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主催吐蘿芙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主催吐蘿芙木

催吐蘿芙木(學名:Rauvolfia vomitoria Afzel.)是夾竹桃科、蘿芙木屬植物。灌木,具乳汁。葉膜質或薄紙質,3-4葉輪生,稀對生,廣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12厘米,寬3-6厘米;側脈弧曲上升,每邊9-12條。聚傘花序頂生,花淡紅色,花冠高腳碟狀,冠筒喉部膨大,內面被短柔毛;雄蕊着生花冠筒喉部;花盤環狀;心皮離生,花柱基部膨大,被短柔毛,柱頭棍棒狀。核果離生,圓球形。

原產於熱帶非洲,中國(廣東、廣西)及南美洲各地有栽培。催吐蘿芙木喜高溫、陽光充足,耐旱。在原產地非洲加納生長於海拔6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26℃。

植株有毒;根、葉可提制嘔吐、瀉藥;莖皮可治發高燒消化不良、疥癬;乳汁可治腹痛和作腹瀉藥。在西非有用其根來提取利血平生物鹼代替"壽比南"原料。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催吐蘿芙木
  • 拉丁學名:Rauvolfia vomitoria Afzel.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目:捩花目
  • 科:夾竹桃科
  • 亞科:雞蛋花亞科
  • 族:蘿芙木族
  • 屬:蘿芙木屬
  • 種:吐蘿芙木
  • 命名者及年代:Afzel.,1825
  • 保護級別:無危(LC)IUCN標準

形態特徵

灌木,具乳汁。葉膜質或薄紙質,3-4葉輪生,稀對生,廣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12厘米,寬3-6厘米;側脈弧曲上升,每邊9-12條。聚傘花序頂生,花淡紅色,花冠高腳碟狀,冠筒喉部膨大,內面被短柔毛;雄蕊着生花冠筒喉部;花盤環狀;心皮離生,花柱基部膨大,被短柔毛,柱頭棍棒狀。核果離生,圓球形。

生長環境

催吐蘿芙木喜高溫、陽光充足,耐旱。在原產地非洲加納生長於海拔6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26℃。中國廣東、雲南種植區,年平均氣溫21-25℃,最低月平均氣溫15-20℃之間,能生長正常,開花結果。冬季低溫季節生長緩慢不耐寒,遇輕霜,嫩芽、幼枝葉受寒害。

在雲南省瀾滄縣和浙江省平陽縣試種,1月平均氣溫7.2-12.5℃,極端最低氣溫-3.1至-1.0℃,嫩枝凍死,待春初氣溫回升時,仍可萌發新枝。對雨量的適應範圍較廣,非洲加納年降雨量689毫米左右,中國引種區年雨量200-2000毫米。在雨量充沛的地區和雨水多的季節生長旺盛,春季干早時期常常落葉, 此時如麗量充足或加以灌溉則落葉少。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於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壤土和輕粘土種植,怕積水。對肥力敏感。

分布範圍

原產於熱帶非洲,包括安哥拉、貝寧、布基納法索、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科特迪瓦、赤道幾內亞、加蓬、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利比里亞、馬里、尼日利亞、塞內加爾、塞拉利昂、南蘇丹、坦桑尼亞、多哥、烏干達。中國國(廣東、廣西)及南美洲各地有栽培。

生長習性

催吐蘿芙木花期3-10月,果期6-12月,花期長,結果多,養分分散影響種子的飽滿度。特別在早期,果實發育不正常,空粒和種胚發育不全的占45%,發芽率僅12%。帶果肉的鮮果發芽率8.7%,乾果不發芽。

催吐蘿芙木種子有短期休眠的特性,采後即播120天出苗,干砂貯存3個月播36天出苗,隨着貯存時間的增長而出苗加快。采後即播種出苗率91.7%,2個月播種出茁率仍高達88.7%。3個月播種,出苗率降至67.9%,貯存4個月播種,出苗率減為29.7%,種子乾燥貯存3個月後生活力還漸減弱,故應在貯存3個月內播種。用潮砂貯存胚不易於干縮,能延長種子壽命,貯存6個月後,出苗率仍達870%,而干砂存6個月後,出苗率僅43%。

催吐蘿芙木種子發芽要求高溫,在月平均氣溫20℃以下發芽綬慢,1月平均氣溫15.6℃停止發芽。3月催芽,月平均氣溫23℃,15天發芽5月催芽,月平均氣溫27-28℃,7-10天發芽。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以種子繁殖為主,也可用扦插或高壓繁殖。果實於6-12月陸續成熟,7-8月為主要採種季節。採集成熟果實,去淨果肉,用6%鹽水漂去浮子,取沉水種子,於陰處風乾。種子千粒重40.5克。風於種子不宜即時播種,將種子與清潔細砂混合盛瓦缸中後熟,貯存二月內,最多不超過3個月播種,如要貯存更長時間,則要用潮砂貯存。

催吐蘿芙木種子不易吸水膨脹,播種前先用花盆或土坑砂中催芽,蓋薄膜保溫保濕,露地催芽較窒內發芽快。催芽時注意澆水,保持濕潤,種子有5%裂口時,全部篩出播種。選近水源的地作苗床,條播行距10厘米,開溝深2-2.5厘米,1米寬的苗床面,每行播種100粒左右,播後蓋士1厘米,蓋草。苗期注意澆水、鬆土、追肥等管理。幼苗2-3對真葉時可間苗或移植,株距10厘米。苗高25-30厘米時便可出圃定植。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土層深厚的陽坡地,將地深耕、細粑、整平,按規定行株距挖穴,行株距大,穴深寬50厘米×60厘米;行株距小,穴深寬30×40厘米。穴土經風化後與基肥混合回穴,以待定植。

定植方法

定植期宜選氣候溫和、雨水充足的季節。為充分利用地力,應合理密植。三年採收的可採用行株距2×1米,如需短期內得到原料,行株距可縮小到1×1米或0.5×0.5米,定植後一年或一年半間隔採收。定植前修剪枝葉,定植後澆水,成活率可達90%以上。

間套作

定植後頭一年可間作農作物第二午可間作苗期喜陰的藥用植物,如肉桂、檳榔等,待催吐蘿芙木收穫,這些成年樹便可得到充足的陽光;也可利用催吐蘿芙木林下培育砂仁、豆蔻、益智仁等苗木,既節約這些苗木的蔭獻材料又增加單位面積的經濟牧益。

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定植頭年苗小,行間空隙大,易生雜草,應除革3-4次。第二年封行後,除草次數可以減少。

施肥:每年施肥2-3次,頭1-2次可用人糞尿或硫駿銨,作水肥施用;秋冬施用堆肥、熏土,於樹冠外緣開溝施入。第二年樹冠封頂根系密布表士,施肥應淺施或撒施。

摘花:成齡樹花果期長,消耗養分大,應在現蕾後,每隔10-15天摘花蕾一次,摘花蕾比不摘的增產干根27-73%。增產利血平43-57%。留種地也要部分摘除花啻,以便養分集中,使種子飽滿。

收穫加工

種植後2-3年收穫。採收期1-3月,發葉現蕾前,根的產量及利血平含量均高,且旱季加工容易於燥。採挖時將祖細根揀起,抖去泥土,砍成長5-10厘米一段,曬於、包裝即時送工廠提制,存放半年利血平含量降低一半。定植後三年採收,畝產干根350-500千克,得利血乎350-700克。

主要價值

植株有毒;根、葉可提制嘔吐、瀉藥;莖皮可治發高燒、消化不良、疥癬;乳汁可治腹痛和作腹瀉藥。 在西非有用其根來提取利血平生物鹼代替"壽比南"原料。[1]

參考文獻

  1. 主催吐蘿芙木作用和功效,lp薔薇MB73BO78 , 2016-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