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烏江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於浩瀚史料中探幽發微,在解密文獻中展開想象。遙遠而隱秘的歲月,由此呈現出另一個傳奇。

毛澤東曾說:「沒有二局,長征是很難想象的。有了二局,我們就像打着燈籠走夜路。」

當年的中革軍委二局,曾經有這樣一些密碼破譯者。

行走在自己的隊伍里,他們的身份不為人知。無盡的時光深處,依然有他們青春的身影。

作者簡介

龐貝 文學創作一級作家,戲劇及電影編輯,山東青島人。早年畢業於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曾任解放軍總參謀部參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專業作家。

原文摘錄

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經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陽,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個嬰兒。

書評

「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這句歌頌毛主席卓越軍事指揮才能的歌詞,出自長征組歌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1935年,面對數十萬國民黨軍圍追堵截,經歷湘江之戰後僅存3萬人的中央紅軍面臨着生死攸關的重大轉折。值此危急存亡關頭,毛澤東指揮紅軍在國民黨重兵集團之間反覆迂迴穿插,尋機殲敵,粉碎了敵人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計劃,使中央紅軍轉危為安。時隔二十餘年,1960年,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在訪問中國時,盛讚毛澤東主席指揮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可與世界歷史上任何偉大的戰役相媲美。毛主席卻回答說,四渡赤水才是他的得意之筆。這些神來之筆的背後,是一個塵封已久的傳奇——專司破譯密碼電報的中革軍委二局。由於保密需要,他們的身份不為人知,《烏江引》這部小說講述的就是他們的故事。

全書的結構頗費心思,第一部《速寫》採取書中書的形式,以二局一位身份不明的同志所作戰地速寫這一文本出現,記錄了紅軍自湘江突圍後南渡烏江,之後與紅四方面會師後又分裂,中央紅軍繼續北上,直到1935年9月,得知陝北還有蘇區,全軍開赴陝北為止這一段時間裡,二局在緊張行軍和戰鬥中,如何全力破譯電報,為軍委領導提供軍情參考。其中最富戲劇性的一幕大約是紅軍在烏江待渡之際,北有敵軍追擊,南有敵軍阻截,一旦紅軍蹤跡暴露,勢必南北夾擊,紅軍將被迫在狹小地域內背水一戰,命懸一線之際,二局以蔣介石名義,越級給國民黨軍前線周渾元、吳奇偉部下令,最終使紅軍絕處逢生。而在此過程中,二局付出了慘烈的犧牲,渡河時不知所終的錢壯飛、在最後時刻砸毀電台的偵收員小何、不顧身體虛弱總是負重滿載的運輸員阿根等,先後倒在了長征路上。在講述二局故事的同時,這部分也側面反映了紅軍長征中爬雪山、過草地的艱苦歷程,展現了從軍委領導到普通戰士們頑強的革命信念。這一部的結尾是「革命形勢已到拂曉。毛、周、洛諸人遂決定:目的地,陝北!」意味着黨和紅軍最終轉危為安。在記述這些征戰經歷的同時,這部分還不時閃回,講述曾希聖、錢壯飛,鄒畢兆等人早年的革命經歷和譯電成果,描繪了二局的群像。

第二部《側影》,圍繞新中國成立後,一位何博士追溯身世,尋找失蹤的外祖父的故事展開,何博士依據的主要材料《烏江引》應該就是第一部中的《速寫》,其作為一個引子,帶來讀者展開了往事的追尋,同時也為讀者布下了何博士的身世謎團,促使讀者參與對《速寫》的解讀,從中尋找蛛絲馬跡。通過這樣的設計,《速寫》和《側影》這兩個文本被縫合在了一起。在追尋過程中,通過軍科院一名大校對有關史事的點評,突出了南渡烏江戰役的重要戰略意義——中央紅軍徹底跳出了敵人包圍圈,否則就會全軍覆沒,這肯定了二局的重要貢獻。而何博士尋找曾在二局工作的人們來獲取線索,又帶出了他們在前一部故事之後種種的人生經歷,並以當代視角揭曉了當年出於保密需要未曾披露的二局貢獻。

書名的出處在第一部中有解釋。「引」是古琴曲題材之一,泛音也極富魅力,如《極樂引》《思歸引》等。如果說一線的浴血奮戰是長征的正調,不為人知的破譯戰可謂是精彩的副調。毛澤東曾說:「沒有二局,長征是很難想象的。有了二局,我們就像打着燈籠走夜路。」烏江一役中,二局居功至偉。《烏江引》正是一曲獻給二局的歌。通過兩個時代的視角結合,本書將真實與虛構編織在了一起。 「只要有人記得,他們就還活着。」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