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烏里雅蘇台將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烏里雅蘇台將軍,即定邊左副將軍,是清代外蒙古、唐努烏梁海與科布多地方的八旗最高軍政長官。 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負責掌管唐努烏梁海和喀爾喀四部及所附厄魯特、輝特二部軍政事務,首任將軍為策凌。 乾隆以後,將軍長駐烏里雅蘇台城(今蒙古扎布罕省扎布哈朗特),故稱烏里雅蘇台將軍。 宣統三年(1911年)因外蒙古獨立而終結。

歷任將軍

策凌(1733 -1750)

羅卜藏(1750 -1750)(暫署)

成袞扎布(1750- 1754)

策楞(1754)(未到任,旋召回)

額林沁多爾濟(1754)(暫署)

班第(1754)(未到任 旋召回)

阿睦爾撒納(1754)(回駐地遊牧)

色布騰巴勒珠爾(1754)(署理)

阿睦爾撒納(1755)(在額爾齊斯河叛逃)

哈達哈(1755 -1757)

成袞札布(1757- 1771)(二任)

扎拉豐阿(1763)(科布多參贊大臣,成袞札布入京朝覲期間暫署)

車布登扎布(1771 -1773)

瑚圖靈阿(1773 -1776)

巴圉(1776- 1780)

慶桂(1780 -1781)

奎林(1781 -1785)

復興(1785- 1789)

拉旺多爾濟(1785 -1785)(署理)

恆瑞(1789 -1795)

沿革

雍正十一年,為征伐準噶爾部置定邊左副將軍,為正一品,統領蒙古喀爾喀四部兵丁。 乾隆年間滅準噶爾,又平阿睦爾撒納,定邊左副將軍遂成為管轄喀爾喀四部、科布多和唐努烏梁海事務的駐紮大臣。因其長駐烏里雅蘇台,又稱為烏里雅蘇台將軍。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置庫倫辦事大臣,土謝圖汗部與車臣汗部民政事務改由庫倫辦事大臣管理;同年,置科布多參贊大臣管理科布多地方。此後烏里雅蘇台將軍仍監管賽音諾顏部、札薩克圖汗部二部民事與唐努烏梁海事務,並統轄喀爾喀四部、唐努烏梁海與科布多各路蒙古兵。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品軼改從一品。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後,庫倫的哲布尊丹巴政權宣布獨立,派兵攻打烏里雅蘇台。末任將軍奎芳被迫去職,於1911年12月撤離烏里雅蘇台。

1912年,民國政府以那彥圖署理烏里雅蘇台將軍,一度打算出兵收復外蒙古。[1]

轄區

烏里雅蘇台將軍統轄的軍事區域包括外蒙古土謝圖汗部、車臣汗部、賽音諾顏部、札薩克圖汗部,以及唐努烏梁海、科布多。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大部(除蘇赫巴托爾省等地);俄羅斯圖瓦共和國、阿爾泰共和國,阿爾泰邊疆區東南部,哈卡斯共和國西部和克麥羅沃州南部;中國新疆阿勒泰地區北部;以及哈薩克斯坦東哈薩克斯坦州東部一隅。嘉慶重修《大清一統志》以烏里雅蘇台將軍統轄之地為烏里雅蘇台統部。[2]

屬員

烏里雅蘇台參贊大臣二員,滿人、蒙古人各一員。

章京四員,掌管四部衙門,見辦事衙門。

綠營換防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三員,外委一員。

唐努烏梁海總管五員(每旗一員),佐領、驍騎校各二十五員(每旗五員)。

辦事衙門

內閣衙門:掌戳記侍讀(內閣侍讀)一員、筆帖式二員、候缺筆帖式一員、委署筆帖式(無定額)。

戶部衙門:掌戳記司官(章京)一員、筆帖式一員、候缺筆帖式一員、委署筆帖式(無定額)。

兵部衙門:屬員同戶部衙門。

理藩院衙門:掌戳記司官(章京)一員、筆帖式一員、候缺筆帖式一員、委署筆帖式(無定額)、將軍衙門巡捕驍騎校三員、委署驍騎校(無定額)、佐領一員、驍騎校一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