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烏古斯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烏古斯人是古代西厥最大的部落聯盟,居住在兩河流域(錫爾河、阿姆河)和突厥斯坦城周邊地區,烏古斯名稱源自其先祖烏古斯汗,中亞史學家拉希德《史集》所載:烏古斯汗是喀拉汗之子,後信仰了伊斯蘭教,並聯合其堂兄弟(回鶻等)推翻了父親的政權。

烏古斯汗有六個兒子,分別為太陽汗,月亮汗,星星汗,藍天汗,高山汗和大海汗,每個兒子又有4個兒子,烏古斯汗以這24個孫子的名字命名了24個部落,每個部落有其圖騰和食用動物的部位,史稱烏古斯24部,其中以撒拉爾部、科尼克部、喀亞部最有名。[1]

簡介

烏古斯(Oghuz)人系中世紀中亞突厥人的一支,凡二十四部。其起源由於現存古突厥、波斯、漢、阿拉伯、拜占廷等史料轉寫名稱不同,記載又有出入而不易探明其原委。

形成

公元6~8世紀,在中亞細亞、蒙古高原的突厥汗國勢力範圍內,形成一個部落聯盟,名托庫茲·烏古斯,通稱九姓烏古斯。在九姓烏古斯這一政治聯盟中,拔悉密和回鶻先後起過主導作用。烏古斯多屬於這一政治聯盟,但它顯然自講一種突厥語方言,並與葛邏祿、克普恰克(俄國史料作波羅伏齊,西歐史料作庫蠻)在政治上有更密切的關係。據阿拉伯史料記載,黑衣大食的馬赫迪哈里發在位時,烏古斯人脫離伊犁河流域、七河流域等九姓烏古斯之地,遷往鹹海與裏海地區,並協助過穆罕那起義者。據10~11世紀波斯地理著作,10世紀建烏古斯葉護國於錫爾河下游及鹹海北岸地區,其勢力西抵烏拉爾河和伏爾加河下游,東北抵額爾齊斯河上游。其四鄰是:北為克普恰克之一支寄蔑,東為葛邏祿,西為佩切涅格和半突厥國家哈薩爾(曷薩),南為錫爾河以南的波斯人的薩曼王朝、突厥人的加茲尼王朝和喀拉汗王朝等占領地區。國內已有若干城市,其冬都名叫養吉干(意為「新城」,廢墟在今氈肯特)。另一大城氈的(今彼羅夫斯克附近的氈的廢墟)為日後塞爾柱土克曼人起家之地。

820~821年,烏古斯侵入錫爾河以南粟特(中國文獻的昭武九姓)地區的蘇對沙那(中國唐代典籍亦稱東曹),這是見於記載的烏古斯的進一步南下。10世紀下半期起,駐氈的烏古斯軍事首領塞爾柱反叛烏古斯葉護,皈依伊斯蘭教,並率部眾南遷至加茲尼王朝境內避難居住。據伊斯蘭地理學家馬克迪西之說,10世紀末,烏古斯始稱土克曼。

11世紀中葉,烏古斯葉護國終於被中亞草原新起的另一突厥部落聯盟克普恰克所滅,烏古斯葉護國一批部落西走南俄草原,另一批部落追隨烏古斯人於1040年在丹丹坎擊敗加茲尼王朝軍隊,大舉南下霍拉桑等定居文明區,勢力日大,終於在1055年進入巴格達,從而在西亞建立以巴格達為中心的塞爾柱帝國。

影響

烏古斯人是現在土耳其人、土庫曼人、阿塞拜疆人、克里米亞塔塔爾人的祖先,與阿史那部也是敕勒起源。在闕特勤碑提到九姓烏古斯,和回鶻關係密切,波斯無名氏地理著作《世界境域志》提出在鹹海以北,錫爾河下游,現在吉爾吉斯草原,有古茲或烏古斯的突厥部落聯盟。一部分前往波斯和小亞細亞,建立了塞爾柱帝國,留在中亞原地,成為了現代土克曼人,東遷中國的就是撒拉爾人。

烏古斯人在阿塞拜疆、北非某些地區如蘇丹等的民族的形成上也起過重要作用。

烏古斯有箭與公牛的意思。「烏古斯」還與一系列的突厥部落有關,在中亞地區團結成一個新的邦聯。這個社會政治聯盟,導致出現了一種新的更大的跨部落突厥實體統一在塞爾柱帝國下。

視頻

烏古斯人 相關視頻

唐朝如何幹掉西突厥的?開發西域的開始,西征西突厥。
唐朝進軍中亞奇蹟:蘇定方500人攻滅西突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