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為啥要多吃豆製品?這篇文章說清楚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豆漿圖片 原圖鏈結

大豆及豆製品在我們日常三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許多健康飲食建議中,豆製品也始終占據重要一席。豆製品真的有那麼神奇嗎?我們為什麼要多吃大豆及豆製品呢?要掌握這些問題,首先要了解什麼是豆製品。

大豆包括黃豆、黑豆和青豆。大豆製品通常分為非發酵豆製品和發酵豆製品2類。非發酵豆製品有豆漿、豆腐、豆腐乾、腐竹等。發酵豆製品有豆豉、豆瓣醬、腐乳、臭豆腐、豆汁等。

為什麼要多吃大豆及豆製品?是因為大豆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不飽和脂肪酸、鈣及B族維生素,是我國居民膳食中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1]

大豆蛋白質含量為35%~40%,除蛋氨酸外,其餘必需氨基酸組成和比例與動物蛋白相似,而且富含穀類蛋白缺乏的賴氨酸,是與穀類蛋白質互補的天然理想食品。大豆中脂肪含量為15%~20%,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占85%,亞油酸高達50%,還含有較多磷脂。大豆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為25%~30%,有一半是膳食纖維,其中棉籽糖和水蘇糖在腸道細菌作用下發酵產生氣體,可引起腹脹。大豆中含豐富的磷、鐵、鈣,它們在每100g大豆中的含量分別是571mg、11mg和367mg,明顯多於穀類。[2]

大豆中維生素B、維生素B2和煙酸等B族維生素含量也比穀類多數倍,並含有一定數量的胡蘿蔔素和豐富的維生素E。此外,大豆還含有多種有益健康的成分,如大豆皂甙、大豆異黃酮、植物固醇、大豆低聚糖等。[3]

豆製品發酵後蛋白質部分分解,較易消化吸收,某些營養素(如微生物在發酵過程中合成的維生素B)含量有所增加。大豆製成豆芽,除含原有營養成分外,還含有較多維生素C,因此當新鮮蔬菜缺乏時,可以每天攝入40g大豆或其製品。

那麼,怎樣吃「豆」才更科學呢?

多吃大豆(包括黃豆、黑豆和青豆)及其製品,可經常變換品種,如豆腐、豆腐腦、素雞、千張、豆腐絲等;常喝豆漿,特別是對乳糖不耐受或對牛奶過敏而不能喝牛奶的人,每天早上可喝一大杯豆漿;可以選擇一些豆製品作為零食,如豆腐乾;熬粥時可以加入一把大豆,以增加豆製品攝人;如果不能每天吃大豆或其製品,也可改成每周3~4次,每次70~90g黃豆;生豆漿必須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煮5分鐘左右才能喝。   

視頻

參考文獻

  1. https://www.kepuchina.cn/health/food/202006/t20200622_1633783.shtml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 資料來源: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3. 本文由西安交通大學衛生髮展與改革中心主任王明旭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