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樂毅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樂毅墓俗稱將軍墓,位於河北省邯鄲市邯鄲縣城東10公里處代召鄉境內大樂堡村北,緊貼309國道,是邯鄲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墓近代重新大規模修整過。現在的墓地東西寬40米,南北長30米。墓碑及碑座為漢白玉雕刻而成。墓前有廣場,東西種植松樹。 [1]

地理位置

史書記載:「樂毅為燕趙客卿,卒於趙。」歷代不少帝王及官員、文人前來祭奠過樂毅將軍。唐代韓愈、柳宗元在墓前留下祭文。清乾隆帝幾次下江南都到墓前憑弔。段祺瑞、袁世凱也都祭拜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邯鄲縣知縣鄭方坤大修一次,重植松柏數百株,親書石碑"戰國望諸君樂毅之墓",並撰寫"悼望諸君墓"詞。

墓園詳情

樂毅墓整體呈圓形土寶頂,封土高 10餘米,占地面積約 4 畝。墓西北 500 米 處是京廣鐵路和京石高速公路。墓的四周和土寶頂上綠樹叢生。樂毅墓前原有民國 4 年碑記一通和石桌、石凳。碑型方首方座,高 3 . 1 米 ,寬 0.79 米 ,厚 0.25 米 。碑文刻有館閣體: 「 望諸君墓 」 四個大字,首刻雲雕。碑現存村北頭,石桌、石凳均已找到。

修建歷史

兩千多年來,樂毅墓曾多次重修,唐、宋、元、明歷年有小型修建,到清雍正11 年(公元 1733 年)邯鄲縣知縣鄭方坤大修一次,重植松柏數百株,親書石碑「戰國望諸君樂毅之墓」,並撰文「悼望諸君墓」詞,到 1933 年縣長孫振邦在49年前最後一次重修,植槐樹數百餘株。歷代帝官、文人更是傾慕於樂毅將軍,清乾隆帝幾次下江南都到墓前憑弔,段祺瑞、袁世凱也都拜過其墓,唐代韓愈、柳宗元都在墓前留下祭文,然後再文革動亂期間,將軍墓遭到破壞,動亂結束後地方政府發現旅遊產業可以掙錢,於是加以保護開發。

帝王謁陵

史書記載:「樂毅為燕、趙客卿,卒於趙。」歷代不少帝王及官員、文人前來祭奠過樂毅將軍。唐代韓愈、柳宗元在墓前留下祭文。清乾隆帝幾次下江南都到墓前憑弔。段祺瑞、袁世凱也都祭拜過。

歷史記載

《三國演義》一書中,司馬徽向劉玄德談及諸葛亮時說:孔明自比管仲、樂毅,其才不可量也。諸葛亮崇敬的人物,一定有非凡的才能。這個有非凡才能的大將軍樂毅,死後就葬在河北省邯鄲市邯鄲縣城東 10 公里處代召鄉境內大樂堡村北,。

樂毅是戰國名將,其先祖樂羊,居魏國,公元前 406 年,魏滅中山國,樂羊自封於靈壽,之後中山復國,樂氏後人居中山國,不久趙滅中山,樂毅成為趙國官員,公元前 295 年,趙發生沙丘之亂,樂毅又奔燕國,樂毅深知燕王厚愛,公元前 284 年,樂毅受命聯繫秦、韓、魏、趙、燕五國兵馬進攻強齊,一舉攻下七十個城池。立下戰功,被封於昌國,號昌國君,後受陷害,又西入趙國,趙惠文王識才,封其為客卿,號望諸君,樂毅一直住在大樂堡村。

樂毅劍法、槍法舉世奇絕,其在家仍勤學苦練,他一方面報效趙國,多次征戰,一方面在家將一身絕藝傳給後一代,在大樂堡村的練劍房、磨劍石、磨劍池遺蹟仍存,古趙十景之一的「劍池新月」更是一絕。 樂毅死後,趙孝成王用玉匣作棺,厚葬他於現存的墓地,後人在墓前刻了石獅、石牌坊,墓地栽了數千株松柏,整個陵園占地 30 余畝。

保護措施

樂毅墓現在都已經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當地文物工作者正在就一些戰國墓葬問題對其進行研究考察。[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