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麗芙卡的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麗芙卡的信》是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美)凱倫·海瑟。

圖書簡介

俄國、波蘭、比利時、美國,一名12歲少女的輾轉旅程。

再也回不去的故鄉,無人知曉的未來。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彭學軍,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著名閱讀推廣人王林一致推薦!

麗芙卡是誰?猶太人、俄國人、難民、移民、美國人、女孩、沒有頭髮的人、傳染病病人不,她誰也不是,她是麗芙卡。

內容提要

這些信是麗芙卡寫在表姐圖瓦送給她的一本普希金詩集的空白處的。她想告訴圖瓦,為躲避俄國人對猶太人的迫害,在逃往美國的途中,他們一家都經歷了什麼。讀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麗芙卡有多勇敢、多聰明、多善良……

在火車站,他們必須屈辱地接受醫生和士兵的檢查,雖然斑疹傷寒沒要麗芙卡的命,但她卻把病症傳染給了全家……更讓麗芙卡受不了的是,當家人都奇蹟般地痊癒。購買了去美國的船票時,她卻因染上了頭癬而被迫獨自一人留在比利時治療。

當麗芙卡從海上的狂風暴雨中死裡逃生,以為馬上就能與家人團聚時。卻又被困在了一座孤島上的傳染病醫院裡。她在那裡幫着護士照顧病人、學英語、寫詩……可是,什麼時候才能見到日夜思念的爸爸媽媽和五個哥哥呢?

作者簡介

凱倫·海瑟,美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居住在美國佛蒙特州。其他作品有《向獨角獸許願》《布魯克林大橋》和《鳳凰涅槃》等,多以真實歷史為背景,均廣受讚譽。

作品《風兒不要來》(Out of the Dust)1998年榮獲紐伯瑞獎金獎。

讓·雅克·盧梭·兒童文學史

讓·雅克·盧梭[1]的兒童傳記性小說《愛彌爾》寫於1762年,是世界兒童文學史上第一部把兒童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來描寫的小說。西方認定18世紀末期為兒童文學的發端期。然而,盧梭認為以幻想方式構成的讀物對孩子會產生有害影響的論斷阻滯了 以貝洛、弗朗索瓦和博蒙夫人[2](代表作《美妞與怪獸》,1756年)為開端的幻想文學的發展。

精彩頁

1919年9月2目

於俄國

親愛的圖瓦表姐:

我們成功啦!要不是因為你爸爸,那我們一家子——我、媽媽、爸爸、內森,還有索爾,恐怕早已被處死了。就算不被處死,恐怕也得被關在別爾基切夫①的某個污穢不堪的監牢里,哪能像現在,乘着運貨火車轟隆隆地穿越烏克蘭,一直向西駛往波蘭。

阿弗拉姆舅舅今天平安回家以後,我相信你和漢娜表姐一定很高興吧。昨晚看到緊鎖的房門,聽到門後的竊竊私語,你們作為他的女兒,想必一定會憂心忡忡吧?

露絲外婆,我親愛的外婆,她很快便會得知我們成功出逃的消息了。用奶牛阿福產的奶做成的奶油那麼好吃,我想露絲外婆應該滿滿裝一大罐,好好犒勞犒勞阿弗拉姆舅舅。還有什麼謝禮比阿福的奶油更好呢?

今天上午,在火車站裡,太陽已經爬上大樹的頂端。我獨自一人站在一節貨廂外,心臟怦怦怦地衝擊着我的胸膛。

我在車廂外站着,想讓自己看起來比十二歲的實際年齡更大一些。我裹着漢娜表姐送給我的新披肩,卻仍然止不住瑟瑟發抖。

早些時候,天還沒亮。我們準備出發了,漢娜一邊幫我把這條披肩披上,一邊在我耳邊小聲說:「披上,別凍着了。」然後,我們便靜悄悄地離開你們家,隱沒在了黑暗之中。

視頻

麗芙卡的信 相關視頻

【月芽故事屋】《麗芙卡的信》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信念永恆》集體朗誦

參考文獻

  1. 雅克·盧梭,個人簡歷網
  2. 文學知識――博蒙夫人及主要作品簡介,幼兒教師網,200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