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丹尼爾·本賽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丹尼爾·本賽德

丹尼爾·本賽德(法語:Daniel Bensa?d)(1946年3月25日-2010年1月12日)是法國的一名哲學家,也是法國托洛茨基主義運動的領導人。他是在1968年的學生起義中成為領導人物的,那時他還在巴黎第十大學:泰爾讀書。

生活事業

本賽德出生於圖盧茲,他的父親是一名來自阿爾及利亞的西班牙系猶太人,後來遷到奧蘭,並在此遇到了本賽德的母親,之後遷徙到了維繫圖盧茲。為了響應對發生在巴黎的針對阿爾及利亞人的1962年2月8日Charonne大屠殺,本賽德加入了共產主義學生聯盟。由於不滿於黨的正統,他很快成為聯盟中左翼反對派的一份子,並且在1966年同其他反對派一起被開除出黨。

1966年,本賽德來到聖克勞德高等師範學校讀書,並在此參與創建了革命共產主義青年組織,該組織後來成為革命共產主義者同盟的一部分。他還和丹尼爾·科恩-本迪特一起參與創立了三·二二運動,該運動也參加了法國1986年的五月抗議。

他成為法國革命共產主義者同盟和第四國際統一書記處領先的理論家,也是巴黎第八大學的哲學教授。他還是國際研究與教育協會的研究員。在他死後,塔里克·阿里稱他為「法國領先的馬克思主義公共知識分子,在談話節目、論文寫作、《世界》和《解放》的評論文章中,他都有出色的表現。」他以對瓦爾特·本雅明與卡爾·馬克思,以及後現代主義哲學的研究和分析而聞名。

2008年到2009年,他參與了法國新反資本主義黨的創建工作。

2010年,他死於治療艾滋病的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而導致的癌症,他之前已經同病魔抗爭了16年。

批評爭議

本賽德和第四國際傳統因他們在社會運動中所推行的戰略而受到激進左翼中一些成員的批評。特別是,認為不應該有革命和改良之分,並應該建立「廣泛的黨」。此思想可見他與別人合著《左翼新政黨——來自歐洲的經驗》(New Parties of the Left--Experiences From Europe)一書。如盧克 - 庫珀批評道,本賽德——在確定的、特殊的情況下——有可能會允許這樣的黨加入資產階級政府,並把現有的國家機器當做是革命變革的工具。本賽德還時常與其他第四國際成員,以及英國社會主義工人黨的亞歷克斯·凱林尼克斯就革命戰略問題展開辯論。

相關著作

與亨利·韋伯一起:《1968年5月:一次排練》(弗朗索瓦·伯樂,1968)

《革命與權威》(Penser,1976)

《瓦爾特·本雅明的彌賽亞前哨》(Plon,1990)

《時間差:試論危機、階級、歷史》(Editions de la Passion,1995)

《不合時宜的馬克思:批判的冒險與光榮的悲劇》(Fayard 1996)/英語翻譯:《我們時代的馬克思》(Verso 2002)

《憂鬱的賭注》(Fayard 1997)

《幽靈的微笑——共產主義的新精神》(Michalon 2000)

《誰是法官?》(Fayard 1999)

《戰爭論理的故事和傳說》(Textuel 1999)

《Eloge de la resistance e l』air du temps 》(Textuel 1999)《慢速前進。股票——2004年的思路》ISBN 2-234-05659-4

《束縛》(Textuel 2001)《破碎的非信徒。神話中的共和國理念》(2005)

《對反叛的追憶》(Telos 44, Summer 1980) [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