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久違的「忙徦」(王世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久違的「忙徦」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久違的「忙徦」中國當代作家王世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久違的「忙徦」

中秋節一過,陝北即進入秋收忙季。

今年秋收季,我特意回老家看看秋收時節鄉親們的秋收狀況,走進田間地頭,躍入眼帘的是蔚藍色的天空下,大自然濃裝艷抹,繪就一幅幅七彩斑斕的圖畫,地面上赭紅色的高梁,紫紅色的蕎麥,金黃色的穀子,黃色的玉米……地下的洋芋好像要主人早點收穫,把地面頂出一張張樂開花的笑臉,胡蘿蔔、白蘿蔔的秧子還是翠綠翠綠,隨着輕風搖曳,主人一個個綻放着微笑的臉龐上掛着汗珠,指揮着秋收機械手作業……此時,我才發現當今的秋收與我小時候經歷的秋收天壤之別,這家的玉米聯合收割機正在收割玉米,一趟過去,籽入袋,草打捆;那家的挖洋芋機正在田間作業,挖掘出來的洋芋就地裝袋,各種不同類型的秋收機械,在秋收的大舞台上,你方唱罷我登場,秋收再不是昔日的人海茫茫的忙碌了。

眼前的秋收情景,將我的思緒帶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小學生時期的「忙假」假期。

我們上中、小學時,假期中多一個忙假,就是在每年的秋收季節,學校放一至二周假,學生參加農村秋收,作為學農課目。學生勞動前,老師進行學農教育,老農要講解作業方法、要求,同時不失時機進行珍惜糧食地教育,之後農民作業能手帶着學生秋收。

放忙假,家長和村民們是歡迎的,但是學生們還有畏難和怕苦情緒,盼望着忙假早點結束。在參加秋收的過程中,學生們在現地學習掌握不同農作物秋收的知識和技能。忙假秋收給我留下難以忘懷的是收蕎麥。養麥是一種邊開花邊結果的農作物,一棵蕎麥上生長的籽的成熟的時間和程度不同,先結籽的成熟早,容易掉,所以收蕎麥時,要求收割動作要輕,防止掉籽。蕎麥枝杆的外皮是紫紅色的,收割時容易粘在手上,收割一天蕎麥,手上和鐮刀把上粘上的紫紅色痕跡幾天也洗不掉,所以收蕎麥給我留下的印記也是長久的。收黑豆是秋收中最辛苦的作業,因為黑豆根留在地里對土壤涵養不利,所以陝北收黑豆自古是用手拔。黑豆角熟了半干后角尖是向下的,如果拔黑豆時越怕扎手,手就越抓不緊,不僅拔不出來黑豆,而且黑豆角尖刺破手是十分容易的,正因為拔黑豆如此艱難,陝北對宴請不到的客人有一句調侃之語:請你吃飯又不是讓你拔黑豆了。為此,對於難度較大的秋收作業,老農們一邊示範,一邊手把手地教,學生不僅在秋收實踐中學到了農業知識,掌握了作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親身體會到了糧食來之不易,這與坐在課堂里背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受是無以倫比的。

時間過得真快,當年的「忙假」一晃幾十年過去,留下的只是遙遠的悠悠回憶。進入新時代,展現在眼前的秋收今非昔比。

陝北的秋收季節,很少陰雨連綿,夜幕降臨,皎潔的彎月掛在天邊,高而籃的天空中點綴着的星星格外明亮,眨眼微笑,田園喧囂的秋收機器轟鳴聲停止。村莊偶爾有幾聲狗吠,草叢中的秋蝍此起彼伏地唱着夜鳴曲,催促忙碌一天的人們各自回家休息。我來到表弟家,話題自然落到當今的秋收變化上,他告訴我,現在的秋收大多市場運作,實現了真正的機械化,生產效率大大提高,雖然也忙,但忙碌三五天即可完成秋收作業。表弟一邊喝着老茶,一邊興致盎然地繼續對我說:這幾年他基本購全了農業小型種收機械,農村在變,生產方式在變,生活方式也在變,勞動一天,晚上下工沖個熱水澡,看着電視節目,品二兩小酒,喝二碗老茶,唱一曲信天游,生活賽神仙,睡覺從來不知道失眠是什麼感覺……

是啊,中國的農村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延續幾千年的秋收忙,在實現農業機械化後變的不忙了,學校自然也就不放「忙假」,中、小學學生學業繁重,學農只能在電腦上模擬。坐在表弟家的炕上,我在思忖着,不知道何時「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體驗電腦也可以模擬?[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