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臨難不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臨難不懼,漢語成語,拼音是lín nàn bù jǔ,意思是遇到危難,一點也不懼怕。出自《韓非子·說疑》。

成語出處

《韓非子·說疑》:「夫見利不喜,上雖厚賞無以勸之,臨難不恐,上雖嚴刑無以威之,此之謂不令之民也。」

解釋

臨:到;難:災難;懼:恐懼。

成語辨析

作謂語、定語;指臨危不懼。

示例

世之議公者才氣各有高卑,然皆以~,談笑就死為雄。 ★宋·蘇軾《孔北海贊》

成語故事

這是《莊子·秋水篇》記載的一件事,孔子周遊列國路過匡地,因他的相貌長得與當年侵犯過這裡的陽虎相像,加上他的學生嚴回講說當年跟着陽虎來此的情形,激怒了匡人,於是便被匡人重重包圍,不得脫身。

孔子的另一個學生子路,起初被衝散了。他擔心老夫子受不起驚嚇,急忙沖入包圍。不料孔子竟談笑風生,而且還彈着琴,神情並不沮喪。

子路問:「老師,你怎麼還有這樣的興致啊?」 孔子答道:「我跟你說,在水中來去,不怕蛟龍的,是漁夫之勇;在野外來去,不怕虎豹的,是獵人之勇;面對着雪亮的刀槍,不怕死活向前沖的,是戰士之勇;掌握自己命運,認識當前局勢,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

「臨大難而不懼」這句話,後來簡作成語「臨難不懼」或「臨危不懼」。 [1]

視頻

臨難不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