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漢字是用於記錄漢語,進行書面交流,傳承民族文化的書寫符號系統[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書法藝術[2]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蘊藏着許許多多的文化內涵。

名詞解釋

快樂而不放縱,悲哀而不傷身。原是孔子(前551—前479)對於《詩經·周南·關雎》中有關青年男女愛情描寫的評語,後世儒家將其作為倡導詩歌及其他文學作品中正平和、情理諧和之美的基本規範與評價標準。這一術語與儒家提倡的中庸思想相一致。近現代以來,其思想內涵也因受到時代潮流衝擊而不斷更新。

引例1

《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論語·八佾》) (《關雎》快樂而不放縱,悲哀而不傷身。)

引例2

《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國風》雖然描寫愛戀情慾,但是並不放縱;《小雅》雖有怨恨與批評,但是並不煽動作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