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樂都區共和鄉

樂都區共和鄉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下轄鄉,地處樂都區西北部,東臨引勝鎮,南接雨潤鎮,西鄰達拉土族鄉。行政區域面積91.27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共和鄉戶籍人口有9274人。截至2019年10月,共和鄉下轄16個行政村。

2011年,共和鄉經濟總收入4379.6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4686元,比上年增加715元,增長18%。

2018年,共和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1]

中文名: 共和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

面 積: 91.27 km²

下轄地區: 16個村委會

政府駐地: 聯星村

電話區號: 0972

郵政區碼: 810722

氣候條件: 大陸性高原氣候

車牌代碼: 青B

人 口: 9274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目錄

建置沿革

1950年,沿舊制設努木鄉。

1952年,改稱共和鄉。

1958年,並人漢莊公社。

1961年,分設共和公社。

1984年,復設共和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共和鄉下轄16個行政村:聯星、許家寨、高營、大莊、拉科、馬廠、樺林、拉日、虎林、童家、克什加、磨石溝、灑龍、書卜、民族、祁家堡。

截至2019年10月,共和鄉下轄16個行政村:聯星村、許家寨村、高營村、書卜村、大莊村、拉科村、拉日村、磨石溝村、虎林村、樺林村、祁家堡村、灑龍村、克什加村、馬廠村、民族村、童家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共和鄉地處樂都區西北部,東臨引勝鎮,南接雨潤鎮,西鄰達拉土族鄉。行政區域面積91.2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共和鄉地處湟水谷地北側山地、丘陵。主要山脈有松花頂、遼過頂、大頂山,平均海拔2200米,境內最高峰松花頂位於克什加村,海拔4000米。

氣候

共和鄉屬大陸性高原氣候,年平均氣溫4.9℃,1月平均氣溫-9℃,7月平均氣溫16℃。生長期年平均180天,無霜期年平均17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8小時,0℃以上持續期150天(一般為4月10日到9月15日)。年均降水量385.4毫米。

水文

共和鄉境內建有蓄水20萬立方米的樺林水庫,水流經過虎林、拉科、大莊、聯星、高營、許家寨。境內主要河道1條,從扎子寺至湟水河流經境內祁家堡、拉日、童家、聯星、高營、許家寨村,長15千米,流域面積120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9956人,其中男性5118人,占51.4%;女性4838人,占48.6%;14歲以下1211人,占12.2%;15—64歲5981人,占60%;65歲以上2764人,占27.7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278人,占63.06%;有藏、蒙古、土3個少數民族,共3678人,占36.94%;超過千人的有2個民族,其中藏族1610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43.77%;土族1169人,占31.78%。2011年,人口出生率9.8‰,人口死亡率8.1‰,人口自然增長率1.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5人。

截至2018年末,共和鄉戶籍人口有927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共和鄉經濟總收入4379.6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4686元,比上年增加715元,增長18%。

2018年,共和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農業

共和鄉有耕地面積1.6萬畝,人均1.6畝;草場面積9萬畝,林業面積1790畝。農作物以小麥、馬鈴薯、油菜、大蒜為主。2011年,小麥產量55噸,馬鈴薯產量2496噸,油菜產量20噸,大蒜產量3648噸。主要經濟作物有黃煙等。2011年,黃煙種植面積2100畝,產量63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7338頭,羊飼養量9871隻,牛飼養量1944頭;家禽飼養量9626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1059.2噸,其中豬肉632.3噸,羊肉210.2噸,牛肉163.5噸;禽蛋168噸,鮮奶86噸;畜牧業總產值2093.9萬元。

截至2011年末,共和鄉累計造林1.96萬畝,其中防護林5000畝,經濟林5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3萬株,林木覆蓋率8%。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50畝,產量600噸,主要品種有大櫻桃、杏、軟兒梨等,其中大櫻桃270噸,杳180噸,軟兒梨100噸。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共和鄉有九年制學校1所和教學點9個,教職工85人,其中公辦教師84人,聘用教師1人;學前教育63人,小學495人,初中379人。教學班44個,其中學前教育9個,小學25個,初中10個。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初中階段入學率為100%,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少年人學率為100%;16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為100%;18周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為100%。

2011年,共和鄉教育經費達40萬元,比上年增長1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共和鄉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5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42平方米,藏書1500冊;檔案室1個,建築面積25平方米;農家書屋9個,平均建築面積15平方米。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共和鄉有村級醫療衛生機構16個,鄉衛生院1個,病床34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4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5張,固定資產總值43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2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職業助理醫師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2人、職業(助理)醫師0.6人。2011年完成診療0.38萬人次,出院病人0.048萬人次。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及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均達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8536人,參合率86%。

社會保障

2011年,共和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03戶,人數1001人,支出18.88萬元,比上年增長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7人,支出1.14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01人次,共支出4萬元;農村臨時救濟40人次,支出1.8萬元,比上年增長1.67%。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3.18萬元,比上年增長14%。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0.3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00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0.8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89人。

交通運輸

共和鄉境內有G109公路穿過。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共和鄉因1952年設共和鄉而得名。

視頻

樂都共和許家寨社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