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都區高廟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樂都區高廟鎮,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下轄鎮,地處樂都區東部,東與民和縣松樹鄉相鄰,南與洪水鎮隔河相鄰,西接碾伯鎮,北接李家鄉。行政區域面積99.90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高廟鎮戶籍人口有23543人。截至2019年10月,高廟鎮下轄1個社區和21個行政村。
2011年末,高廟鎮有金融機構1家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2708.2萬元,比上年增長14.7%,是1978年的542倍;人均儲蓄1071元;各項貸款餘額1528.8萬元,比上年增長12.3%,是1978年的584倍。 [1]
中文名: 高廟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
地理位置: 樂都區東部
面 積: 99.90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和2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高廟西村
電話區號: 0972
郵政區碼: 810701
氣候條件: 大陸性高原氣候
車牌代碼: 青B
人 口: 23543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目錄
建置沿革
秦漢以前,高廟屬「羌戎地」。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漢軍進據湟水流域,高廟歸入漢朝版圖。
西漢太初年間(前104年—101年),高廟始建村寨。
北宋哲宗元符年間(1098—1100年),高廟建通湟寨。
明代時期,高廟漢族從南京和內地先後因平戎西征或因商賈遷來高廟定居,繁衍生息。
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右千戶所為碾伯縣,高廟屬碾伯縣管轄。
民國十九年(1930年),高廟設鎮。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5日,樂都縣解放,設高廟鎮,廢除保甲制,設立村民委員會。
1958年,高廟鎮為金剛公社。
1984年,復名高廟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高廟鎮下轄21個行政村:郎家、老鴉、晁馬家、白崖子、蒲家墩、田蒲家、寺磨莊、旱地灣、下溝、長里、柳灣、東村、西村、新莊、扎門、老莊、段堡、新盛、大路、李家、保家;下設10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19年10月,高廟鎮下轄1個社區和21個行政村:高廟鎮社區,東村、西村、保家村、李家村、大路村、新盛村、段堡子村、新莊村、扎門村、老莊村、柳灣村、長里村、下溝村、旱地灣村、田蒲家村、寺磨莊村、蒲家墩村、白崖子村、晁馬家村、老牙村、郎家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高廟鎮地處樂都區東部,東與民和縣松樹鄉相鄰,南與洪水鎮隔河相鄰,西接碾伯鎮,北接李家鄉。行政區域面積99.9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高廟鎮地處拉脊山脈與達坂山脈之間,境內溝壑較多,地形複雜。最高點位於保家村荒窪,海拔2544米,最低點為老鴉峽,海拔1858米。
氣候
高廟鎮屬大陸性高原氣候,其特點是氣溫變化強烈,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7.5℃,全年日照時間2800小時,無霜期138—145天,年平均降水量335.4毫米,多集中在7、8、9三個月內。風向以東風和偏東風為主,其次是西風和偏西風。
水文
高廟鎮境內河道為湟水河,屬黃河流域。流域面積320平方千米。轄區內建有腦莊水庫、乾溝水庫。
自然災害
高廟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霜凍、連陰雨、冰雹等。乾旱最為頻繁,平均三年一遇,大旱七年一遇;霜凍五年一遇;連陰雨5—7天的年均1—2次;冰雹年平均3—5次。主要集中在7—9月間。
人口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2528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792人,城鎮化率為22.9%。另有流動人口806人。總人口中,男性13173人,占52.09%;女性12116人,占47.9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3703人,占93.73%。少數民族共1586人,其中,回族1239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78.12%;蒙古族202人,占12.74%;土族89人,占5.61%;藏族52人,占3.28%;白族3人,占0.19%;撒拉族1人,占0.06%。2011年,人口出生率8.4‰,人口死亡率6.8‰,人口自然增長率1.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58人。
截至2018年末,高廟鎮戶籍人口有2354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高廟鎮有金融機構1家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2708.2萬元,比上年增長14.7%,是1978年的542倍;人均儲蓄1071元;各項貸款餘額1528.8萬元,比上年增長12.3%,是1978年的584倍。農民人均純收入6745.1元。
農業
2011年,高廟鎮農業總產值2.1億元,比上年增長16.9%。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馬鈴薯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5245噸,人均207.4千克,其中小麥2124噸,玉米2144噸,馬鈴薯815噸。2011年,蔬菜作物以地膜馬鈴薯、溫棚蔬菜、露地蔬菜為主,種植面積1.5萬畝,產量8675噸,人均343千克,其中地膜馬鈴薯5880噸,溫棚蔬菜1420噸,露地蔬菜1375噸;油菜籽種植面積2005畝;栽培大櫻桃4.2萬株,大櫻桃累計栽培數量達17.8萬株。2011年,畜牧業總產值4690.7萬元。至2011年末,義務植樹12萬株,病蟲鼠害防治1000畝,公路綠化5千米,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7萬株,栽植農田林網2.2萬株,完成退耕還林地補植補種2165.2畝。
工業
2011年,高廟鎮有攪拌站1所,磚瓦廠3家,砂石廠5個。
商業外貿
2011年末,高廟鎮有商業網點396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高廟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412人,專任教師14人;小學7所,在校生1272人,專任教師10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2所,為樂都第二中學、第四中學,在校生1771人,專任教師146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高廟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公共圖書室21個,建築面積420平方米,藏書5.6萬冊;檔案室1個,建築面積25平方米。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新盛樂隊、各村社火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花兒」會、高台、亭子等。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高廟鎮有鄉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15張,固定資產總值6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0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萬人次,出院病人852人。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9.9%;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1574人,參合率100%;孕產婦死亡率為0。
體育事業
2011年末,高廟鎮有體育場3處。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籃球、拔河等,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5.6%。
社會保障
2011年,高廟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512戶,人數1577人,支出182.18萬元;農村五保戶分散供養72戶,支出15.98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1人次,支出3.15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者2177人次,支出8.71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2萬元。
交通運輸
高廟鎮境內有G6公路穿過。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明代時期在高廟東、西村的山岡上建有雄偉壯觀的「東頭大廟」,因其廟而得名。
風景名勝
高廟鎮境內有柳灣彩陶博物館,為國家3A級旅遊景點。
視頻
樂都區高廟鎮老鴉社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