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為求佛,歷難萬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為求佛,歷難萬千,善信菩薩感嘆道:"我從前不知此偈語時,時常處於生生死死之間,而今得了偈語,為眾人解經釋義,推行善事,更加堅信了我對佛法無邊、光耀萬物的信念。"

原文

  有一個菩薩,名叫善信。他出世時,世間已沒有佛法,但他苦苦尋求正法,以期尋到正確的解脫之道。

  有一天,突然天空中有洪鐘般的聲音對他說:"善信菩薩聽言,從這裡往東方六十萬里的地方,有個叫善住的國王,他的國家裡很久很久以前曾有如來佛出世,佛式一度盛大,蔚然成風。可是,現在早己滅度了。佛法破碎衰落,全國已無一所佛寺,人民只是急功近利,早已不奉行佛法了。那裡住着一個女人,貧窮之極,其貌卑賤粗谷,其醜陋無以言狀,世上難找。但她會說半句佛偈,現在她想傳授於人,你就去取那半句唱詞吧,"

  說罷,空中便寂然無聲了。

  善信菩薩毫不遲疑,立即踏上了去東方的遙遠程,貧窮使他落得一身病痛,但他默默前行,為了佛的光復興隆,他什麼苦難都不放在心上,什麼險阻也無法使他後退半步。每日每夜總是走啊走,走得腿腫腳裂,血跡斑斑。

  天色暗淡下來,太陽落到了西山的背後,暮色籠罩着大地,包圍着善信菩薩。忽然從前方傳來悽慘哀救聲,他的心一下子抽緊了。菩薩預感到將有可怕的災難來臨,但為了讓佛的光輝普照大地,他克制了內心的恐懼,快步向前走去。剛前進了半里,便呆了。

  在他面前,望不到邊的淤泥浮動着,不知方圓有幾萬里。只見淤泥一直連接到天邊,黑沉沉的如天上的滾滾烏雲,令人心驚膽戰。剛才的呼救聲其慘無比,肯定是什麼人剛被吞沒了,善信菩薩毛骨悚然,渾身顫抖。這時,從頭上飛過一隻烏鴉,肯定是倦了,便停在淤泥上歇息,不料剛一落上,便撲騰騰沉下去了,剎時便沒了蹤影。又有一堆枯草被風颳起飄到空中,狂舞飛揚的草末落到泥地上也立即消失不見。這無邊淤泥,在黑幕下若一隻無量的獸嘴,等待着吞沒善信菩薩。

  善信楞在當地,感到自己是在劫難逃了,日夜兼程的辛苦勞累等於白費,不禁沮喪到極點。回去不行的,我未得佛偈,又怎能使佛法光大呢?善信低下了頭,看看自己破爛的衣裳和腳上血肉模糊的傷口,一陣陣鑽心的疼痛襲遍全身,善信忍不住橫下了一條心。

  "我今日死在這淤泥里算了!佛啊,為您而死,死得其所!"想罷,善信菩薩大膽地朝前面的淤泥走去,當腳踏上淤泥的時候,他腦子閃過一絲涼意--我要死了。

  但萬沒料到的情況發生了,他不但沒死,腳下還出現了一條潔白筆直的平坦大道。大道直通到那無邊的東方,通到望不盡的天邊。

  善信菩薩心中大喜,頓時忘掉了一切煩惱痛苦。在潔白筆直的大道上,越走越興奮,很快便到了善住王的國家。

  善住王國一片荒涼,沿途人多如蟻,奔忙着生意,卻見不到一個奉佛的人,也見不到一座佛寺神壇。善信菩薩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原來的那個國土,沒有佛法,一切都混亂不堪。

  入得善住都城,善信已是悲傷之極,全國竟如此淪落無道。他越想越悲痛,不禁號陶大哭。

  哭罷,他立即去尋找那醜陋女人。那醜陋女人住在一個茅草屋裡。四壁通風漏光,破爛不堪。一見善信,那醜陋女人抬起頭問道:"遠來的客人,你找我幹什麼?"

  "我是專門來拜您為師的。"善信菩薩兩眼凝視着她,恭恭敬敬地跪在她跟前。心裡卻想,如此醜女竟能說偈語,真是匪夷所思。

  "你跟我學什麼呢?"那醜女問道。

  "弟子是來跟師傅您學知識的。"善信仍然畢恭畢敬。

  "我可沒有什麼學問,只會半句偈語。"

  善信菩薩一聽大喜,道:"我從六十萬里以外來投師,一路上歷盡艱辛,就是為了向您學這半句偈語以振我佛家大法啊。"

  "那好吧,你起來坐下吧。"

  善信菩薩不敢怠慢,連忙坐好,專心地等待醜女說那半句佛偈。

  醜女念誦道:

  一切惡事切莫為,

  半點善德皆奉行。

  善信菩薩一聽,清涼爽快之感遍布全身,心中自然貫通,心裡集思偈義,融念精通,銘刻於心。"記住了嗎?"醜女問道。

  "不但記住了,而且理解精通了。"善信答道。

  "很好,你已經得神力了,去吧。"

  醜女說完,不再出聲。善信告辭出門,便往回趕。

  善信由此獲得神通,迅速返回原來的國家,到處宣講此偈語,又積功德,得到堅固信用永不損壞的功夫。

  從此,一切魔妖鬼怪皆順依偈義歸化而來,人民又重新皈依佛法,國家得到神佑,風調雨順,災禍並除,萬事興隆。

  善信菩薩感嘆道:"我從前不知此偈語時,時常處於生生死死之間,而今得了偈語,為眾人解經釋義,推行善事,更加堅信了我對佛法無邊、光耀萬物的信念。"

  善信菩薩的事跡從此流傳下來,他的功德也牢牢地銘記在人們的心間。[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處,有些雖然信仰他教亦能獲得,但畢竟佛教要高超、殊勝多了。

佛教詳盡地剖析宇宙人生的問題,目的在使人對人生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一般人對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觀樂觀兩種。

而佛教的人生觀,嚴格說來,是既不屬於悲觀,也不屬於樂觀的,我們可以勉強稱它做:『中觀』。

什麼叫『中觀』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嘆人生,也不渾渾噩噩地虛擲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掃除一切人生的疑懼、苦悶和誤解,而正確地認識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認為眾生是一體的,休戚與共的,小我生活於大我之中。因此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對命運操縱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當,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勞,努力奮鬥,為了明日,必須獻出今天,沒有辛勤的耕耘,哪會有豐碩的收穫呢?

佛教的戒律,對人的行為並不是死的束縛,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極方面可以止惡防罪,在積極方面能夠鼓勵救人濟世。舉『不殺生』為例,它的真正精神與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殺,而是要去勸人戒殺,一個立志學菩薩道的人,自己殺生固是破戒,就是見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盜』、『說謊』,更要勸人不要偷盜、說謊,苦口婆心的,不厭其煩的勸人改邪歸正。

嚴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違犯五戒在社會上就不能立足,同時為國法所不容,最後只有身系囹圄,飽嘗鐵窗滋味。而佛教更認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違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將墮入地獄、畜生、餓鬼等三惡道了。(這三類眾生的報應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稱為惡道。)我們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夠了,人能不殺生,社會上就沒有殺人命案;能不偷盜,就沒有小偷、強盜;能不邪淫,就不會有男偷女娼,破壞家庭倫理的事;能不妄語也就不會有欺、詐、騙等事;能不飲酒,則身心愉快,頭腦清晰,不會因一時糊塗而闖禍。(酒有害身體,早經醫學一再證明。)如此,這個社會不是寧靜、安樂的社會嗎?因此我說佛教有淨化社會人心的功用。

佛從不生氣,或處罰弟子,在佛教經典中,絕對找不到佛發怒而用洪水、瘟疫來處罰人類的。

佛對弟子一直和顏悅色,諄諄教誨,他真的是『有教無類』——不論老、少、貧、富、貴、賤,同時包括宇宙間每一類眾生在內。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時機,對不同資質的眾生說最好的道理。[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