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樂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樂諫是中國的一個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語言一發即逝,不留痕跡。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1]。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2]。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名詞解釋

樂於聽從規諫。中國古代有着悠久的諫官制度,歷代朝廷均設有諫官,以規諫君主之過失,雖然具體名稱各有不同,但諫議制卻一直實行,這是由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質決定的。自秦漢以來定型的專制主義君主集權政體在中國延續達兩千年之久,這種專制政體的特點是帝王集立法、司法與行政大權於一身,缺陷是帝王很容易獨斷專行而損害王朝的根本利益,加劇專制政體的危機。為了彌補這種缺陷,歷代王朝均設立了諫官制度,中國歷史上湧現出的諸多「犯顏直諫」的諫官和樂於納諫的帝王,都是這一機制的產物。

引例1

立法非難,守法為難;聽諫非難,樂諫為難。 (《明史·顧濟傳》) (制定法律不難, 堅守法律就難了;聽從規諫不難,而樂於聽從規諫就難了。)

引例2

今陛下寬仁天覆,聖敬日躋,清心而寡慾,好賢而樂諫。 (衛涇《丁巳歲右史直前奏事札子》) (現在皇上您寬厚仁慈,澤被天下,聖明莊敬一天天提升,清心寡欲,親近賢臣並樂於聽從規諫。)

引例3

本朝以樂諫為家法,以獎直為朝綱。 (杜范《論聽言札子》) (我朝以樂於納諫作為國家的根本法度,以獎掖正直之人作為朝廷的施政綱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