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泉縣天主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臨泉縣天主教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由蚌埠、信陽傳入縣境。意大利人應屏國從蚌埠來到沈丘集、長官店設立分堂;德意志人李神甫從信陽來到魚同城集設立分堂傳教。抗日戰爭時期,天主教徒發展較多,魚同城集約500人,長官店600餘人。民國30年(1941年)後,教堂多由本地教徒主管。長官店先後由張老現、饒連會任神甫;魚同城集先後由王調元、徐振剛等人主持,信者日漸減少。1985年尚有魚同城鎮徐天才分堂,信徒8人,定期到駐馬店趕瞻。
天主教
「天主教」一詞的西文源自希臘文,意為「全世界的」、「普遍的」。中文「天主」一詞,為明末天主教傳教士進入中國[1]後,借用中國原有名稱對所信之神的譯稱,取意為至高至上的主宰,以與中國所信奉的神靈相區別,故稱其教為天主教。天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穌基督,尊耶穌生母瑪利亞為「聖母」。「信經」[2]是天主教權威性的信仰綱要,也是信徒受洗入教時必讀的經文。其中《使徒信經》是最古老的信經之一,共十二條,有「十二端信道」之說,囊括了天主教信仰的主旨,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相信全能的父上帝(天主)。他化成天地,創造人類。2.相信天主聖子(耶穌基督)。耶穌降生為人、救贖人類,受難(被處死)、復活、升天,末日審判時將再次降臨。3.相信天主聖神(即聖靈)、聖教會、肉身復活等。
教區是天主教[3]使用的一種管理區域或機構,由數個堂區組成,並設有一位主教[4]擔任最高領導者。1946年,中國天主教正式實行聖統制,將原有的傳教區性質的代牧區改為正式的教區。此後共設有21個總教區、100個教區,以及30個宗座監牧區(初具雛形、尚未成立正式教區的傳教區域),目前仍是聖座認定的教區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