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臨滄烏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臨滄烏飯

中文學名:臨滄烏飯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大戟亞目

:大戟科

:葉下珠屬

臨滄烏飯,是杜鵑花科、越橘屬的灌木或攀援灌木,高1—3.5米。幼枝光滑無毛,有鈍棱,老枝散生圓形突起的皮孔。葉片長圓狀披針形,側脈纖細,8—9對,自中脈均勻斜伸。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臨滄烏飯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 五椏果亞綱
  • 目: 杜鵑花目
  • 科:杜鵑花科
  • 屬:越橘屬
  • 種: 臨滄烏飯
  • 分布區域: 雲南西南部

形態特徵

灌木或攀援灌木,高1-3.5米。幼枝光滑無毛,有鈍棱,老枝散生圓形突起的皮孔。葉散生,葉片革質,長圓狀披針形,長12-17厘米,寬4-6厘米,頂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寬楔形至鈍圓,邊緣全緣,略反卷,在葉片基部兩側各有1腺體,干後表面淺灰綠色,近於無毛,通常密具黑色腺點,背面淡褐色,散生貼伏的具腺短毛,中脈粗壯,在表面突起或略微下陷,在背面明顯突起,側脈纖細,8-9對,斜上升至葉緣網結,與網脈在表面稍突起而在背面不顯或略顯,背面除隆起之中脈外其餘部分平坦;葉柄粗壯,圓形,腹面無凹槽,無毛,長0.9-1.4厘米。花未見

果序腋生,總狀,長6-7厘米,序軸具棱,無毛,有17-20枚果;漿果球形,成熟時紫黑色,直徑8毫米;宿存萼片三角形,長約1毫米,無毛;果梗長0.5-1.1厘米,無毛,頂端明顯有關節。果期10-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乾燥山坡岩石上或林內,海拔2 200-2 700米。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南西南部。模式標本采自臨滄博尚。[1]

本種提示

此種以其葉片長圓狀披針形,側脈纖細,8-9對,自中脈均勻斜伸,與大樟葉越桔V. dunalianum Wight var. megaphyllum Sleumer略有不同外,幾無其他特徵可以區分。疑兩者為同一種。待有這一地區較為豐富的材料後當可釋疑。

參考文獻

  1. 臨滄烏飯,中國植物