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義烏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義烏市浙江省縣級市,金華市代管。義烏古稱「烏傷」,秦始皇二十五年 (公元前222年)建縣名烏傷。1988年撤銷義烏縣,設立義烏市。

義烏位於金衢盆地東部,東經119度49分至120度17分,北緯29度02分13″至29度33分40″,市境南北長58.15公里,東西寬44.41公里,總面積1105平方公里。義烏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7℃左右。年平均無霜期為243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1100~1600毫米之間。

義烏是中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在縣級市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先後被授予中國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和浙江省文明示範市等榮譽稱號。2018年8月,全國首個營商環境百強區縣榜單出爐,義烏市排第6名。[1]

歷史沿革

春秋屬越國。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建縣名烏傷,屬會稽郡。

新莽時(公元9年)改縣名烏孝。

東漢建武初(25年)復稱烏傷,曾為會稽西部都尉治。

初平三年(192年)分割西部轄境,設置長山縣(即後之金華縣)。

三國吳赤烏八年(245年)分南境,置永康縣。

寶鼎元年(266年)分會稽郡西部設東陽郡(郡治長山),烏傷縣屬東陽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分割吳州置婺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於烏傷縣置稠州,並分置烏孝、華川二縣。

武德七年(621年)廢稠州,合烏孝、華川為一縣,改名義烏縣。稠州以稠山(德勝岩)而得名。華川又名繡川,以繡湖得名,義烏其義與烏傷、烏孝同。

唐垂拱二年(686年)析義烏縣東境設東陽縣。

天寶十三年(754年)又分縣境北部及蘭溪、富陽各一部分,設浦陽縣(今浦江縣)。

元代義烏隸屬婺州路總管府。

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部攻取婺州,改婺州路為寧越府。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又改名金華府。

明清仍舊,義烏隸屬關係未變。

辛亥革命後廢府制代以道制,義烏屬金華道。

1927年廢道制改為省縣兩級制,義烏直屬浙江省,後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義烏屬金華專區或浙江省第四專區。

1949年義烏解放。新中國成立後,義烏屬金華專區。

1959年浦江併入義烏,1967年浦江仍析出。

1988年撤銷義烏縣,設立義烏市。

行政區劃

1983年,改公社為鄉;同時,稠城公社併入稠城鎮,佛堂公社併入佛堂鎮;吳店鄉分設下宅鄉,溪華鄉分設黃山鄉,夏演鄉分設何里鄉,聯合鄉分設路東鄉;同是年12月楊梅崗農墾場改為楊梅崗鄉。1985年,全縣設5個區、2個縣屬建制鎮,47個鄉。1986年12月,蘇溪、廿三里、義亭、上溪4個鄉撤鄉建鎮。1987年4月,楂林、大陳、後宅、赤岸4個鄉撤鄉建鎮。1989年3月,吳店鄉撤鄉建鎮。至1992年4月,全市有5個區、2個市直屬鎮,9個鄉級鎮、38個鄉。

1992年5月撤區擴鎮並鄉,撤銷城陽、義亭、佛堂、蘇溪、義東5個區公所,49個鎮鄉(鎮11、鄉38)調整為23個鎮鄉(鎮12、鄉11):柳青、前洪、橋東、楊村、福田5鄉併入稠城鎮,王阡、畈田朱、杭疇3個鄉併入義亭鎮,溪華、黃山2個鄉併入上溪鎮,下宅鄉併入吳店鎮,東朱鄉併入赤岸鎮,新新、巧溪、楊梅崗3鄉併入蘇溪鎮,何里鄉併入夏演鄉,合作、王宅、田心3個鄉併入佛堂鎮,華溪鄉併入廿三里鎮,湖門、塘李2個鄉併入後宅鎮,尚經鄉併入下駱宅鄉;尚陽鄉與毛店鄉合併稱毛店鎮,聯合、路東、前店3個鄉合併稱荷葉塘鄉;平疇鄉改稱青口鄉。1994年下駱宅鄉撤鄉建鎮。

1997年徐村、荷葉塘2鄉撤鄉建鎮,徐村鄉改稱徐江鎮。1999年,稠城鎮原楊村鄉與官塘、江灣2鄉合併建稠江鎮,稠城鎮的原橋東鄉與青口鄉、徐江鎮合併建江東鎮。至此,義烏市轄16個鎮、5個鄉。

2001年2月23日,浙政函26號批覆同意義烏市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大陳鎮、楂林鎮、東塘鄉建制,以其行政區域和蘇溪鎮群擁、立山黃、新和3個村的行政區域設立新的大陳鎮。撤銷蘇溪鎮、荷葉塘鎮,以原蘇溪鎮(不含群擁、立山黃、新和3個村)的行政區域和原荷葉塘鎮的部分行政區域(里宅、高嶺、木城、石塘、下陳、新廳、上甘、范家、畈田、東宅、張滸、上西陶、後山塢、塘頭應、東湖門、東殿前、上山下、上大路、樓下張、西山下、東陶、東洪22個村)設立新的蘇溪鎮。撤銷佛堂鎮、倍磊鄉、塔山鄉建制,以其行政區域設立新的佛堂鎮。撤銷赤岸鎮、毛店鎮建制,以其行政區域設立新的赤岸鎮。撤銷上溪鎮、吳店鎮建制,以其行政區域設立新的上溪鎮。撤銷東河鄉、夏演鄉建制,以其行政區域和稠江鎮的何泮山村的行政區域設立城西鎮。撤銷稠城鎮、江東鎮、稠江鎮、後宅鎮、下駱宅鎮建制,其行政區域和原荷葉塘鎮的部分行政區域(不含上述里宅等22個村)改由義烏市直轄。同時,設立義烏市政府稠城等5個街道辦事處(稠城街道、北苑街道、江東街道、稠江街道、後宅街道)。

2003年11月17日,浙政函187號批覆,同意義烏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廿三里鎮、城西鎮建制,其行政區域改由義烏市政府直轄。在此範圍內設立廿三里、城西2個街道辦事處。

2014年9月29日,省政府批覆同意(浙政函104號)調整稠城街道管轄範圍,增設福田街道。

現轄稠城街道、福田街道、江東街道、稠江街道、北苑街道、後宅街道、廿三里街道、城西街道、佛堂鎮蘇溪鎮上溪鎮、大陳鎮、義亭鎮赤岸鎮[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義烏位於金衢盆地東部,東經119度49分至120度17分,北緯29度02分13″至29度33分40″,浙江省地理中心地處境內。東鄰東陽,南界永康、武義,西連金華、蘭溪,北接諸暨、浦江。至省會杭州百餘里。

市境東、南、北三面群山環抱,南北長58.15公里,東西寬44.41公里,總面積1105.4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義烏市境東、南、北三面群山環抱,境內有中低山、丘陵、崗地、平原,土壤類型多樣,光熱資源豐富。義烏是典型丘陵縣,地貌結構類型多樣。東北山區包括整個東塘鄉及楂林、巧溪、華溪等鄉的中低山地帶。中低山和丘陵面積分別占本區總面積的62.7%和33.3%,主要山峰海拔在900米上下,25度以上的陡坡和15~25度的斜坡占本地區總面積的89.78%。

氣候環境

義烏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7℃左右,平均氣溫以七月份最高,為29.3℃,一月份最低,為4.2℃。年平均無霜期為243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1100~1600毫米之間。

水文環境

本縣河流屬錢塘江水系,主要有東陽江和大陳江。東陽江源於磐安縣大盤山,於廿三里鄉何宅入本縣境後,流經13個鄉、2個鎮,於杭疇鄉上低田西入金華境,縣內總長約39.75公里。河床一般寬為135~185米,按10年一遇洪水,平均水深5.01米,最深河段5.9米。有一級支流21條,其中較大的有10多條。流域面積約812.7平方公里。大陳江流經巧溪、蘇溪、大陳3個鄉入浦江,縣境內流長約17.5公里,寬約60米,流域面積約200平方公里。此外,尚有浦陽江支流洪巡溪等。[3]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義烏市境內已開採的有瑩石、低熱值的褐煤、凝灰岩等,經初步勘探境內其蘊藏着礦物等24種礦產資源,金屬資源有鈾、鐵、銅、鉛鋅、錳。非金屬資源有螢石、煤、石墨、大理石、耐火粘土等。

動物資源

獸類:義烏市境內有30多種,數量最多的是黃鼠狼,水獺常在高丘區生活,以赤岸、蘇溪兩鄉為多。其它野獸常在中、低山區生活,以尚陽、東塘兩鄉為多。屬國家二類保護的有穿山甲、豹、江豬,三類保護的有大靈貓(九江狸)、小靈貓(香狸)、獐、鬣羚(野生羊)。一般野獸有猸子、狸子、麂、野山免、貉子、松鼠、青猺、黃猺、狗獾、石獾、狼、香菇狼、草狐等。毛店鄉山區,1984年發現有虎活動。1940年以後,野獸種類和資源日益減少,《[嘉慶]義烏縣誌》中所記的鹿、猴,久已絕跡。

鳥類:義烏市境內共有200多種,屬稀有珍貴的有啄木鳥、杜鵑、黃鸝;主要鳥類有雉雞、山(野雞)、竹雞(泥滑滑)、野鴨(鳧)、長尾鵲、鵓鴣、相思鳥、伯勞、貓頭鷹、麻雀、山雀、翠雀(翠鳥)、布穀鳥、斑鳩、畫眉、燕子、雁(雁鵝)、白頭翁等。1958年「大辦鋼鐵」,大樹砍伐殆盡,致使在大樹或樹洞中築巢孵化的如老鷹、隼、喜鵲、百舌、八哥、烏鴉、仙鶴等已罕見。

植物資源

義烏市境內觀賞植物有:草本觀賞植物主要有蘭花、菊花、大麗菊、萬壽菊、金雞菊、蔥蘭、香雪蘭、吊蘭、長春花、虞美人、玉簪(白鶴仙)、牡丹(洛陽花)、水仙、雞冠花、剪夏羅、鳳仙花(指甲花)、龍吐珠、一串紅、五色椒、蔦蘿、曇花、千日紅、晚香玉、含羞草、紫茉莉、芍藥、文殊蘭、蟹爪蘭、龍舌蘭、絲蘭、秋海棠、金針花(萱草)、芭蕉、美人蕉、唐菖蒲、文竹、天竺葵、番紅花、矮牽牛、三色堇、君子蘭;其他植物:有花櫚木、浙江楠、含笑等;中草藥材有白朮、丹參、桔梗、鐵皮楓斗等。

區域人口

2018年末全市戶籍人口818362人,比上年增加18349人;戶籍人口中鄉村人口349342人,城鎮人口469020人;戶籍人口中男性人口411832人,女性人口406530人。全年出生人口12249人,人口出生率15.13‰;死亡人口4465人,人口死亡率5.52‰;人口自然增長率9.61‰。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131.04萬人,城鎮化達到77.6%。

建國初義烏只有2名回族同胞,到目前,我市有來自全國各地數萬名少數民族同胞在義烏務工、經商。目前,義烏市境內人數較多的為漢族,少數民族有苗族、布依族、土家族、回族、壯族、侗族、朝鮮族、彝族、維吾爾族和瑤族等,其中苗族、布依族、土家族人數超過1萬。2017年義烏市被評為「全國第三批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示範城市」。[4]

區域經濟

綜合概述

201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48.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1億元,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409.5億元,增長9.2%;第三產業增加值817.5億元,增長6.0%。全市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54242元(按2018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3309美元),增長4.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95795元。三次產業結構由2017年的1.9:32.3:65.8調整為1.7:32.8:65.5,第三產業比重比2017年略降0.3個百分點。

2018年城鎮新增就業18322人,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4812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1688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16%,同比下降0.41個百分點。

全市實現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153.4億元,增長8.0%,其中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5.2億元,增長12.0%。稅收收入88.1億元,增長12.2%;國內增值稅收入18.5億元,增長2.6%;企業所得稅下降4.7%;改徵增值稅含營業稅增長17.1%。完成財政預算支出107.0億元,增長13.0%,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5.3億元,增長22.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9億元,增長4.1%,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7.1億元,下降11.0%,教育支出26.1億元,增長17.6%。

第一產業

2018年全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0.7億元,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1.4億元,比2017年增長2.1%。

全年完成種植業產值24.8億元,增長2.7%。糧食播種面積11.3萬畝,糧食總產量4.2萬噸;經濟作物面積21.4萬畝,其中:甘蔗面積1.1萬畝,產量6.0萬噸;蔬菜面積12.7萬畝,產量21.9萬噸。

全年完成林業產值0.7億元,增長0.4%。全年完成綠化1.22萬畝,珍貴彩色森林2.41萬畝,珍貴樹種植28.35萬株,完成生態公益林保護47.1萬畝。

全年完成牧業產值3.3億元,下降3.1%。我市採取「破舊」與「立新」並舉,有序引導和關停排放不達標的養殖場,同時積極推進美麗生態養殖場建設和特色精品畜牧業的發展,培育了像正康豬業、正康家禽等一批規模化、生態化畜禽養殖場,畜牧業發展動能正蓄勢待發。

全年完成漁業產值1.2億元,增長1.8%。

第二產業

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348.34億元,增長10.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44.5億元,同比增長12.6%,銷售產值539.6億元,同比增長13.6%,完成出口交貨值143.6億元,同比增長8.9%。全年累計工業用電量54.2億千瓦時,增長10.0%。

規模以上工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紡織業、化學纖維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造紙和紙製品業、計算機、通信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等八大主導行業實現產值342.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2.9%,同比增長16.6%;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1.6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63.5%;實現利潤總額20.3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83.2%。

2018年,建築業產值保持平穩增長,開工情況表現良好,回暖跡象明顯。全市163家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建築業企業共計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84.5億元,增長5.7%,較2017年全年提高8.7個百分點。簽訂施工合同額335.5億元,增長16.5%;房屋施工面積1432.8萬平方米,增長7.3%。2018年建築業從業人員達5.8萬人,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推進新型城鎮化作出了積極貢獻。

第三產業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68.8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城鎮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為500.9億元,增長4.3%;鄉村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為167.9億元,增長5.3%。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606.7億元,增長4.8%;住宿餐飲業零售額62.1億元,增長2.1%。

限上單位零售額中化妝品類增長49.8%,中西藥品類增長35.7%,通訊器材類增長25.2%,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1.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7.8%。汽車消費市場出現下滑,限上批零企業實現汽車類商品零售額123.7億元,同比下降9.9%。

小商品市場實現交易額4523.5億元,同比增長8.9%。實體市場平穩發展。全市擁有有證市場建築面積596萬平方米,市場經營戶數7.44萬戶,市場從業人員數23萬人,全市有證市場總成交額1593.1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中國小商品城成交額1358.4億元,同比增長10.8%。全年電子商務實現交易額2368.3億元,同比增長16.7%。其中,內貿電商1713.6億元,同比增長16.4%;跨境電商654.7億元,同比增長17.7%;內貿網絡零售交易額1487.1億,同比增長16.4%;跨境網絡零售交易額253.8億元,同比增長14.7%。2018年全市在冊經濟主體總數為459224戶(其中外資7421戶),同比增長20.9%。新設內資經濟主體105071戶,同比增長39.3%,其中內資企業37925戶,同比增長36.8%;個體工商戶67141戶,同比增長40.8%。12月份義烏市場景氣指數為1150.15點。

全年共接待遊客2130.6萬人次,同比增長6.2%,其中入境遊客64.6萬人次,國內遊客206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65.6億元,同比增長6.0%,創旅遊外匯36889.1萬美元,國內旅遊收入240.4億元。[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全市現有職業院校1所,技師學院1所,公辦中小學92所,民辦中小學12所,幼兒園351所,特殊教育學校2所。在校(園)生23.5萬人,在編教師7957人,在讀外籍學生227名。2018年共謀劃教育項目145項,其中市重點新建項目9項、續建項目11項、前期項目10項,一般性新建項目56項、續建項目44項、前期項目15項。9所學校、幼兒園建成投用,44個中小學、幼兒園新建項目開工。持續推進陽光招生,擴容挖潛,比去年擴班38個,增加近1900個學位;40所幼兒園開工建設,建成後將增設1萬餘個學前學位。修訂完善人才子女入學的政策,解決各類人才子女入學達738人。 摺疊科學技術 全年培育國家重點支持高新技術企業52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84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4家。新培育省級企業研究院2家,新培育省級眾創空間4家。種子基金投資項目12項,投資金額1.11億元,其中義烏項目4項,投資金額3750萬元。

全年專利申請量達6991件,申請量同比增長26.1%,專利授權量4374件,增長28.2%,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269件。

文化事業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推進博物館新館、美術館、非遺館、全民健身中心建設。新建閱讀場所50個,鄉賢圖書館14個,「絲路文化驛站」5個。新建健身路徑107條,新建、改建籃球場68個,門球場7個。開展文藝精品創作,搭建公共文化服務平台,組織文化人才隊伍培訓、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開展精品婺劇《真理的味道》、《一代河神》創作,婺劇《雞毛飛上天》入選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參演作品名單和浙江省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優秀劇目展演活動。建成了「文化義烏雲」、圖書電子化借閱、農村電影放映等平台。組建了1400餘名文化志願者隊伍。開展蒲公英培訓課堂免費培訓30期次,共計1.4萬人次。澄心學堂開設8個門類傳統文化課程,培訓2000餘人。義烏入選第四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創建單位。2018年義烏市公共文化服務綜合排名躍居全省前10名,位居金華各縣市第1名。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項目在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研討會上做典型發言,並獲省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項目獎金200萬元。

體育事業

全年新建健身路徑107條,更新籃球架44副,新建燈光水泥籃球場13個,新建燈光塑膠籃球場10個,水泥籃球場改塑膠籃球場1個,門球場7個,共下撥補助經費396.5萬元,競技體育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通過體教結合,科學布局業餘訓練,青少年業餘訓練成績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我市運動員參加浙江省第十六屆運動會獲得3枚金牌,5枚銅牌,參加金華市級及以上比賽獲得金牌83枚、銀牌65枚、銅牌81枚,其中國家級比賽獲得金牌2枚、銀牌2枚、銅牌4枚,全年共獎勵經費超125萬元。承辦了2018—2019年WCBA全國女子籃球職業聯賽稠州商業銀行俱樂部20個主場比賽等6項高水平體育賽事。成功舉辦了2018(IET)義烏國際電子競技大賽和以「新絲路、跑起來」為主題的義烏購•2018義烏國際馬拉松賽。2018(IET)義烏國際電子競技大賽再一次被浙江省體育局列入優秀體育品牌賽事名錄。義烏市馬拉松賽被中國田協評為銅牌賽事。

醫療衛生

全市現有醫院、衛生院數47個,其中三級以上醫院4個;實際開放床位數6339張,其中三級以上醫院床位數2804張;全市衛生技術人員9324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638人,註冊執業護士5257人。全年產婦數20335人,接產活產數20489人,住院分娩率100%。其中義烏市戶籍產婦數9817人,活產數9951人,系管率98.66%。全市建冊34316人,高危妊娠數7570人,高危管理率100%。共辦理《出生醫學證明》21476人次。搶救危重孕產婦49例。

城市建設

2018年末建成區面積達到103.81平方公里。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實有城市道路面積1872.42萬平方米。城市綠化進一步改善,公園綠地面積1186.88公頃。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6.1%和100%。

環境保護

2018年,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91%,優良天數同比增加18天;PM2.5平均濃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提前達到國家標準,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全省排名前移8位;全市縣控及以上斷面水質全部達到或優於Ⅲ類水;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得分86.55分,同比提高8.48分,全省排名躍升至第21位。在全省率先實施「代辦制+承諾制」改革,累計完成264個項目審批,推進「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改革擴面,實現省級工業區、省級特色小鎮全覆蓋,完成區域環評備案項目68個,陸港物流園區等6個擴面區域規劃環評完成審查。成立「藍天保衛」工作領導小組,重點開展VOCs污染治理等十大專項行動55項工作任務,垃圾焚燒發電技改項目投入試運行,化工、塗裝等5個行業59家VOCs企業完成深度治理,120家VOCs年排放量10噸以上企業完成在線監控系統建設,關停取締涉氣「散亂污」515家。嚴防水質反彈,完成271個污水零直排區創建(全市366個)和34家金屬表面處理、農副產品等涉水行業企業污水穩定達標排放整治。加快污水處理廠擴建和提標改造,江東污水處理廠二期通水運行,雙江湖、佛堂二期、赤岸二期、高新區污水廠改擴建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大陳等5座污水處理廠實現尾水排放主要指標達到地表水Ⅲ類水標準。組織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全面摸排污染底數,完成全市1.3萬餘處單位的入戶普查數據採集、審核和上報專網工作。

人民生活

2018年,居民收入實現持續平穩增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2711元,同比增長8.5%,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1207元,同比增長7.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6389元,同比增長9.0%。城鄉收入比為1.96:1,繼續穩步縮小。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費為34402元,同比增長6.2%。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38740元,同比增長5.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9961元,同比增長10.4%。

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4.6%,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3.2%。年末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汽車擁有量50.5輛。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汽車擁有量25.7輛。

社會保障

共清退不符合低保資格的對象212戶355人。在金華地區率先完成低保提標工作,低保標準提高至855元/人•月,同比提高10.3%,實現「消除人均年收入萬元以下低收入群體」目標。低保對象新增195戶303人,低保邊緣家庭新增284戶545人,全市共有低保戶3692戶4908人(包括特困供養人員),低保邊緣家庭675戶1322人。共發放低保金3748.69萬元。全年共實施醫療救助13741人,救助資金1158.77萬元。其中,「一站式」醫療救助13727人次,救助資金1139.15萬元。實施臨時救助255戶477人,發放救助金128.24萬元。發放困難群眾物價補貼108.19萬元,發放民政定救補助對象生活補助374.39萬元。

2018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3.74萬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7.13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3.8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5.44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0.74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3.16萬人。[6]

歷史文化

相傳秦時,距東海西150公里的于越境內,有一片肥沃的土地,這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按理說,老百姓應該豐衣足食,安居樂業,但由於當地財主的殘酷剝削,許多農民失去了土地和家園,或成為農奴,或流浪行乞,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有一對顏姓父子,父親名叫顏鳳,兒子叫顏烏。兩人從山東避亂南下。他們開始時給一戶財主家打工,但後來財主見顏鳳又老又病,已經沒什麼油水可榨,便把父子倆趕出了家門。顏烏和他的父親只好行乞為生。

由於經常食不裹腹,父子倆常常餓得頭昏眼花,特別是年邁的父親,已經是重病在身了。好在顏烏是個孝子,服侍父親十分周到。

有一次,顏烏在行乞途中發現了一個小岩石洞,洞內面積不大,但冬暖夏涼。顏烏喜出望外,他把岩石洞收拾了一下,搬來幾塊乾淨的大石塊,大的當床,小的當凳。從此,父子倆就在洞內安身下來。

轉眼就是夏天,岩石洞內的蚊子漸漸多了起來,如何讓病重的父親不受蚊子侵擾睡得安穩?聰明孝順的顏烏自有辦法。每天傍晚,顏烏總是先將父親背到洞外乘涼,然後他自己回到洞裡,赤身裸體躺下,那些又大又狠的蚊子嗡嗡地圍住顏烏搣狂轟濫炸攠。過了個把時辰,等蚊子飽食後都心滿意足地搣撤退攠了,顏烏才起身把老父親背回洞中睡覺。有時候父親忍不住問:搣兒啊,你臉上怎麼這麼多的紅疙瘩?攠顏烏總是笑着說:搣爹,您眼睛不好使,我臉上紅潤着呢!

天長地久,顏烏的孝順行為感動了棲在岩洞口的一窩烏鴉,這些烏鴉見了蚊子就吃,後來洞中的蚊子竟沒了。顏烏有時要飯回來,也會省下一點食物來餵給烏鴉吃。父子倆和烏鴉竟成了好鄰居。

一日天剛蒙蒙亮,烏鴉突然被一陣痛哭聲驚醒,原來顏烏的父親死了,顏烏抱着父親的遺體在洞門口哭得死去活來卨och厎烏鴉也被那悽慘的哭聲所感染,難過得「哇!哇!哇!」地哭叫起來。後來,有幾隻烏鴉相繼離巢,朝不同的方向飛去。

過了幾個時辰,奇蹟出現了,只見成千上萬隻烏鴉朝顏烏父子飛來,每隻烏鴉的頸上都圍着白色的喪圈。烏鴉在顏烏父子的頭頂上轉了幾圈後,又向西北方向飛去,它們從1公里外的黃土地上銜來泥塊,堆放到顏鳳的身上.這些烏鴉你一塊泥,我一塊泥,忙忙碌碌地來回飛着,很快,烏鴉的嘴喙受傷了,泥塊上都染上了點點滴滴的烏鴉血.

到傍晚時分,烏鴉築起了一座高高大大的墳墓。

據說,後來孝子顏烏死後,烏鴉又在其父墳墓旁銜土葬之。人們在這裡建起了祠堂,稱為孝子祠。為了紀念那些築墳受傷的正義的烏鴉,人們把這一帶地方叫做烏傷。秦始皇平定江南後,這裡建縣名烏傷,公元624年,稱義烏。

據老人們說,當年烏鴉啄泥而成的大坑積水成塘,就是現在市客運中心北面的秦塘;烏鴉銜泥途中休息的地方因掉了不少泥塊,成了一座小小的饅頭山,前些年城市擴建,饅頭山被取土做路,成為城中北路的一段,大概位置在義烏登峰機械有限公司附近。

方言俚語

本縣方言是浙江南區吳語婺州片中的一個小分支。全縣均講吳語。但由於本縣位於浙江中部,交通方便,與外地交往頻繁。因此義烏話受鄰近方言的影響較大,內部差異也較明顯。故縣人常有「義烏十八腔,隔溪不一樣」的說法,說明義烏話的複雜性。如「雞蛋」一詞,稠城一帶叫[t],而隴頭朱、上滕、苦竹塘、蕭皇塘、葛仙等地叫[t曲9D],顯然受金華話的影響。又如「糖梗」一詞,稠城一帶叫uGl,而華溪、何宅,下灣等地則叫[dokus],是受東陽話的影響。又如「板」一詢,稠城一帶叫[ma],而東塘、大陳、後深塘等地則叫[pa],是受諸暨話的影響。據調查,靠近諸暨的紅峰、燕窩人講的就是諸暨話,而胡山、大陳、凰升塘人,他們既會講義烏話也會講諸暨話。與浦江交界的仙坪、鯉魚山、大方人,義烏話、浦江話並用。總之,本縣與鄰近縣的交界處都有這種情況。

從義烏話的內部差異看也足見其複雜性。如「我們」這個詞大多數地方叫[:21a1,而下灣一帶叫L6021a1,前川等地叫[dzinla],佛堂、下水碓一片則叫[dgioqltual或[dPl091a],上滕、苦竹塘等一帶叫[dzisnaql。又如「黨」這個詞,稠城一大片叫[n91,陶店、下灣等地叫[n。],華溪等地[n01、rt。1並用,前川、下水碓一帶叫[n01,東塘等地叫[tanl,隴頭朱、上滕、苦竹塘、何里鄉等地叫[na9I。又如「姜、鄉、羊、秧」等字,絕大多數地方都讀[t9jo。、i。],而湖門鄉一片則讀[t少91ci9、ji叼、i9I。總之義烏話的內部差異較大。[7]

民俗風情

家族

宗族:多數村落系聚族而居,一姓即一宗族。一個或數個同姓村落建有宗祠,一般為3進,作為懸祖像、供牌位、收租息、歲時祭祀和續修宗譜的場所。宗祠事務由輩分最大的族長或紳衿、理事主持。族皆有譜,記載本族源流、行狀、銘旌及世系、排行(名諱、生卒年、簡歷)。一般20年續修一次,木刻活字,連史紙印刷、修譜經費由全族負擔或各房分攤,有的要第一次上譜的男孩繳「新丁費」。譜修成後,在宗祠內舉行隆重「祭譜」儀式,演圓譜戲慶祝。土地改革後,祭祀修譜等活動皆廢。

家庭:舊縣誌稱頌本縣民情風俗:「顏宗流風薰被,民多尊長孝親,忠心為國」;「崇禮儀,尚孝義」;「勤勞儉樸,鯉直好武」。過去以多代同居為榮,有多至五代同黨的。家庭內部男子占統治地位,家長為輩分最高的年長者。相互間稱謂:稱直系高曾祖為太太公、太太婆;以下分代稱太公、太婆;爺爺、奶奶(嬤嬤);爸爸(爹爹)、姆媽。旁系因輩分及出生遲早而別,大於父親的稱伯,小於父親的稱叔,各以代序冠數字,如五太公、三爺爺、二伯、四叔等。女性則同代稱姊妹,父輩稱姑姑,祖輩稱姑婆。至於對晚輩親屬,多直呼其名。炊事由姑妯輪流操作。家庭難於治理時,析產分居;長輩生活費用先提成並固定為公有常產,俗稱「拔常」;常產由一房專管或各房輪流值年,常產經管人就是供養長輩人。亦有將家產分光後,由各房輪值供養的。建國後,社會制度變革,生產發展,婦女解放,促使封建大家庭解體。

婚姻

婚制:本縣過去基本上實行一夫一妻制,只有極少數一子祧兩房,兩房父母各為承祧子娶媳完婚而造成一夫二妻制的。舊俗擇偶一般以門戶相當、年齡相近為條件。各姓宗族都有同姓不婚規定。納妾只少數達官富紳行之。典妻:為妻不生育,或只生女不生男,有典他人之妻育子續嗣的,典妻僅憑中人立約規定受典期限和報酬數額。納妾典妻。建國後廢止。再醮(改嫁):封建時代,以夫死守節不嫁、從一而終為美德;民國以後多有再婚的,也有夫婦離異後再嫁的,以上俗稱「二婚親」,幼子女隨嫁帶往夫家撫養。續弦:丈夫因妻死亡而再娶,俗稱「討填房」。招夫養子:婦女因夫死且遺有子女待養,招單身漢進門作丈夫,俗稱「進舍」。所生子女隨父姓,不能繼承女方家財產。日後女方兒女長大,有子者帶子回家,無子者能容即終老其家,否則常有於晚年被迫離開流落無靠的。入贅:年老父母有女無子,乏人贍養和繼承產業,又難捨愛女外嫁,因此招婿入門,俗稱「招囡婿」。往昔贅婿受人輕視。建國後,新婚姻法對男方到女家落戶的,同樣受到保護,樹文了新風尚。童養媳:貧苦家庭領未成年姑娘來家撫養,俟兒子成年後配為夫婦、俗稱「養媳婦」。童養媳多遭虐待,成年後被強迫結合,甚至釀成悲劇。建國後,政府已明今禁蓄童養媳。耗來婚:已訂婚男女,一方父母死亡,趁熱喪行嫁娶手續,紅白喜事一起辦,建國後仍有如此辦的。插花婚:一為姊死妹承,丈夫在妻子死亡後續娶妻妹:一為兄死弟承,已婚男子死亡,其弟與寡嫂結合。換親:甲乙雙方均有待婚兒女,互相交換女兒作媳。中表親:婚眷輩分相等,即表兄弟姊妹結為夫妻的.這種親上親婚姻關係,過去極為普遍,建國後,倡導禁止近親結婚,但未絕跡。靠老:中年或老年寡婦家境貧窮或受制於兒媳,晚年侍奉無望,遏有鰥男,願與伴老同居,以過晚年生活。搶親:系封建時代買賣婚姻的表現,買賣雙方事先暗中約定,由買方伺機突襲,用被巾蒙住被賣婦女頭口,搶擁入轎,疾抬而歸。這種預謀的強迫買賣婚姻,有丈夫賣妻子的,也有公婆賣寡媳的,解放後已絕跡。

婚禮:舊式婚姻締結,俗尚明媒正娶。媒人說親大都受男方家長委託向女方家長試探同意後,經過相親,另方再備簡單禮品定親,也稱「押書」。正式訂婚,俗稱「下禮」(納幣),男方用庚帖(上寫出生年月日時辰的大紅喜帖)與花紅(化妝用品)、酒禮(酒及點心)、聘金(錢鈔),送往女方;亦有女方向男方斷定須送多少禮品聘金的,俗稱「斷聘」。女方亦將所許女兒庚帖、男人衣帽鞋襪一套及花生、雞蛋作回禮。迎娶前二日,男方每送魚、肉、雞、糕點、粽子、饅頭、紅餜等給女方,作為新娘出閣告別親鄰設宴之用,俗稱扭「轎迓羹」。迎親時,備花轎,請樂隊,接新娘至家,向天地神抵焚香禮拜,俗稱「拜天地」。擺酒筵款待親朋,賀客鬧新房討「七字果」(用桂圓、荔枝、蓮子、南棗、香榧、核桃、花生配製而成),俗稱「討落花生」、「看新孺人」。喜宴一般3天,第三日,新夫婦祭拜祖宗;序拜公婆及上輩長者,會見伯叔妯娌姑行,俗稱「拜三日」。新娘下廚執炊事,表示從此開始家務勞動。次年正月初八、新女婿到岳家「回門」(亦稱「拜門」)。亦有婚後第四天即行「回門禮」的。新娘出閣,必備嫁妝,除蚊帳、合歡被(荷花被)外,有骨牌凳、抽屜桌、小櫃,錢櫃、箱櫃、箱子、大櫥、春凳、梳妝檯等家具,量力而備。80年代流行的嫁妝,系女方向男方索「三大件」(先為手錶、縫紉機、自行車,後進而為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五四」運動後,城鎮少數上等人家有文明結婚的,訂婚後,擇日邀親朋舉行婚禮,贊禮人司儀,請證婚人、主婚人、介紹人、新郎新娘和來賓入席致詞,新郎新娘交換飾物,各人在結婚證書上簽字,即告禮成。以上所說婚禮,類皆舊時中等以上人家所為。貧窮者多從簡。建國後,崇尚婚姻自主,婚儀更趨簡化,舊時備花轎,請樂隊,拜天地,鬧新房等均廢。結婚當事人向當地政府作結婚登記,領取結婚證,略備茶點,分送喜糖,即作完成婚禮。亦有若干對夫婦,在同一場所、時間,舉行簡單婚禮,稱「集體婚禮」。亦有青年男女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後,同往外地作短期旅行,稱「旅行結婚」。70年代後期起,舊俗局部復萌,嫁妝、酒宴日趨奢靡,非花巨資莫辦。

喜慶

賀生:舊俗女子婚後懷孕,臨產前,娘家送紅糖、核桃和雞蛋給女兒家,俗稱「送催生子」。出生的如系男孩,嬰兒父母要「擔保生酒」,往岳家報喜。嬰兒滿月,外祖父家要送幾套衣帽鞋襪及糖果點心,稱「擔滿月」。嬰兒在這天「剃滿月頭」,分「剃頭(耪)果」給親鄰,富家且設宴歡慶。外孫周歲、外祖父家要「擔得周」,送1至10歲所穿衣服和長壽糕、長壽麵(掛麵)、饅頭、染紅的雞蛋。生女兒則這一切全免。孩子長大,每逢10歲生辰,至親姻戚,用鞋襪、面、蛋(蛋數按孩子歲數加10)致賀。壽慶:40歲例不作慶(因「四」與「死」諧音)。50歲以上壽辰,把神祇、拜祖宗、宴親友,視家庭經濟情況開貿;到80年代,農戶有放映電影慶祝的。

建房:早年建房多為磚木結構,動土落腳、穿根上樑等建造環節,都要請陰陽地輿家揀選吉日良辰。架正梁(棟桁)時,建房主備牲禮和五穀、五金、五行屬品祀神祇。夜間,主人宴請諸匠作及親鄰於梁下。建房動工日,宴請建房工匠以「起工酒」;房屋封檐,再次宴請「封檐酒」。親鄰無償幫工,一般於房屋落成日,設筵酬謝。70年代起建房材料、式樣改變,動土、穿榀、立柱、上樑諸環節的習俗亦改變,有的僅存殘跡。遷居:舊俗遷居新屋必先揀定吉日,進屋前3天鎮宅。進屋時,全家男女握香攜燈,拿農具,攜炊具,魚貫進入新屋;放鞭炮,拜灶君,設宴招待親朋。建灶:舊俗建灶取主婦生辰八字請陰陽先生揀選吉日良辰。按所選吉時,排腳起灶,竣工出煙。鍋灶建成,主婦下灶燒火,爆「谷花」分送親鄰,以示彩發。當晚設酒席與親鄰共聚,俗稱「暖灶」或「鬧灶」。

喪葬

本縣喪葬舊俗,繁瑣而迷信。老人臨終時,子女須侍立左右「送終」;斷氣後,送過「無常」,將屍體移至公屋或中堂「落地」,停靈開弔。請「風水先生」揀出殯日期,選墓葬地點,定墳向方位。用白紙條遍貼門戶、大家具,自家田地上插小白紙旗「戴孝」。差報喪人訃告親友,給死者「買水」浴屍,穿殮衣。富有人家請道士至靈黨誦超生、血污等經咒或做水陸道場(一或數晝夜)。出殯時,死者卑親屬全身穿白戴孝,扶哭喪杖送喪。棺木入墓安葬後,領木主(神主牌)入先祖神龕或宗祠(建國後,多數不用神主牌而在家屋中懸遺像)。請道士「驅煞」。送殯畢,設筵答謝送殯親鄰,送饅頭、紅餜等去「晦氣」。從死者斷氣日起,逢七倍數之日(除「四七」外)均設祭「排七」。孝子孝孫百日後才理髮修容,以後僅帽頂鞋尖,綴以小塊圓形白布作為服喪標記。死後百日和死期周年,俗稱「忌日」,皆到墳致祭;少數富戶逢亡者10年生日做道場,俗稱「做陰壽」或「冥壽」。客死外地運回屍體,只在村外搭地竄鋪停屍作靈堂開弔。屍體無法運回安葬,則束草成人,穿戴死者昔日衣冠,請道士設法場招魂,然後把衣冠草人入柩安葬,俗稱「招魂葬」,墓稱「衣冠墓」。嬰兒死亡,一般將屍體拋入「千人池」或埋入「義冢地」。建國後,移風易俗,改革殯葬,1970年建成火葬場,號召群眾實行火葬;喪儀簡單節約,改成舉行追悼會,親友弔唁送輓聯、花圈,親屬臂纏黑紗或胸前綴戴白色紙花,以表哀悼。

祭祀

本縣舊俗農曆春節在堂上掛祖宗畫像,除夕陳祭品(烤豆腐、豆腐皮包、精肉、肥肉四色及粽餜、饅頭、米飯、黃酒),迎祖失靈魂回家過年。年初一上墳拜年,如上祖積有錢穀,分給每人壓歲錢(八封錢)或饅頭。清明冬至攜祭品到墳前祭拜,並在墳上添土,壓放燒紙,以示有子孫後代在奉祀。三代直系尊親生卒期,家祭紀念,俗稱「燒羹飯」。土地改革前,一般公常均有祀產,以其租息供祭祀費用,祭後分享炸肉,俗稱「分肉碗」。有的家庭逢喜慶亦祭告祖先。亦有長期離家遠行,於出歸之日祭祖,以祝酬保佑平安。

飲食·服式

主食:以大米為主,煮成白米飯、白米粥、泡飯、飯湯、菜飯和大米加工成粉後,製成米粉羹、調羹面、糖餳、米糷、索粉等。其餘用小麥粉做成麥鰍、麥結、面老鼠、麥拓糊(麥鍋)、麥餅、麥飠果、拉麵、麥餃、麥羹、餛飩、索麵等;用玉米(俗稱六穀)粉做六穀餅、飠果、結、飯、羹等;番薯有番薯塊、薯絲飯、番薯粉做的飠果、餅、粉絲等食物。

酒宴:習俗客來必先泡茶敬姻,燒「子湯」(本縣大部地區稱雞蛋為雞子)以示尊敬。敬神祭祖、設宴請客都用黃酒禮待;婚喪時至親送成擔老酒慶弔;婚事畢後,新郎擔酒謝煤;發生糾紛,錯誤一方,有用「羊酒禮」謝罪的。早先吸煙。全用本縣煙號自製的黃煙散絲(俗稱旱煙),吸煙工具有竹製旱煙筒、潮煙筒和銅質水煙筒。20世紀20年代後,卷(香)煙從滬杭等地輸入,即逐漸普遍吸用,現在吸旱煙的幾近絕跡,酒宴席上必選用高級香煙敬客。喜慶簽席一般用三樣點心:饅頭、粽、紅飠果;三樣熱食:火烏肉墊錄筍(筍乾片),雞子襯索麵,魚燒豆腐。中等的加用豬腰、豬肚等烹調成湯或羹,俗稱「四湯四吃(羹)」。上等的選用各種時鮮果品、魚、肉;雞、鴨、山珍海味等設宴,俗稱「十六匯鮮」。

衣服:清末民初,普遍穿土布大襟短衣,腰束圍裙,冬今穿長衫棉袍,士紳外加馬褂。30年代,男女衣料土布與洋布(廠機織布)兼用,男子夏天改穿對襟短衣,冬穿棉衣褲;婦女夏穿短袖大襟上衣,冬穿旗衫旗袍。絨線衣初出現,男作內衣,女兼作外套。50年代起,男女青壯年多穿對襟短衣,衣料亦棉織品占絕大多數。公教人員皆穿列寧裝、中山裝。70年代後,化纖布日趨流行。男女衣式,甚多變化。80年代,男女青壯年服式多樣,顏色鮮艷。

鞋帽:清末民初,男子穿家制布單鞋,少數老人穿布靴,婦女纏足穿尖頭狹小弓鞋(「五四」前後,禁止纏足,式樣漸同自然足)。農民夏天穿蒲鞋,出門上市或挑擔穿草鞋,冬季雨雪天穿牛皮釘鞋。20年代始,橡膠底「平底鞋」、籃球鞋、皮鞋、套鞋出現。解放後,盛行膠底解放鞋、塑料涼鞋、拖鞋、泡沫底鞋、旅遊鞋等,高跟鞋尤為青年男女所青睞。

清末民初,兒童戴帽圈、四角帽、公子帽、和尚帽,小青年戴小氈帽,壯年戴大氈帽,少數老年也有戴風兜帽的。中老年婦女頭上纏2寸闊黑縐紗禦寒。30年代起,戴絨線帽、棉線猢猻帽,公教人員戴禮帽、瓜皮帽、鴨舌帽(工人帽)。50年代起,老壯年戴卷邊絨線帽,國家工作人員戴八角帽、幹部帽。婦女戴黑色絨線結帽或黑色平絨褶編疊花帽,年輕婦女用彩色東方呢作帽。70年代起,冬今流行麻織長絨有耳棉帽,人造革有舌卷邊帽,土耳其式長筒麻絨軟帽。

髮式:清時蓄髮梳辮,男子30歲後留須。人民國提倡剪辮,青壯年多剃成光頭,老年人剃留後半個頭梳辮盤頭上。女性留全發,姑娘背梳單根長辮,前額留披髮(俗稱劉海);出嫁婦女,改辮為鬃垂腦後,罩發網。1927年後,青少年剃平頭、圓頭、「西洋發」,壯年仍多為光頭,老年鮮有留辮的。農村青年婦女仿學校女生留髮齊耳門或垂肩。抗日戰爭前後。部分婦女將垂肩長發向左右梳成二根短辮,亦有少數燙髮的。解放後,青年髮式有青年頭、游泳頭;留辮婦女仍梳作二根,後垂及臀,燙髮一度絕跡。80年代起,城鄉年輕婦女燙髮之風大興;少數男性青年愛留長髮、大鬢角、蓄短胡,光頭已屆罕見。

傳統節日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本縣稱過春節為「過新年」。新年時限延至正月十八日止,一過十八,就認為是「年過月盡」。舊時年初一清晨,貼上寫「開門見喜」紅紙條,向喜神方向禮拜接福;在祖先遺容前上供,序拜尊長親鄰,恭賀新禧。家長給孩子分糖果錢;早餐吃羹,中餐食粽,表示農家「先耕後種」;有的早餐吃年糕,取吉年年升高。年初三後,攜禮包(舊時用白糖藕粉或紅糖薯粉;80年代起,有用人參精、雙寶素等高級補品的)到親友家拜年。春節期間,有的村定日子演「節戲」。建國後,村村敲鑼打鼓,向烈軍屬拜年,贈禮品、年畫、掛光榮匾等。

元宵:正月十五俗稱「元宵節」,從正月十三到十六為慶賞元宵活動日期。廳堂上懸掛各種各樣彩燈;小孩玩的有兔、猴、魚等動物燈;成人以迎龍燈為田家樂,有的村請戲班演元宵戲。

二月初二:一般以這天為「春社」日,少數村莊於晚上迎龍燈娛神求豐收。

四月八日:舊俗相傳這天為農家牛生日,時興用豆(豇、蠶、豌、綠豆任選一種都可)摻米煮飯餵牛。為賀牛生日,這天給牛輟耕休息。人食豆飯,俗有「體健如牛」之說。

端午:舊俗家家門邊插菖蒲艾枝,門楣貼鍾馗、張天師像或道家符籙避邪驅妖;塗雄黃酒於兒童面上以祛毒,撒石灰灑雄黃酒於牆角柱礎以殺蟲;結幼兒佩戴內藏冰片、雄黃或樟腦九的香袋或內藏香料的紙做「香包」以去穢。多數村莊通行以箬葉裹棕,做麩漿餜,供早餐食用;中晚餐時興吃雞蛋、大蒜、肉餅、餛飩、包子等;饅頭、粽子、雞蛋亦作親鄰間饋送禮品。新出嫁女兒的娘家用棕、饅頭、大蒜、雞蛋及麥稈扇等「擔端午」。婚久而父母健在,由女兒送節日食品以「望娘」。農家這天採集六月雪、青木香、紫蘇等草藥備以防暑;商家清結往來帳目。

六月六:俗有「六月六,狗洗浴」諺語。時到六月,天氣炎熱,非但男女老幼要洗浴解暑,即貓狗也不例外。這天讀書人曬書籍,和尚道士曬經卷,農家曬糧食、種子、衣服以防蛀,稱為「曬伏」,俗諺:「六月六,不吃肉,要生個大瘰毒。」有的農家趁此食肉以改善生活,增強體質。個別村莊也有於這天迎神的。

七夕:舊俗有的婦女於七月初七午夜陳瓜果於庭,向天孫乞巧。亦有婦女在這天用花椒、紫荊等樹葉洗髮去垢,說能醒腦開竅。吃素老嫗有去佛殿「拜斗」的。

中元節:俗叫七月半。這時本縣早稻、棗子已收,白天時間較長,農活繁忙,素有用棗子、糖餳、索粉充飢習慣,俗有「七月半,棗當頓」,「七月半,索粉糖餳當一頓」諺語。亦稱「死人(鬼)節」,俗諺「一年兩節半,清明冬至七月半」,民家於這天祭祖,到村旁「義祭壇」把「遊魂孤鬼」。

中秋:也叫八月半。這夜城鄉普遍賞月,家家備辦月餅、石榴、柚、菱、藕等,自製粽、餜、麻糍以賞月。兒童把它陳列几上,遍插清香,稱「拜月亮姑姑」。舊時商界於此日結算貸款往來,店主宴請店伙,也有對來年去留表態的。

重陽節:明清兩朝,縣城文人雅士在九月初九這天攜樽摯榼,往橋東鄉雞鳴山登高速游。鄉間,數百年來,曹村東北的德勝岩、義亭北面的銅山岩有廟會,尤以德勝岩最為熱鬧,交流物資也多。

除夕:俗稱「年三十夜」,為本縣重要傳統節日。習俗過年過節,傳統用豬頭、鵝(或雞)作敬神牲禮。幾個月前,農家就餵養年豬年雞,釀造年酒,置備年貨。臘月二十日後,揀天晴時日,家內進行大掃除,俗稱「撣塵」。廿三日晚上送灶神上天,廿五日早晨具糖點接灶神。節前家家切炒米糖供春節茶食,宰年豬年雞備除夕謝年。貼年畫、春聯(斗方)以慶新年。廿九日夜或三十日盛供三牲福禮、五穀祭品向空禮拜神抵,俗稱「謝年」。全家團坐吃年夜飯,稱「隔歲」或「餞歲」。於灶下煨炭頭樹茬,稱「?年祭」。每間室內燃點燈燭,稱「滿堂紅」。婦女在燈下趕裹年節粽子,其餘成員娛樂並侍候祖宗畫像,神龕、灶君等處繼續點燭燃香,守歲到天明,俗稱「坐長夜」。午夜子時,持燈籠、握柱香到附近神廟上香,稱「出行」。建國前貧窮農戶,逼臨年關,債務難償,常有往涼亭廟宇躲債過年的。建國後,家家歡度春節,已無人外出躲債。

時令節日

立春:俗稱「新春日」,家家在門框廊柱貼「迎春接福」紅紙條,俗有「年大不如春大」諺語。在曆書所載「交春」時刻,燃香焚紙,放爆竹,望空祝福,俗稱「接春」。為預兆一年吉利,忌吵嘴打架,宜說吉利話。

清明:照例掃墓添土外,家家門宙插柳;拂曉前,牧童吹樹皮號角,約伴牽牛到野外搶吃青草,俗稱「搶青」。城鎮男女老少郊遊,謂之「踏青」。農家普遍植樹造林。習俗用米粉摻拌「真青」或「大葉艾」嫩葉制食清明餜,俗諺「吃了清明餜,晴雨田畈坐」,意示春耕開始,大忙將至。少數農家婦女攜籃抱嬰向村鄰乞討清明餜,俗稱「討清明」;亦有於端午節乞討的,名「討端午」。佛堂、田心一帶,有的村莊迎清明燈(龍燈)。

立夏:俗傳立夏日摘青梅嘗新,可免「疰夏」;忌坐門檻,以免雙足酸軟無力。俗有稱體重之風。

夏至:農諺有「夏至見稻娘」之說,早稻進入抽穗揚花期。此時農家麥熟已收,戶戶煮食麵餅麵條,有「端午餛飩夏至面」之諺。從前公常夏至節收麥租,收租人以麥餅佐鹹菜豆腐作中餐。農家吃白糖熓紅棗增加營養,以迎接割早稻、種秋作繁忙農活。

冬至:時近歲尾、習俗農家普遍掃墓添土。有些村於此前後施孤傲清酪醮,結算公常帳目。俗諺「過個冬,去個公;過個年,去個爺」(去,死亡;爺即爹)。意為已婚婦女必須在夫家過冬至和春節,否則會死公公或親爹。每有為細故爭吵反目而離家出走的妻子,因怕擔干係,於過節時,不得不回夫家過節而由此得以重歸於好。

廟會.社戲

廟會:建國前,本縣較大廟宇在所供神佛生日有廟會,如稠城鎮的三月廿八、十月十五、佛堂鎮的十月初十,曹村的九月初八,楂林的八月十三,蘇溪的八月十五,義亭、廿三里的九月初九等,醵資演劇於神廟前,並以旗傘、鑼鼓、抬閣、羅漢班等娛神。建國後已成為城鄉物資交流大會。

社戲:神廟開光,話戲斑演戲,俗稱「做好看」,為神廟建奉村戶的共同敬神活動。有的每村演一台戲,幾台戲在同時同地演出,俗稱「斗台」。遠近趕往看戲的,男女塞途,人如潮湧。民國14年(1925)銅山岩開光,義亭秀才鮑其華(卓甫)撰寫在何金玉戲班台柱上的台聯:「金鼓鬧銅山,屈指算來,月十一,日十一,戲班亦十一;玉蕭震鐵嶺,抬頭望去,男萬千,女萬千,賭局也萬千」完全寫實。

大型的民間迷信敬神活動尚有:為求取雕塑神佛偶像或龍燈頭的樹木泥草等材料的偷神泥、佛骨、龍板的迷信陋俗;廟宇神像、龍燈頭新建或重修完竣,經雕塑彩飾後,有「接神水」和「開光」的迷信敬神活動。開光之年,供奉村戶,宰豬羊整個陳列神前,稱「擺祭」。久旱不雨,集眾往深山水潭「接龍」求雨。在建造較大石橋完工時,有祭橋神儀式的「游橋」。少數信佛老嫗在神廟開光或所信仰神佛誕辰晚上,相約前往進香禮拜的「靠山」;向神佛禮拜乞示榮辱否泰的「求籤」。食素念經老嫗約集的「拜斗」、「懺血污」。其他有用銅錢排演神數,掐算休咎的「卜課」;用竹片排作卦象,判其否泰的「卜卦」;以地基的風向水流形勢,詭依玄理,定吉凶禍福,為人相宅相墓的「看風水」;為人治病解疑的「扶乩」;裝神弄鬼為人治病和「招亡魂」、「游十殿」的神漢「降神」和亞婆「巫三姐」;用柳莊、麻衣相理,以人的五官四肢、相貌氣色來審察富貴貧賤、吉凶禍福的「看相」;有以人的出生月日時辰,結合天干地支,排出「八字」、「行運」,斷定終生休咎的「算命」;摸骨撮畫卷或拆字,推斷人事吉凶以騙人錢財等。

民間娛樂活動

鬥牛:德勝岩胡公殿、義亭鄉銅山岩、夏演鄉梅口殿、田心鄉新殿(靈瑞殿)、廿三里鄉樓山塘等,在神廟10年一次開光時鬥牛酬神。鬥牛,10日斗一次,一般都在秋季開始「興案」,次年秋季鬥牛賣出叫「出案」。角斗必擇龍虎日(寅、辰日)「開角」,農忙和嚴寒盛暑停止角斗叫「封角」。鬥牛須挑選頸短膀闊峰高尾小、性猛如獅能角斗的未閹黃牯牛。鬥牛場地選取四面環丘的水田數畝,場兩端,設用竹紮成上懸紅布的「龍門」,供鬥牛出入。角斗前。養牛戶要先「拼角」或「約角」即約定拼對的牛。角斗開始,牛額束皮兜,換上苧麻軟鼻,灌飲老酒,眼搽菜油,在龍門燃鞭炮一串,雙方牛從龍門突入、猛力相搏。角斗中,牛或離去的稱「抽頭」,如牛能掛,拆牛人常幫釣以壓對方稱「抓鈎」。掛後忽翻下攻敵頸項或前胛稱「絡頭」。俟對方雙腳離地欲掛。迅以頭角側攻其身軀稱「掃」。執牛鼻分開兩牛稱「拆」;拆而失手複合稱「脫鼻」或「脫鈎」。兩牛獸性發作,死斗不休,頭纏藍巾、腰圍湯布的拆牛人就得互相配合,抓牛鼻攀牛角推牛身,將牛拆開。鬥敗牛有時衝出圍現人群,攤翻人倒,常釀慘禍。鬥牛飛奔通過鬥牛場揚威叫「揚場」,觀眾拋擲泥塊,拆牛人戽灑泥水,以恣歡取樂。牛分贓敗,呼聲雷動,鬥牛敗逃,不曰牛逃,而呼「xxx(牛主人)逃」,勝者神采飛揚,牛價成倍增長,敗者垂頭喪氣,牛價慘跌或賤賣宰殺。鬥牛飼養遠勝常牛,睡處墊以稻草或青草,牛糞隨下隨掃,牛身污穢定時牽去溪邊梳理洗涮,冬煨爐保暖,夏揮扇驅蚊。食料多為大麥、豆漿、嫩草,有時餵紅糖、老酒、雞蛋。鬥牛買賣,叫「賦歸」、「賦出」,其價常數倍或數十倍於耕牛。鬥牛賦出,賣主設宴款待,用鼓樂送行,髹漆牛梯作陪嫁,買賣雙方互稱「牛親家」。鬥牛相傳始於北宋明道年間(1033),解放前,最後一場鬥牛是1946年秋到1947年秋在曹村德勝岩。解放初期田心斗過一場。1985年冬,倍磊鄉平望村復興鬥牛,有牛10餘只參加角斗。

蘇溪鎮上甘村迎龍燈場景

迎龍燈:為本縣農村歡度春節的古老傳統娛樂活動,較大村莊幾乎都有。迎燈天數與日期各村不盡相同,一般於元宵節迎三四夜。龍頭有樟木雕刻、施粉填墨、漆朱描金的木龍頭,周圍繡帷,結掛彩球,上裝琉璃燈。龍頭後有「中殿」,為小型木雕雙層殿閣,雕樑畫棟,翹角飛檐,曲檻迴廊,相當巧麗。另有一種用篾扎制,糊紙飾彩,翹首曲身,含珠張爪,形象生動的紙龍頭;中殿仿木龍款式,竹扎紙糊;剪貼各種花鳥蟲魚、人物字畫,每年更新一次。龍身由少則數十多則數百甚至千多片燈板串連而成。每一片燈板,長2.3米,闊約18厘米;厚5厘米,中段裝燈2盞,盞距70厘米,燈板兩端,鑽有圓孔,俗稱「一橋燈」。連接時,兩節燈板對準圓孔,插以一根圓木柄,閂好,人即持此木柄遊行。燈殼用細竹篾紮成龍節、花籃、花缽、西瓜、圓抱筐、六角油麻、八角銅錘等多種樣式,用彩紙糊飾或白紙繪彩。龍燈出迎,先行各種魚燈、獸燈及飛機燈、紅星燈、堂名燈、牌燈的儀仗燈隊,繼為銅鑼、火銃、彩旗、樂隊,手持香燭的頭手,再為龍燈隊,有的後面還有笙簫什錦班。龍燈迎至村莊廣場,敬奉村戶上香點燭,陳牲禮供拜;鳴放鞭炮,俗稱「擺齋」。龍燈做三進三反的「圈燈」(俗稱「旋燈」)。圈燈時,尾隨頭行,穿進繞出,我往你來,笑語喧鬧,縱情歡樂。其他還有剪刀鉸、五梅花、鐵索環等花樣。

還有一種調龍,燈節為長約1米,直徑約半米的竹編多孔圓筒,中間貫以長約1.5束木棍炸根柄;筒身糊以彩紙,筒端接以1.7米長圓布筒與別節相連。龍頭節餘糧、形態威嚴,下齶裝機括,翻動時龍嘴可以開合。龍尾向上翹豎。舞時,龍燈前有一人面向龍頭,手根長柄團燈,屈膝向後步步退行,把圓燈向左右翻滾,龍燈頭向它俯衝張口,緊跟圓燈隨之翻滾。後面諸節,因布簡潔連;逐節隨頭而動,忽起忽落,來往不止,俗稱「調龍燈」。

其他還有舞獅燈、走馬燈、花燈等。

數百年來,迎龍燈是本縣農村普遍的「田家樂」,在「小四清」、「文化大革命」中,被當做「四舊」而「破」之殆盡,1979年起陸續恢復。解放前後。都由男性青壯年參加迎燈,近年來,始有女性參加。1984年元宵,廿三里鄉李宅村迎龍燈,除了迎龍頭的三五個人是男性青壯年外,其他全由女性青壯年組成。

市花市樹

2002年7月30日義烏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3次會議審議決定,命名月季為義烏市市花。

義烏市是月季的主要栽種地之一,自古為廣大群眾喜愛並得到廣泛栽種,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和良好的栽培技術。月季花容秀美,艷麗多姿,四時競放,寓意我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紅火興旺。命名月季為義烏市市花,將有我利於市人民發揚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精神,有利於激發全市人民熱愛義烏、熱愛家鄉的感情。

2002年7月30日義烏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常會務委員會第33次會議審議決定,命名香樟為義烏市市樹。

義烏市是香樟的主要栽種地之一,香樟遍布全市,市內有千年以上樹齡香樟1棵,800年以上樹齡香樟4棵、200年以上樹齡香樟103棵,百年以上樹齡香樟近千棵,成為義烏香鮮明的風光特色。樟樹勢雄偉,四季常青,象徵着興旺發達、吉祥如意,做為我市市樹最具代表性。[8]

名優特產

義烏物產豐饒,紅糖、火腿、南棗被稱為義烏「三大寶」飲譽海內外;豆腐皮、腐竹、白字酒、山花梨等名土特產,歷史久、產量大、質量上乘,古今中外屢獲殊榮。義烏特產主要有南棗、蜜棗、紅糖、火腿、豆腐皮、頂陳酒、山花梨。

風景名勝

佛堂老街

佛堂老街長510米,已有300多年歷史,至今仍然店鋪林立,其中不乏老字號商鋪。街內全為明清建築,屬全木穿斗式結構,街面由鵝軟石鋪就,滄桑而不失清雅。老街內一切都是古樸自然的,飛檐翹角,雕花門窗,寧靜優雅。穿梭在其中,感受着古樸的生活氣息,會有時光倒流之感。文交會之前,古街會開展八大美院的寫生活動。

華溪森林公園

華溪森林公園位於廿三里街道東北角,1998年被省林業廳評為省級森林公園,總規劃面積為1771公頃,交通便捷,距離市中心僅10公里左右,距離廿三里街道中心區5公里。景區氣候宜人,自然景觀形態各異,峽谷深邃,奇峰怪石,溪潭飛瀑,湖光山色,令人目不暇接。 前不久,義烏市人民政府和山西正陽浙商聯盟投資公司簽訂了華溪森林公園開發項目,欲投資11億元,把華溪森林公園打造成一個集文化、休閒、體驗、購物、餐飲、娛樂、金融於一體的旅遊基地。

龍山風景區

龍山風景區坐落於大陳鎮紅旗村的山林之中,該景區的主要景點為瑞安寺。瑞安寺始建於南宋建炎之年,又名龍山寺,因寺後山巒氣勢雄偉,形似巨龍而得名。寺以山峻、石奇、林深、澗幽、水清、神靈而聞名於世。

開心谷

開心谷主題樂園是義烏首個省級休閒觀光示範園,坐落於佛堂鎮。樂園分為「三園」:激情園——漂流、嬉水項目、滑索、滑草、真人CS、燒烤等;農夫樂園——農耕文化、竹林文化、農耕小品等;兒童樂園——淘氣堡、益智攀岩、五彩積木、創意堆沙、描繪、趣味捉魚、兒童垂釣、趣味投籃、風情矮馬、變形哈哈鏡、腳踏船、植物迷宮留影、寵物飼養、野炊、親子活動等。

蕭皇岩

蕭皇岩位於上溪鎮,是浙中主軸線中心網點上生態旅遊首選目的地之一,人文薈萃,風光旖旎,是一處十分難得的佳境勝地。蕭皇岩山勢突兀,壁立千仞,以山險、石峻、水清、洞幽、林翠著稱。蕭皇岩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既有着豐富的文化底蘊,又有着眾多光輝的歷史人文景觀遺蹟。雙松迎賓、抗倭亭翠、槍旗雪霽、石筍探天、蕭皇梵音、伏虎漱玉、龍潭天池構成風光獨好的蕭皇新十景,令人流連忘返。

義亭鎮缸窯村

義亭鎮缸窯村的制陶歷史可追溯到北宋時期,遠近聞名。走在缸窯村的鄉間小道,你會發現到處都能嗅到陶器的氣息:村裡的小路上鋪的石頭,用陶土燒制而成;老房子的泥牆上,密密麻麻地鑲嵌着燒窯留下的次品酒缸;房子牆角根用破碎的陶片堆疊而成;就連村裡的垃圾桶、路燈都用陶土燒成。 剛過正午時分,缸窯村的傳承製作陶藝體驗廳內遊客便絡繹不絕,不少家長帶着孩子來體驗廳體驗陶藝製作,一個來自印度的中年男人帶着幾個孩子,也在專心致志地雕刻自己的藝術作品。

德勝岩森林公園

德勝岩森林公園位於後宅街道的德勝岩省級森林公園屬於城市型森林公園,該公園森林覆蓋率達89.53%,自然景觀資源和人文景觀資源交相輝映,最具代表性的有德勝岩、淨居禪寺、杭金古道和嶺口水庫。其中德勝岩是義烏市民古往今來登高攬勝的好去處;淨居禪寺始建於唐咸通八年,距今已逾千年;杭金古道現存義烏境內最古老的驛站——劍門亭。

城市榮譽

2011年中國十佳宜商城市 2011年全國法制教育工作先進縣(市、區) 2011年國家生態市 2011年全國建設小康社會先進集體 2012榮獲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2011年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2011年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示範單位 2012年榮獲全國中小企業創新服務先進單位 2011年中國物流城市最佳投資環境獎 2012年國家衛生城市(連續8年) 2011年福布斯中國最佳縣級城市第七位 2012年中國中小企業創新服務先進單位 2011年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縣級城市 2015年中國大眾電商創業最活躍的50個縣 2018年全國營商環境百強區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