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劉禹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新浪網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是一首七言律詩。此詩首聯交代了寫詩的原因;頷聯直抒對故人長逝的沉痛;頸聯運用兩個形象深刻的比喻,對生與死作了冷靜的分析,得出正確的認識;尾聯由廣闊的空間推進到無限的時間,由自然推進到人類,點明勸慰主題。

原文

劉禹錫〔唐代〕

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

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惟覺祭文多。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萬古到今同此恨,聞琴淚盡欲如何。

譯文

吟誦起您寄來的哀悼亡友的兩首絕句,使我心中無限感慨寫下這首短歌。

我徒然驚嘆世上的老朋友越來越少,只覺得文集中的祭文越來越多。

芳林中的新葉不斷催換着舊葉,流水裡前波總是讓位給後波。

從古到今人人都有哀悼逝者的憾事,即使為亡友流盡眼淚又將如何?

鑑賞

  首聯,寫即指讀了白居易寄來的兩首絕句,後有感於友朋之離世,亦作詩抒發感慨。

  頷聯,寫到友人一一離開人間,祭文所做自然增加,以致文集中祭文最多,對於友人去世之傷痛無奈之情,自己的孤獨之感溢於言表。

  頸聯乃千古名句,亦最能體現劉禹錫的哲學思想。本義指春天裡,茂盛的樹林新長出的葉子,催換着老葉、舊葉;江河中,奔騰的流水前面的退讓給後起的波浪。這裡「陳葉」、「前波」可指微之、敦詩、晦叔等已經去世的好友,也可指舊事物。「新葉」、「後波」可指「晚輩」亦可指新事物。這一聯我以為,至少包含了這些哲學思想:

  1.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消亡有它的客觀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民族概莫能外。體現了劉禹錫能夠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發展是必然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2.既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們就要順應、利用規律。人不能創造規律也不能消滅規律。劉禹錫有感於友人的去世,悲痛之餘,他想到的也許就是尊重逝者、善待生者,以及生者應該珍惜生命好好的地活下去。

  3.沒有陳葉就不會有新葉,沒有前波亦不會有後波,新舊事物不是絕然對立的,不是毫無關係的。新事物中包含了舊事物中的優秀成分,舊事物中孕育了新事物的某些基因。二者是辨證統一的關係。也見劉禹錫已經既有辯證思想,暗合對立統一規律。他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也體現了這一規律。

  4.這兩句詩還可以看出劉禹錫在認清上述規律後,體現出的樂觀豁達的人生觀。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劉禹錫任蘇州刺史。元稹卒於大和五年(831年)七月,崔群卒於六年(832年)八月,崔玄亮卒於七年(833年)七月。這三人既是白居易的好友,同時也是劉禹錫的好友。三人相繼去世後,白居易寫了兩首表示哀婉的絕句寄贈給劉禹錫,劉禹錫讀後很有同感,便寫下此詩作為應答。

簡析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是一首七言律詩。此詩首聯交代了寫詩的原因;頷聯直抒對故人長逝的沉痛;頸聯運用兩個形象深刻的比喻,對生與死作了冷靜的分析,得出正確的認識;尾聯由廣闊的空間推進到無限的時間,由自然推進到人類,點明勸慰主題。全詩沉着穩練,風調自然,格律精切,包含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寓意深遠。

劉禹錫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籍貫河南洛陽,生於河南鄭州滎陽,自述「家本滎上,籍占洛陽」 ,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