駐校作家、客座教授,講授文學創作。

奧茨[2]是一位多產作家,自1963年出版首部短篇小說集《北門邊》(Bythe NorthGate)以來,一直活躍於美國文壇。她勤於筆耕,不斷有作品問世,迄今為止已發表長篇小說四十餘部,另著有多部短篇小說、詩歌、戲劇、隨筆、文學評論等文集,同時也致力於時事議論文與偵探小說等通俗文類寫作。

文學成就

奧茨著作頗豐,獲獎無數,以短篇《在冰山下》(In the Region ofIce)獲1967年"歐·亨利獎"第一名;1970年以長篇小說代表作《他們》(Them)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人間樂園》(A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1966)等5部小說曾得到圖書獎提名獎,《漆黑的水》(BlackWater,1992)等3部作品曾獲普利策提名獎,《大瀑布》(TheFalls,2004)榮獲2005年度法國費米納文學獎。《我們是馬爾瓦尼一家》(We Were theMulvaneys,1996)於2001年成為「奧普拉讀書俱樂部」(Oprah’s BookClub)的推薦書目,這使得奧茨首次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憑藉她多年來非凡的文學成就,奧茨至今已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作品風格

奧茨小說有其獨特之風格,所謂"心理現實主義",着意闡述人物內心之怪癖,或從日常的家庭生活中,透視到這一生活中實際存在的狂暴本質。奧茨素以揭露美國社會的暴力行徑和罪惡現象而聞名,其作品在整體上構成了一幅當代美國社會的全景圖,不僅生動地反映了美國社會各個階層的現實生活,特別是中下層階級和勞動階層的生活狀態,而且觸及到美國社會生活的多個領域,如學術界、法律界、宗教界、政壇,乃至拳擊、足球等體育運動。從表現形式上看,美國文化傳統對奧茨的影響顯而易見,在繼承馬克·吐溫、德萊塞、斯坦貝克等作家的批判現實主義傳統的同時,她尤其擅長使用心理現實主義手法,注重用多樣化的藝術形式刻畫人物內心世界。儘管她的某些作品嘗試運用了心理分析、內心獨白、意識流、象徵主義、神秘主義等現代主義表現手法,但是評論界普遍認為,奧茨的創作思想根基主要還是現實主義,因此她慣常被稱為「具有巴爾扎克式雄心」的現實主義女作家。近幾年,一個比較引人注目的現象是,奧茨又將她敏銳的現實主義觸角伸向了猶太題材。

主要作品

短篇小說《表姐妹》(TheCousins)可以說是奧茨新近發表的又一心理現實主義力作,內容涉及猶太民族的特殊經歷——二戰時期納粹滅絕猶太種族的大屠殺(theHolocaust)。這個書信體小說最先發表在《哈潑斯雜誌》(Harper’sMagazine)2004年7月號,2005年入選《美國年度最佳短篇小說選》,2006年4月最新出版的奧茨短篇小說專集《極度孤單:1966-2006新作加精選》(HighLone some: New & Selected Stories1966-2006)中也收錄了這篇小說。該作品從頭到尾全部採用書信形式,包括了兩名年過六旬的美國猶太裔老年婦女從1998年9月14日到1999年10月12日之間的29封來往信件。故事的起因是芝加哥大學生物人類學教授弗麗達·摩根斯頓出版的一本回憶錄《死裡逃生:童年往事》,這本書被一名自稱「麗貝卡·施瓦茨」的美國猶太中產階級婦女偶然讀到。從摩根斯頓教授關於猶太種族「大屠殺」的親身經歷的敘述中,麗貝卡推斷對方正是自己素未謀面卻一度朝思暮想的、二戰期間失散的表姐,於是便不斷地寫信給對方追憶往事,並且執著地要求「認親」。小說正是以「認親」的結果為懸念,通過構建過去和現在的雙重語境,沿着兩名寫信人的雙重敘事線索逐漸展開情節的。小說的現實主義層面主要在於:通信雙方的來往信件真實地反映出半個多世紀以前的猶太「大屠殺」對兩個人乃至兩個家庭造成的深刻影響,以及創傷經歷在劫後餘生的主人公的心裡投下的揮之不去的陰影。

視頻

萌妃駕到:片尾曲, 《人間樂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