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主教制(Episcopal polity)是基督宗教中最古老的制度,教會中最高的權威為主教(bishop,或譯為監督)[1],該詞源自希臘文「episkopos」(επίσκοπος),即「epi」(由上往下)及「skopos」(觀察者),意為監督者(overseer)。
新研究表明,無論在神學上,還是在地理分布上,基督徒都具有多樣性[1]。天主教徒約占一半;廣義的新教徒占37%;東正教徒占12%;其它的一些基督教派,例如摩門教和耶和華見證會,構成全球基督徒人口剩下的1%[2]。
簡介
天主教和東正教設有三級聖品制的聖秩聖事(holy orders),在主教之下,設有司鐸(priest/elder,或譯為長老、司祭、神父)和執事(deacon,或譯為助祭),形成以主教為首的階級制度。教會按地域劃分教區,教區的主教主管其內一切行政和教務工作。
實行主教制的教會主要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及東部其他較小古老公教會、基督新教的聖公宗和部分路德宗教會及循道宗等。基督新教實行的主教制度源自天主教,不同的主要是基督新教的主教可以結婚。現基督新教中,完全實行主教制的新教宗派只有普世聖公宗;而信義宗則由各區會自行修訂及使用主教制的細則。
教政體制
教政體制即教會體制,是指基督教在其教內實行的組織原則和管理制度。各基督教派根據其對《新約》中記載有關基督教會組織的解釋或其教會的性質和職能而制定。一般分三種制度:主教制、長老制和公理制,有很少數的教派實行混合制度。
視頻
主教制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全球最大耶穌像,是30億基督教徒必來之地,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搜狐,2020-10-08
- ↑ 各大宗教的信徒人數 基督教24億 伊斯蘭教18億 無神論12億 ,搜狐,2019-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