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鉛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丹鉛錄》是明代楊慎創作的考據著作,計有《坍鉛錄》、《總錄》、《要錄》、《摘錄》、《閏錄》、《余錄》、《續錄》、《別錄》、《雜錄》、《贅錄》等十種。
內容簡介
《丹鉛錄》是明代楊慎創作的考據著作,計有《坍鉛錄》、《總錄》、《要錄》、《摘錄》、《閏錄》、《余錄》、《續錄》、《別錄》、《雜錄》、《贅錄》十種。關於書名,據明顧其志《攬藍微言》說,中古時,因犯罪而坐配淪落為工樂雜戶的人,皆用紅紙書寫名籍,以鉛為捲軸;楊慎曾因直忤世宗被削籍,名列赤籍,故用"丹鉛"作書名,以寄意。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李調元《函海•丹鉛雜錄序》均從此說。但一般認為,丹鉛,指古代用於校訂文字的丹砂和鉛粉,為考訂的代稱。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楊子用修拮据墳典,摘抉隱微,白首丹鉛,厥功偉矣!"楊慎自己在《丹鉛續錄•序》中說:"丹鉛之研,點勘之餘,既錄之,又續之,蘄以解俗懸而逃疑網。"但這是否系作者以考訂之名掩蓋其深義,也未可知。
《丹鉛余錄》、《續錄》、《摘錄》、《總錄》有《四庫全書》本,《雜錄》有《函海》本。
作者簡介
楊慎,字用修,號升庵,四川新都人。楊慎是早慧的天才,十一歲時就能作詩,十二歲時就能模仿賈誼的《過秦論》作文。當時的文壇領袖李東陽發現楊慎這麼好的苗子,就直接攬入自己門下了。楊慎不負眾望,二十四歲中狀元,又是宰相楊廷和之子,官翰林院修撰,任經筵講官,與皇帝講論治道。一切都來得很順利。但命運的眷顧在他三十七歲時似乎戛然而止,這一年楊慎被貶往雲南永昌衛,最後直到七十二歲時死在了貶所。他的父親楊廷和,作為內閣首輔大臣,也在嘉靖三年辭歸故里,四年後楊廷和被「削職為民」,次年即卒於新都。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