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元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烏元參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參的根,主產於浙江、四川、湖北等地。別名:
元參、浙玄參、黑參、烏元參。味苦咸。性微寒。無毒。正稟北方水氣。
兼得春陽之和以生。可升可降。陰也。惡黃 、乾薑、茴香、山萸。
反藜蘆。勿犯銅鐵。 主治:溫熱病熱和營血、身熱、煩渴、舌絳、發斑、
骨蒸勞嗽、虛煩不寤、津傷便秘、目澀昏花、咽喉腫痛、瘰癧痰核、癰疽瘡毒。
【別名】 元參、烏元參、黑參 。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亞
特徵
高大草本,可達1米餘。支根數條,紡錘形或胡蘿蔔狀膨大,粗可達3厘米以上。
莖四棱形,有淺槽,無翅或有極狹的翅,無毛或多少有白色捲毛,常分枝。
葉在莖下部多對生而具柄,上部的有時互生而柄極短,柄長者達4.5厘米,
葉片多變化,多為卵形,有時上部的為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
基部楔形、圓形或近心形,邊緣具細鋸齒,稀為不規則的細重鋸齒,
大者長達30厘米,寬達19厘米,上部最狹者長約8厘米,寬僅1厘米。
花序為疏散的大圓錐花序,由頂生和腋生的聚傘圓錐花序合成,
長可達50厘米,但在較小的植株中,僅有頂生聚傘圓錐花序,
長不及10厘米,聚傘花序常2-4回復出,花梗長3-30毫米,有腺毛;
花褐紫色,花萼長2-3毫米,裂片圓形,邊緣稍膜質;花冠長8-9毫米,
花冠筒多少球形,上唇長於下唇約2.5毫米,裂片圓形,相鄰邊緣相互重疊,
下唇裂片多少卵形,中裂片稍短;雄蕊稍短於下唇,花絲肥厚,退化雄蕊大而近於圓形;
花柱長約3毫米,稍長於子房。蒴果卵圓形,
連同短喙長8-9毫米。花期6-10月,果期9-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700米以下的竹林、溪旁、叢林及高草叢中;並有栽培。
分布範圍
為我國特產,是一分布較廣,變異較大的種類,
產河北(南部)、河南、山西、陝西(南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貴州、四川。
主要價值
藥材概述
【性味】 甘、苦、咸,微寒。[1]
【歸經】 歸肺、胃、腎經。
【功能主治】 涼血滋陰,瀉火解毒。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斑,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癘,白喉,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9~15g。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根長圓柱形或紡錘形。莖具四棱,有溝紋。
下部葉對生,上部葉有的互生,卵形至披針形,長10~15cm,邊緣具細鋸齒,
齒緣反卷,骨質,並有突尖。聚傘圓錐花序大而疏散,軸上有腺毛;
花萼5裂,裂片邊緣膜片;花冠褐紫色,上唇長於下唇;退化雄蕊近圓形。蒴果卵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參考來源
- ↑ 元參- 《本草新編》 - ,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