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網絡 的圖片

烏靈參別稱:烏苓參雷震子烏麗參地炭棍雞茯苓

烏靈參,中藥名。為炭角菌科炭角菌屬真菌黑柄炭角菌Xylarianigripes(Klotzsch)Cooke的菌核。植物黑柄炭角菌,

分布於我國江蘇浙江江西台灣廣東四川雲南等地。具有安神,

止血,降血壓之功效。主治失眠,心悸,吐血,衄血,

高血壓病,燙傷。 [1]

目錄

形態特徵

黑柄炭角菌,別名黑柄鹿角菌《孢子植物名稱·補編》。菌絲體白色,直徑8-14μm,交織成網狀,

密布於廢棄的黑翅土白蟻菌圃腔內。成熟時,部分菌絲集結形成菌核。

菌核球形、橢圓球形或卵形,故有「雞(土從)蛋」之稱。外表褐色或黑色,直徑1.5-8cm,

與菌絲連接處有圓形凹窩,菌核長成後逐漸與菌絲脫離聯繫,呈「肚臍」狀。菌核內部白色,

肉質綿軟,有類似雞(土從)菌的香氣。味甘甜。菌核上端有柄懸着於白蟻穴上壁,

並與假根相連。假根圓柱形或扁圓柱形,直徑2-3mm,外表黑色,內部白色,常有分枝,

曲折蔓延生長於泥土中。其上與子座柄部相連,子座散生或群生於地面,多單枝,

偶有從柄部分枝者,呈圓柱形,連柄高4-18cm,柄長1-6cm,直徑2-5mm,外表黑色,

內部灰白色,中心黑色。子座棍棒狀,長3-12cm,直徑2.5-7mm,中部稍粗,頂端圓鈍,

初生時灰白色,後變為褐色,外表有疣狀突起的子囊蓋,子囊殼橢圓形,埋於子座外層,

子囊蓋外突,疣狀孔口黑色,子囊孢子眾多,類球形,熟時黑褐色,側絲單根或分枝。

分布區域

分布於我國江蘇浙江江西台灣廣東四川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溫暖山坡土層較深處或河堤土坡上土棲白蟻遺棄的菌圃腔內。

藥用價值

功能

安神,止血,降血壓。

主治

失眠,心悸,吐血,衄血,高血壓病,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研末,麻油調敷。

注意事項

孕婦忌用。

相關論述

1、《灌縣誌》:「能益氣。」

2、《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除濕鎮驚,補心腎,利小便,止心悸,催乳;治失眠、衄血及產 === 相關配伍 ===

1、治失眠,烏靈參15g,茯苓12g,酸棗仁等配伍。

2、治乳少,烏靈參25g,豬前蹄1對,燉湯服用。

3、治心、腎虛損,烏靈參1個,豬心、豬腎各1個,燉湯服用。(《藥膳實用藥物全書》)

參考來源

  1. 烏靈參的食療功效 , 蘋果綠養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